縱觀燃料電池的歷史發展,經過了一個比較崎嶇的技術路線。通過持續地技術創新,燃料電池從核心材料、電堆到系統逐步滿足了商業市場的要求,在全球市場上開展應用。我國燃料電池產業發展明顯提速,規模化和產業化發展在即,應該堅持核心技術自主研發,實現燃料電池產業鏈核心關鍵環節的國產化。

  一、核心關鍵環節的技術創新

  在質子交換膜方面,通過採用全氟磺酸膜進行技術上的改進,解決了影響膜壽命的關鍵因素。另外膜的製作工藝改善,可以把膜做的非常薄。然後提高機械性能,讓膜做的更薄,最後加進去一些自由基催化劑,基本上讓膜的壽命能夠滿足現在商業化產品的需要。

  在催化劑方面,用了碳載鉑以後,可以成功把催化劑10微克降到1微克這樣的數量級,然後進一步控制催化劑的使用量。使用高比表面積的碳載鉑,性能提高,再加上高溫處理,使得催化劑的穩定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氣體擴散層方面,南科動力團隊採用的是碳紙,大概一百多微米到兩百個微米氣體擴散層。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把氣體擴散層能夠降到一百個微米的話,燃料電池的電流可以很容易達到2.5安培到3安培的數量級,所以後面的發展很可能要朝着更薄的氣體擴散層發展。

  膜電極的技術飛躍就是CCM的創新,把電極塗在膜上,使得催化劑的量更容易降低,這是一個技術上的飛躍。膜電極的製作上,像巴拉德早期的技術全部是膜電極做好了以後,把封邊用硅膠全部封起來,這樣一個技術,這個過程裏面有好幾分鐘的時間,所以是不利於規模化生產。現在這個技術基本上都是朝着規模化方向來發展。

  雙極板有兩個路線,一個是金屬雙極板,一個是石墨雙極板。石墨雙極板的發展也是最早期的時候是用燒結石墨,後來這種技術基本上不用了。現在用的最多的就是柔性石墨,冷衝壓,把它衝壓成雙極板。因爲材料的限制,不能做的特別薄。最新的發展,以日本爲代表的碳複合材料,碳複合材料是碳粉加樹脂,熱成型,這樣把石墨雙極板基本做到金屬雙極板厚薄比較接近的程度。

  在系統上的重要進展,就是氫氣循環泵的使用。氫氣循環泵的使用使燃料電池的壽命增加很多。大部分車用的電池都是大概在100%的加溼,我們是需要一個空氣壓縮機,把空氣的壓力提高在1兆帕左右這樣一個壓力,電流操作密度基本上是1-1.2安培,這是大部分燃料電池現有的技術狀態。

  二、燃料電池未來發展的趨勢

  根據過去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南科動力認爲質子交換膜,現在是15微米,將來要朝更薄發展,比如10微米。膜薄了以後,電阻就會下降,水管理就會提高,很有可能薄的這個膜,外部的加溼器就不需要。另外就是陰極催化劑,希望這個載體一定要高溫處理,讓它的抗氧化性提高,這樣可以提高壽命。碳紙的發展方向,像一些巴拉德傾向於用比較薄的碳紙,比如100微米的碳紙,可以大大提高氣體擴散的性能,以至於把電流密度可以提高到2-3安培中間。

  另外一個方向,南科動力認爲認爲金屬雙極板是能量密度高,石墨雙極板是長壽命的雙極板,但是隻提高能量密度,不提高壽命,仍然不能作爲一個產品來使用。相信在今後幾年裏面,石墨雙極板會佔有一定的優勢。

  南科動力認爲在後面的發展裏面,系統是要大的簡化。其中一個就是加溼器,很可能要去掉加溼器。另外就是材料上的發展,比如氣體擴散就非常快,我們在高電流的時候也不會有擴散的影響。我們很可能在慢慢的往低壓這個方向走,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只做加溼器或者只做空壓機的公司會慢慢出局。另外一個重要的發展就是電流密度將來肯定是在2.5-3安培。

  作者:南科動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