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蒙克(Edvard Munch,1863-1944)是挪威表現主義畫家和版畫家。他被認為是現代藝術最有影響且最有活力的藝術家之一。下圖是蒙克1933年拍的照片。看起來就是一個憂桑、倔強的老頭。

在二十世紀藝術中,表現主義畫家把心態的表現作為主題,為了突出心態的描寫,可以將事物的正常面貌扭曲。

表現主義流派最著名的一件作品,當屬蒙克1893年完成的油畫《吶喊》,尺幅不大,長73釐米,高91釐米,現存在挪威奧斯陸國立美術館。見下圖。

這是蒙克最著名的畫作,畫面色彩明亮,表現出極度的緊張感。畫中的每一個組成部分都在加強這種絕望:人物面部猙獰、曲折搖晃;天空和水流彎曲;粗壯的橋樑斜線……

畫面上直線及曲線並置構成強烈的對比,最終都一起指向在畫面中心「尖叫」的人物。畫面中充滿了躁動不安,同時又讓人感受到一種可怕的孤獨氣氛。

蒙克在《吶喊》中表現了一種絕望情緒,這種情緒在以前的繪畫中是無所表現的,是蒙克的首創。

蒙克主要在德國和奧斯陸進行藝術創作,但22歲那年在巴黎旅居的經歷,大大影響了他的藝術創作。這是蒙克1894年完成的作品《焦慮》,與吶喊有很多類似的表現手法和構圖元素。

蒙克在巴黎時接觸到後印象派和象徵主義藝術,梵高和高更作品對他的影響很深。此後,他在創作時也開始運用旋渦狀筆法、簡化的形狀和非自然的色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下圖是蒙克1901年的作品《橋上的女孩》。

蒙克患有抑鬱症和心理疾病,他被死的念頭縈繞,所以他的畫作往往讓人看起來絕望,感受到一種悲觀。

《生病的孩子》

《吸血鬼》

《馬拉之死一》

《馬拉之死二》


愛德華·蒙克在油畫作品《吶喊》中表現出了一種全然絕望的情緒,畫中的每一樣東西,都在加強這種絕望。人物有形而無實,在感情的重壓下曲折搖晃,彎曲的天空和水流,粗壯的橋樑斜線,都把觀眾引向那張張開的嘴,他正在那裡大聲喊叫,橋上雖然還有其他的人,但畫面中卻有一種可怕的孤獨氣氛,那聲音似乎在喊,「生存竟無法逃避,唯有難以忍受的生存痛苦」。人們在畫上找不到寬慰,背景中絕無一處不在晃動,粗礦的線條和粗礦的節奏顯得很突出,營造出騷動不安的氣氛,所有這些都讓畫家的感情躍然紙上。

蒙克是一個挪威人,他被死的念頭縈繞著,他表現的意境看起來比死還要糟。在20世紀的藝術中,表現主義這個名稱所指的就是這一類作品,它們把心態的表現作為主題,今天的描繪如此有力,連事物的通常面目都被扭曲了,表現主義的缺陷在於許多極端的心態,只不過是藝術家自己的心態,對其他人來說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也不能也不能引起其他人的興趣,但是在本院主義的最了不起的作品《吶喊》中,卻揭示出世人中廣為散佈的絕望情緒,而這種情緒以前在繪畫中是無所表現的。德國美術史學家沃林格曾說過,表現主義不僅是一種風格,而是一種反覆出現的傾向。它主要在北歐,似乎北方寒冷的天氣更能引起人們的不安與恐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