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10  

上學期翻弄學校運動中心手冊時,看到'自我防禦'的那一頁,有跆拳道、柔道、空手道、太極、卡波耶拉(Capoeira),最後選擇去上柔道;除了時間、地點可以配合之外,其實從小就有著學柔道的衝動,印象中空手道是用手攻擊(玩偶遊戲裡的羽山秋人)、跆拳道是腳,都比不上直接把整個人拿起來摔的柔道酷。家附近的跆拳道館比比皆是,教柔道的地方卻甚少,加上已經在學跳舞,小小的願望就一直埋在心中。

這一次看到手冊上寫程度不拘、初學與進階者皆適合,於是天不怕地不怕地在學期初跑去上人生第一堂柔道課。當時誰都不認識、有關柔道的基本知識也全然不瞭解,就穿著貼身的韻律褲、T-shirt和球鞋出現,跟著唯一一個女孩進到地下一樓的更衣室,她問我是不是第一次接觸柔道,並換上大件、厚厚的柔道服;我問他這身勁裝的作用與必要性,她解釋道服是抓舉對手的施力點。回到地面層時,看到大家都穿著道服,心裡雖然有點緊張,但在國外臉皮特別厚,反正別人講什麼也聽不懂,傻笑即可。

課前眾人要先一起拼軟地板,軟墊是正方形,立起來差不多到肚子,還蠻有重量的,要一塊一塊搬進教室裡拼,進到教室裡要脫鞋,拼完大家就按照腰帶顏色排成一排,一起跪下,排頭(最厲害的人)會喊口令,向教練低頭鞠躬(其實是磕頭跪拜)。一開始先帶暖身,繞場跑跳、前滾翻後滾翻、甚至還有側翻跟倒立前滾翻,對我來說還算可以應付,也因為有點挑戰性變得更好玩,比較難上手的是'摔自己'的部分,要練習從背面和側面跌倒著地,有一定的方式跟姿勢,才能在打鬥中保護自己不受傷。

暖身完之後教練會開始教一些招數,分成地板和站立兩部分。柔道比賽中有分地面纏鬥[寢技]跟站立格鬥[立技](我查維基百科的,其實也不確定他們的正式名稱),兩人一組練習,招數教完之後就是對打,初幾堂課我都站在旁邊看,教練很親切,當時就努力地用英文跟我聊天,我看大家都很厲害,就問他我這樣初學可以嗎,他說沒問題啊,待一年之後妳會大有進步,因為教練友善的態度讓我多了點信心,從此固定來上課。

--------------------

很快一個學期過完,現在的我已經會很多摔人的招數[投技],還有一些關節技,柔道中不可以出拳打人或是踢人,其實應該算是不容易受傷的運動種類,不過課後腿上手上的瘀青是不可少的,青一塊紫一塊變成常態;今天上課被跪摔的時候臉部著地,正面滑行地板十公分有餘,有火燒顴骨、人中之感,鼻樑還流血破相,另外有一個棕帶朋友被一個新來的綠帶摔到肩膀發炎,說明真的要小心,也要知道自己的極限;這些年來發現自己的筋骨耐痛能力超乎常人(肯定是小時候拉筋拉出的意志力,記得有一次開腿筋開到腦中一片空白靈魂出竅),意思就是說破皮見血一樣會哇哇叫,但只要沒有傷口,被掐脖子被扭手指都可以忍到一定的程度,但在看到朋友肩膀事件之後知道該停止的時候還是要停,保護身體還是比逞兇鬥狠裝強重要許多。

其實真正的柔道高手理當是不會把你摔受傷,比賽中讓對方背部貼地25秒或是求饒就算勝利,所以並不需要把對手擊昏或是掐死之類的,我最喜歡的棕帶好趴呢Jan就是那種可以用五花八門的方式摔倒你、但著地卻是輕輕的,不會讓人有受內傷的感覺,他說除了制伏對方、控制對手落地也是很重要的技巧,是需要時間練習和訓練的;讓我感覺柔道之所以叫柔道有一定的道理,是柔中帶剛、不鋒芒畢露的,更不是叫人置對方於死地。

--------------------

除了學會這些防身技巧,柔道的同學們也為異鄉生活帶來了溫暖;眾人來自附近各個學校,有念生物、醫科的,也有心理系或是商學院的學生,每週見面一到兩次,柔道練習時不但有肢體上的接觸,同時要合作、互相配合學習,除了下課後大家會去喝個飲料聊聊天,上次聖誕節還舉辦小派對,雖然不像在臺灣學校社團那種緊密相依的關係,但也可以說是個溫馨的大家庭了。

在柔道課認識了在德國最好的朋友Jan,下課時間晚上十點都會陪我走回家、閒聊五四三,半夜幫我校正報告、週末相約煮煮喫喫,陪我去買東西、寄包裹當隨行翻譯、生日送來一盆綠色植株和大提琴音樂會的票,現在變成男朋友一起過情人節,柔道課繼續當好趴呢,耐心用英文和我解釋各個步術跟巧勁所在,這學期繼續認真學習、穩定提升柔道技巧!

--------------------

上學期最後一堂柔道課,不上柔道來玩球

IMG_3266

IMG_3280

和善的兩個女孩Katharina&Kirstin

IMG_3271

上柔道的地方,一所高中的室內體育場

IMG_3279

一小時後開始聖誕派對

IMG_3281

可愛的黑帶情侶檔Mario&Helena

IMG_3335

聖誕熱紅酒

IMG_3297

Jan做的提拉米蘇

IMG_3303

已為人父的Max做的餅乾

IMG_3308    

腰帶顏色解析 來源:維基百科

未命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