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政府面對核食議題,令人有「昨是今非」的感嘆。(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新聞分析

 

「以前的民主是選舉的輸贏,現在的民主則是關於人民的幸福。打造一個沒有被意識形態綁架的『團結的民主』。」蔡英文總統2016年的就職演說猶言在耳,如今卻不惜犧牲臺灣良善價值,繼續操作民粹,用追殺政敵的方式,製造藍綠對立,以符合自身的選舉利益,著實令人有「昨是今非」之感。當國民黨被政黨輪替後,誰來改革民進黨?唯有確保政黨輪替的可能性,纔是真正的民主要義。

 

蔡英文上任後,一改過去在野的反對態度,一直希望開放日本福島核災區以及周圍共5縣的食品輸臺,民進黨10多名縣巿長也連署力挺中央政策。但時間回溯到2014年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當時極力反對日本核食叩關,痛批此舉是「毒害臺灣人民」。

 

風水流輪轉,果然換屁股也換腦袋。民進黨成了執政黨,卻亟欲通過此「毒害臺灣人民」的提案,令人質疑民進黨是之前胡亂批評一通,現在還給馬政府一個公道?還是過去的批評為真,而現在是在掩蓋核食荼毒的真相?蔡政府「昨是今非」的態度,暴露其為批評而批評的格局,欠缺真正的理性討論。

 

民進黨「昨是今非」並充滿政治算計的還有《公投法》修法,將「應」與全國選舉日共同舉行,改為「得」與全國選舉日舉行,意味著如果是對自己有利的公投提案,還是可以與大選合併舉行,以衝高投票率;但如果是相左意見,就使其與大選脫鉤,降低通過率;尤其,公投審理機關是由爭議性極大的李進勇所主掌的中選會進行審議,而非獨立的公投機構,其背後的政治算計難以掩飾。當過去國民黨的公投被民進黨譏為「鳥籠公投」時,現在外界稱為的「鐵籠公投」有更民主嗎?實在是有違社會給予民進黨再次政黨輪替機會的期待。

 

國民黨今年7月發動「反鐵籠公投」凱道遊行。(圖/記者湯佳玲攝)

 

民進黨總統初選,蔡英文為了力保連任,不惜臨時更改遊戲規則,改成對自己更有利的民調方式作業,期間並頻頻對外聲援香港「反送中」、將「民主價值」掛在嘴邊,對內卻選擇犧牲民主程序,詆毀黨內同志的言行,殊不知已做了「假民主」、「反民主」的最壞示範。

 

國安局去年底在立法院自曝正在監控臉書等公開社羣,偵搜包含「詆毀國家元首」等4大影響國安情資,引發輿論譁然。這就如同《國安法》修法一樣,一旦擴張解釋,或是成為政黨攻防的工具,就容易讓民眾心生恐懼,造成寒蟬效應,言論自由遭限縮。

 

社會大眾對民進黨有期待,才會給予民進黨政黨輪替執政的機會,但上述種種「反民主」的作為,令人失望。蔡英文總統說:「利用臺灣的自由來傷害臺灣的自由,不會放任不管」,但是如果政黨利用臺灣的民主來傷害臺灣的民主,人民也絕不會放任不管。

 

執政者因為有著龐大的行政資源,尤其本屆立委民進黨又是多數,對任何有害執政根基的都可以「國家安全」四個字加以限制,不計代價只求2020勝選繼續執政;前例有美國總統川普,在2018年以國家安全為名,對非法移民母子分離政策,造成多少的人倫悲劇,應驗了那句「國安啊、國安,古今多少罪惡都是假汝之名以行。」註1

 

編者按:原文為法國政治家羅蘭夫人於大革命期間,因被誣指有保皇色彩遭送上斷臺時所言「自由啊自由,古今多少罪惡都是假汝之名以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