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麻醉醫生,你能想象到什麼?

“之前從來沒見過,只在手術室打了個招呼,給我打了一針,還沒說兩句話,我 就 ……”

在很多人眼中,麻醉醫生就是給外科患者打麻醉針的人。但隨着麻醉學科的發展以及患者對醫療舒適性、安全性要求的提高,麻醉醫師除了爲手術保駕護航,還承擔着術前評估方案優化術後康復鎮痛管理免疫保護等圍術期管理職責……

這麼多工作,豈是一個“麻醉科”可以涵蓋的?

3月26日,河南省腫瘤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正式揭牌成立。

河南省醫療服務指導中心主任董薇,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張建功,省醫師協會疼痛醫師分會會長、省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委董鐵立,省腫瘤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盧錫華,共同爲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揭牌。來自全省醫療機構麻醉專業相關負責人和多家媒體記者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1

適應新形勢,麻醉學轉型勢在必行

麻醉科的“升級”並非心血來潮。近幾年,隨着手術量的急劇增加、無痛診療技術的廣泛開展、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湧現,如何優化患者圍術期(包括術前、術中和術後的全程時間)管理改善其預後,從而實現手術患者快速康復,成爲麻醉學科重點思考的問題之一。

在此背景下,2018年8月17日,國家七部委聯合發佈文件,要求擴大麻醉醫療服務領域,創新推廣鎮痛服務,滿足麻醉醫療服務新需求,包括優化手術相關麻醉加強手術室外麻醉與鎮痛加強麻醉科護理服務三方面。

關於麻醉學的轉型和升級國內早有先例,2015年,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首先將麻醉科更名爲“麻醉與圍手術期醫學科”,西京醫院目前爲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委單位,復旦大學排行榜中西京醫院麻醉學科連續3年位列全國第二。隨後國內10餘家醫院將麻醉科更名爲麻醉與圍手術期醫學科。

在此背景下,麻醉科轉型,成爲集術前評估與準備術中管理與維持麻醉恢復與術後鎮痛爲一體的外科平臺,已成爲大勢所趨。

2

關注全週期診療 麻醉醫生大有可爲

據瞭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麻醉學的內涵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個機體或部分機體暫時失去知覺,消除患者的手術疼痛,同時維護其生命安全的一個醫學學科。

“現如今,麻醉醫生已經不單單侷限於爲手術保駕護航了。”河南省腫瘤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主任盧錫華介紹,麻醉學科正在轉型成爲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其核心理念可以用四句話概括:

從術前到術後的全程視角

強調術後順利舒適的恢復

強調術後患者的長期恢復

患者的安全是永恆的主題

正是基於這樣的學科發展理念,此次更名整合後的新科室,將包括臨牀麻醉診療麻醉監護治療、麻醉後恢復診療、麻醉與圍術期護理等工作內容,成爲集麻醉門診、日間手術、擇期手術、麻醉恢復、護理、科研等核心要素爲一體的新型科室,旨在爲患者提供圍手術期前後的全週期、一體化診療服務,更強調“無痛”和“舒適化醫療”,爲患者快速康復提供保障,從而進一步改善就診體驗。

1

術前評估 保障患者安全

很多腫瘤患者都是老年病人,術前常合併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加之惡性腫瘤的根治手術,創傷大、應激反應強烈,都可能會嚴重影響患者術後恢復和安全。

麻醉醫生在術前做好評估,糾正基礎疾病,同時給外科醫生提供有價值的意見,給予最優化方案,減輕術中應激反應,最大程度的保障手術患者的安全。

2

術後鎮痛 強調舒適化醫療

手術後,患者不可避免的要經歷不同程度的疼痛,而疼痛會對患者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比如術後,有的患者要儘早下地活動,以減少下肢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發生,促進胃腸功能的早期恢復,減少手術的併發症和死亡率。

但如果患者疼痛難忍,一定不能保證運動量,就會存在潛在風險。“以後,這類情況就由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的醫生從“幕後”走向“前臺”來解決。”盧錫華說,“我們即將開設麻醉門診,針對術後患者提供恢復指導和鎮痛管理,減輕患者疼痛,甚至讓患者感覺不到疼痛。”

3

加速康復 減輕患者負擔

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將更重視關注患者的全過程服務,這就包括合適的麻醉方案、精心的術前準備、密切的術中管理、悉心的術後麻醉恢復及護理、康復指導,從而減少患者應激反應,術後併發症的發生,改善肢體功能,實現加速康復(ERAS),使患者提早出院、節省開支、減輕經濟負擔。

審覈:龐紅衛

攝影:李昂 呂帥國

作者/編輯:王曉凡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