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打工、住宿待在华人多的地方,资讯就多。看医生、东西哪里买、手机帐户哪里办、免费网路哪里找…,这些都是华人圈的好处,但缺点就是英文学得少,外国朋友交的少。

外国人圈中(澳洲或其他国家),可以练习英文,可以学习外国人轻松活泼的文化,可是想要问个问题,听不太懂,什么东西到哪里买,要走断腿去比价,办个手机听半天,还是搞不清楚到底应该签哪个plan。

所以不管你怎样选择,看优点就好。地方总可以更换。

前几年资讯非常少,一直有朋友询问来澳洲工作的事,有些人一直掂量优缺点,最后还是不来了,因为凡事一定有缺点,一直专注在缺点时,缺点就会放大,最后就没办法跨出来了。

另外有些人,就不顾一切跨出来了,刚开始没什么朋友,要经过阵痛期,一方面很享受澳洲的生活环境,一方面忍耐这里样样不便、样样靠自己,但熬过去之后,都会有自己的天空。

当然,锻羽而归的也有,可是年轻的时候遭逢失败是个祝福。年轻的时候享受太多成功未必是好事。

人生没有方程式可遵循。每个挣扎都可以化为实力、祝福。

现在的澳洲确实不是几年前的澳洲了。现在的台湾也不是以前的台湾。现在的中国大陆也不是以前的中国大陆。

在全球经济危机(Global Financial Crisis)之前的澳洲,没有太多背包客,全世界的经济都在冲,欧洲国家的年轻人留在欧洲拼就可以成功,何必来澳洲,来的欧洲背包客,是真的要体验国外文化。当时(就几年前而以),澳洲的工作到处缺人,饮食业、营造业、清洁业、包装业、屠宰业、农业、工程师、老师、医护、警察…,样样都缺,薪资大涨,互抢员工,老板叫苦连天。几年前来的背包客,每个人都可以把两年的日子化为精彩的文章,只要有胆的人都可以换上十几份工作。

澳洲的农业,没有背包客的话,根本存活不了!澳洲年轻人力都被别的行业抢光光了。

Global Financial Crisis一来,欧债上升、美国银行倒闭一百多间,全世界的公司都遭殃,喘的喘,倒的倒。一堆欧洲年轻人失业,都飞来澳洲,有一阵子背包客市场上到处充斥著爱尔兰人。

同一时期,台湾许多年轻人在诚品读到一本又一本澳洲打工的书,原来这么有趣,赚这么多钱回来,配上风景图,满桌酒菜高脚杯的图片,外国人开怀大笑、装鬼脸的图片,再看看自己,窝在公司里加班没有钱,受老板的气,业务繁忙,薪水不成正比,压力大到胃痛。于是台湾吹起澳洲打工潮,开始追逐上升的澳币。

邻居的小孩、同事的弟弟、堂姐的同事、巷口卖珍珠奶茶的小弟、7-11老板的儿子……认识的、不认识的,都来了。

澳洲的sharehouse一间间开始在背包客栈打广告,好区坏区一律收一样的钱,品质吗,就看房东良心。于是隔壁的邻居开始侧目,这一户为什么老是油烟、车停到我家门口、不该晒衣服的地方晒衣服、草不割、出入一大堆人…到底住了什么人??

各行各业老板从刚开始对台湾背包客完全没有不良印象,不管自行应征或经过仲介,都很爽快的聘请。有的发现,台湾的背包客真的很认真,有店主骄傲的告诉我,我只用台湾的背包客,他们最认真。员工要走,他就要他们继续介绍台湾背包客。

台湾与日本的服务业真的是全亚洲最好的,员工认真,面带微笑,工作态度和与客人的应对,都是第一名的。也有店主告诉我,澳洲人懒惰,不肯加班,上厕所上很久,台湾背包客最好,叫他们加班,他们就很高兴可以赚多点钱。在这种情形,台湾背包客成为一种品牌”MIT”,就像ACER,ASUS,只要是台湾来的,就是品质的保证。

后来,有些老板发现,背包客应征时一直保证会做满六个月,老板花精神金钱训练员工,透过仲介的,已经付款给仲介,结果一两个月后,有的一下子不见了,有的家里有事要回国(怎么上一个家里也是有事),有的训练好却跳槽到同镇的另一家公司。吐过血、受过伤的老板从此对每个带著微笑、充满希望的台湾新血说,对不起,我们不用背包客。台湾背包客也是一种品牌,就像塑化剂。(注:老板有好有坏,仲介有好有坏)。

原来住在这里的台湾人,一开始遇到台湾来年轻人,勉励有加,「有空来坐」,到后来开始担心,有些背包客开始有些状况,影响到台湾人在澳洲社会的名誉:开车勇猛、公共场合喧哗、公共厕所拿整卷卫生纸、旅馆清洁拿免费洗发精、坐车逃票、罚单不缴就回国…。他们心里想,我这些年来在澳洲,兢兢业业参与社区事务,担任社区义工,与人为善,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台湾品牌,难道要毁于一旦吗?

 

写这么多,总得有个结论与展望:

1. 人数:

澳洲打工度假热潮短时间内不会退烧,会有更多台湾、香港、韩国、欧洲的背包客来。竞争对手只会增加。

 

2. 工作:

一个萝卜一个坑,只要萝卜超过坑,有些萝卜就会被毒辣的澳洲太阳晒干。只要坑超过萝卜,萝卜就有几个坑可以选。刚来的蹲一阵子,等老萝卜要走了,就可以接收又大又好的坑。未来澳洲矿业投资超过170 billion dollars,有投资就有就业机会,而且会从矿业溢到零售业、会计业…这表示几年之后,坑会增加。(现在这几年坑还不会增加)。

 

3. 澳洲移民政策紧缩:

过去靠读书申请移民、靠学生身份合法留在澳洲打工(20小时合法工时,黑工时数无限),以后这类学生人数会减少。澳币涨,外国人来读书的人数会减少。(但其中一部份拿不到身份,又不想回国的,会变成黑民,除非嫁娶澳洲人,转为居民)。

 

4. 竞争力:

城市的工作会越来越竞争,有实力、有运气的、有管道的,还是拿得到工作。老板已经懂得小心视人,老板的防备(订下的规定)会越来越严。

没有实力的(包括工作实力、语言能力、工作态度、专业证照、有无车),越会流向农场及黑工。

 

5. 澳洲几年前需人恳切,一员难求的景况再也不会出现在澳洲历史了,就那么一次,政府已经领教过一次,学到功课,再也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澳洲了。Julia Gillard虽然保证绝不采取Keven Rudd的「大澳洲」(Big Australia)政策,但私底下她还是在修改移民及签证政策,为下一个mining boom做准备。

 

6. 种族岐视:

每个国家永远会有一些不懂事的年轻人或游手好闲的混混,澳洲也有,只要他们开始疯疯癫癫,刚好你又经过旁边时,就会觉得被岐视。不用放在心上。老板的岐视有些是他个人修养问题,换个老板就好;有些是因为过去遇过不好的员工,自然形成的保护机制,从身体语言显示出来,只要你是好员工,他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

还是有很多澳洲乡村不曾与背包客接触过,住在澳洲的乡下人都很善良,但是小镇要形成一种”stereotype thinking”(刻版印象)非常容易。只要来一个很好的台湾背包客,整个村都会觉得台湾背包客很好。只要来一个不良的台湾背包客,全村都会有既定印象。一般在乡下,比较不会有岐视问题(除非你去的是原住民很多的地方,这里的白人会很有戒心)。一般在都市,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被岐视的经验。可以不用把几次小小经验扩大成种族岐视的帽子。

老太婆一开口就讲不完,最重要的一点是,平安回家,不要让父母担心伤心。

 

 

如果你是听到有人来澳洲赚了很多钱,也想来大捞一笔的;如果你是看到朋友在澳洲的生活过的多采多姿,冲浪、跳伞、潜水样样来,也想来爽一下的,那我想跟你说,其实Working Holiday跟你想的不一样。

首先,在出发到澳洲之前,你必须先花很多钱在准备装备及物资,还有像看医生,取得资格或证照的手续费如国际驾照和签证等,甚至还包括手机、网路及健身房的解约违约金等支出,在出发前就得先花上数万元台币。

当你到达了澳洲,很多生活必需品还是要在当地购买,而且刚到这里,人生地不熟的,东西买贵买便宜也搞不清楚,常常花很多冤枉钱,澳洲的生活费对拿台币来这里的我们来说很贵,在你还没找到工作前的这段时间,一罐可口可乐曲线瓶要价100元台币上下,搭一段公车要花120~150元台币车票,吃一顿平价的餐点要花300~400元台币左右,你会看见你从台湾带来的钱迅速的减少,你带著淘金梦来这里,还没找到金矿,却先把自己的积蓄花光了。

你开始找工作,什么也不懂,随便找了一份的工作,却花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你做的工作,不是时薪太低不然就是工作时数太少,你做的很辛苦,收入跟支出刚好抵消,什么钱都没存到,根本难以维持你之后的旅程,然后你才恍然大悟,开始找时薪高或时数多的工作,你却发现,一份好的工作其实不好找。

好不容易你找到一份可以存钱的工作,在海鲜工厂的你整天不停地剥上千上万颗的生蚝壳,开到手都爆了像是要拿世界纪录;在洋葱工厂的你每天要站8小时以上,手不断飞快的在生产线上挑洋葱,不知不觉的已成了超人;在农场工作的你,整天不停地蹲下和起立上千上万次采收水果,简直快成了需要坐轮椅的老人;在肉工厂的你需要处理恶心的牲畜内脏,什么血腥片对你来说都不算什么;在马饲料工厂的你每天搬运上百上千袋30公斤的马饲料,都可以PK特种部队了。

在澳洲找工作不如想像中容易,市区的工作相对干净且轻松,但轻松的工作钱少,钱多的工作门槛高,郊区的工作钱多门槛较低,却十分辛苦。

因为签证的限制,语言的障碍,相关的经验资格,你能做的很大机会都是辛苦的劳力,不是累、脏、臭,就是恶,除非你特别优秀,有特殊才华,不然就是祈祷幸运之神能眷顾你。

澳洲Working Holiday绝对是生活白痴的特训学校,王子和公主的地狱。如果你来澳洲靠代办,找工作上旅游网站贴文希望人家主动给你工作机会,没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以及准备吃苦的心,那我只能说你来澳洲会很辛苦很辛苦。

在澳洲生活,你有很多东西要学要懂要会。
• 食材怎么看才是新鲜?怎么算才是便宜?什么食材要去哪里买?哪些地方买比较划算?
• 超市里都是西方人的食物,做饭怎么做?用西方食材会做吗?
• 买车要如何看车?车子要怎么过户?车子要怎么保养?去哪里保养比较有保障且经济?车子故障了怎么办?路权是什么?路权要怎么买?跨州车牌怎么换?跨州后在上一个州买的路权还有效吗?
• 交通号志怎么看?如果违规了罚单要去哪里缴?
• 行动电话要办哪一家?哪家最多人用?哪个方案最便宜?
• 银行开户要哪家银行?哪种帐户比较符合你的需求?
• 报税怎么报?退休金怎么领?汇钱怎么汇?
• 公车和火车要怎么搭?车票有几种?规则是什么?
• 帐篷怎么搭?营火怎么升?哪里可以露营哪里不可以?
• 钓鱼怎么钓?钓线怎么绑?哪里可以钓鱼?哪里有哪些鱼?哪些地方钓鱼要付钱买执照?付多少钱?去哪里买执照?
• 开车开到沙漠车子抛锚怎么办?遇到鳄鱼怎么办?遇到蛇怎么办?

另外住的方面,无论是住在hostel、backpacker或YAH,除非你有钱住单人房,有钱住好旅馆,否则人来来去去的,总是提心吊胆怕东西掉了或被偷了,东西从行李箱或置物柜搬进搬出的,每次都要上锁解锁很不方便。运气不好的,遇到住宿设备不良,环境老旧脏乱。

有的房间灯光很暗,看什么都看不太清楚,总要拿个手电筒在那照来照去,有的房间早有长期以此为居的「住户」,房间里面到处都是他们的东西,乱七八糟脏兮兮的,很怕东西搞混或弄丢。

晚上想睡觉,但就是有人给你开灯,有人摸东摸西的不断发生声响,有人是晚上要上班,有人是三更半夜了还不想睡觉,进进出出的,或是一群人在那嬉闹,更甚者遇到有男女在你面前做起爱做的事。而且难免会遇到有人睡觉会打呼,有人身上有异味。

不管煮饭或洗衣服,总是挤在一起要排队,厨房厨具被弄的脏兮兮的还要自己清理,而且你放冰箱的食材还会被偷。


即使搬到了share house,情况通常会比较好,但也会遇到老外室友每周末一定要开party,有人会在屋内抽烟,室友之间相处不愉快或不对调等等。

大家的国籍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作息时间不一样,总会有许多的问题。

吃的方面,每餐吃外面,那肯定花费很大,所以大部分人都是自己做饭,如果你一个人,东西一次不能买太多量或太多样,否则一个人很容易吃不完会坏掉,可是不买太多量,就比较不划算,然后没几天就要跑一次市场,不买太多样,你能做出的菜色就不多样化。

举个例子来说,以调味料来说,如果你要做到有很多菜色变化,色香味俱全,那你一个人要买一罐盐,一瓶油,一罐辣椒酱,一罐番茄酱,一罐酱油,一罐沙茶酱…..请问你一个人要用到什么时候才用的完?等你还没用完了我想已经坏掉了吧?而且这么多东西你要旅行移动的时候怎么携带?

所以多人一起合购合食是最好的,可是问题又来了,你要吃的他不吃,他要吃的你不吃,他不想帮你多付钱,你不想帮他多付钱,如果人家是一对情侣,更不愿意跟你这样。

交通方面,澳洲非常的大,当地人都是以汽车作为代步工具,因此大众运输工具并不如台湾那么密集、快速和方便,如果在市区还好,出了市区还真的是寸步难行,去哪都很不方便,花很多时间,走很多路。

你没有车,那就比较弱势,除了搭乘大众运输另外的选择就是共乘,搭别人的车,但是搭别人的车要不要分摊油钱?反正他也是要去那里上班,你搭他的车是顺便,那要不要付油钱?你们一起出去玩要不要分摊油钱?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也没多远要不要算油钱?你们是室友,你们是朋友,要不要这么计较,还要分摊油钱?

分摊油钱你没问题,但是油钱怎么算?拿尺放进油箱量吗?他跟你要10元澳币,你觉得太贵,他觉得你付10元澳币才合理,那到底付多少才算合理?上次去加油站加油,才帮他分摊了30元澳币,应该还没用完,怎么今天才搭一小段路就还要跟你要钱?

你有车,没车的人都要靠你的便车。你觉得使用者付费是一定要的,你跟人家要求分摊的价格,每个人都觉得你要赚他们的钱,可是你觉得价钱合理,否则就是你自己倒贴油钱,你不想吃亏,那到底要多少钱才好?你人很好,热以助人,宽以待人,很少跟人算油钱,可是有人总是坐你的「霸王车」不吭声从没摊过油钱,那你要不要开口?开口会不会伤和气?

我身边朋友的真实案例,他有一部车,和一位女生共乘,有一次去加油,那女生和他各付一半油钱,结果后来不知道多久,我朋友把车子卖掉了,结果那位女生和他讨了油钱,你是该说那女生连一点小钱都要计较?还是该说大家在这里生活不容易,所以还他钱是应该的?同理套用你和他合买的番茄酱以及你和他合买的牛奶。

你刚来这里,你没有车,你人生地不熟,你什么都不是很懂,你没有门路,你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的工作薪水都不高,有个来澳洲旅游打工已经很久的台湾人,有份薪水很高的工作,他跟你收50元澳币,那是约台币1500元左右,花他自己几天的精神和时间,愿意教授你找工作的诀窍和门路,愿意开车载你到处去找工作,你会付吗?你付了会不会学会很多东西,马上找到工作?你付了真的就保证找到工作吗?你不付会不会还是很久都还是找不到工作?你不付是因为太贵?还是你不付是因为同样来自台湾所以你觉得他是在赚你的钱,而没有互助同胞的精神?

其实很多事情没有谁对谁错,只要沟通协调,互相体谅,彼此信任,靠你的才智相信一切都可以解决。

不管你是一个人来,还是和男朋友、女朋友或朋友来,在澳洲的这段日子,免不了遇到许多困难。两个人最好,可以互相帮忙,节省支出;一个人来则是训练自己的独立和胆识,以及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但却带著较多的风险。

如果你计划去某个国家进行旅游打工,那或许和你想像的以及听到的不一样,旅游打工的体验是完全不同于移民定居、工作出差、工作外派、留学进修或旅行观光的,听完我述说的故事,请你好好的想清楚,你是否准备了独立自主的精神、不怕吃苦的心以及你旅游打工的目的?然后请携带你的胆识、勇气以及智慧出发,走过必经的过程,才能与众鱼群共游于美丽的澳洲大堡礁,然后羡煞许多人。

人生有多少的机会能成为另一个人,过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呢?旅游打工是浪人的天堂,总有说不完的精采故事,总有新的挑战。

Julia Gillar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