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的受訪者計劃採取純居家式養老,但一年前選擇純居家式養老的受訪者佔80%多。36%的受訪者打算搬到專門的養老社區。  報居利家道稱,越來越多的中國高凈值人羣認為,他們將不會選擇純居家式養老方式,而是在養老社區內度過老年生活。這是根據胡潤研究院的民調結果得出的結論。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通訊社網站8月21日報道,胡潤研究院不久前發布的一份報告是針對中國高凈值人羣的養老和醫療問題的。按照專家們的計算,雖然過去一年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在此情況下,截至2016年5月,中國大陸地區資產達千萬元的高凈值人羣數量約有134萬人,比去年增加13萬人,增長率達到10.7%。

  報告指出,醫療排在中國高凈值人羣所擔 憂的所有問題中的第一位。胡潤研究院的民調顯示,絕大多數高凈值人羣不相信社保體系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他們傾向於成為私人保險公司的客戶。研究結果表明,95%的受訪者得出了以上結論。在此情況下,57%的受訪者計劃採取純居家式養老,但一年前選擇純居家式養老的受訪者佔80%多。36%的受訪者打算搬到專門的養老社區。令人好奇的是,這種前景對年輕的富豪們更富有吸引力。在35歲以下年輕人羣中,選擇住在養老社區的受訪者由去年的17%上升至今年的39%。

  報道稱,幾千年來,中國的儒家文化傳統規定子女孝順父母,照顧父母,《二十四孝》是這方面的經典詩文。從前,年邁的父母通常同子女居住在一起,或者最差情況下,業主在子女附近,方便子女定期探視他們,關心他們的飲食起居。但這些習慣在改變,尋找工作迫使子女們離開老家,僅在傳統新春佳節時探視父母。  報道稱,但中國高凈值人羣為何決定解放子女,令他們無需關心自己?要知道他們有錢買大房子,讓一大家子幾世同堂,住在一個屋檐下。而且億萬富翁的後代們通常不會遠走高飛,而是繼承家族生意。專家們認為,這種趨勢反映了傳統的儒家文化價值觀"孝道"受到了侵蝕,日漸式微。中國高凈值人羣在結束積極的商界活動後,希望保持更大的獨立性。此外,他們不打算成為在計劃生育時代出生的獨生子女的負擔。

  胡潤研究院的專家們預測,隨著中國高凈值人羣老齡化,未來對中高端養老社區服務存在更大需求。很明顯,在中高端養老社區中,將對舒適程度、醫療援助水平提出特殊要求。與此同時,如果資本可以照顧高凈值人羣,那麼國家將不得不關心千百萬個普通退休人員的養老需求。中國正在快速老齡化,這對國家社保系統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