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蒙在她的《職場不相信眼淚,要哭回家哭》中寫了這麼幾句話:

「公司付錢讓你工作,學校才是你交錢學習的地方!」

「不要渴望公司給你溫暖,給你工資本來就是溫暖!」

「態度溫柔的教你幹活?想得美,你挨罵你活該!」

看到這幾句尖銳現實的話,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覺得過於嚴厲,甚至覺得有些過分。但你再想想,你也許就能想明白:職場不是學校,老闆不是老師,沒有那麼多的機會給你重來!

那麼,我們應該明白哪些思維該被取代?

1

張口就問→我要自己解決問題

我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學校的「填鴨式」的教育模式上,依賴著老師講授知識,不懂就問,不管問題是否合理,而老師也是儘可能的講授重點,但是職場不是學校,我們沒有可以依賴的資源了,我們必須學會成長,學會提出解決方案,而不是一味的問問題!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

在遇到問題習慣性想要提問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這個問題我是哪裡不懂?

如果是百度查不到的,我還可以通過什麼途徑知道呢?

如果還不行,那麼誰可能會知道這個問題呢?

2

我沒做過→我一定盡我所能去做

職場永遠是現場直播,邊做邊學才是正解,你不可能所有事要等著別人帶過之後,才有嘗試的勇氣。你要明白,職場不缺有能力有魄力的人,你的拒絕,可能就是別人一直苦苦等待的機會,然後,老闆也許不會給你再多的機會。你必須明白,沒有人有義務為你做的任何事情買單,你要有接受新任務的勇氣與完成它的決心!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在老闆發布任務時,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這個任務和我之前做過的有沒有相似的地方?

如果沒有,那麼這個任務的難點是什麼?

我可以藉助什麼完成任務?

3

我努力了→我必須做出成果

這是一個結果導向的時代,沒有人關注你有多少付出、你有多麼努力,大家只在意結果!如果努力有用的話,那要績效考核來幹嘛?

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付出、努力掛在嘴邊,從而使自己任務沒做好,但是我已經很努力了這種心理變的心安理得,這將會阻礙你的發展!沒完成就是沒完成,說再多安慰自己的話也不能減輕自己的責任。沒有人能幫你一輩子,你必須自己學會成長。

那麼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當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可以問自己這些問題:

我要在什麼時間達到怎樣的成果?

就目前情況而言,可以做到嗎?

如果不行,還需要什麼?

如果不知道接下去該怎麼做,那麼誰可能知道呢?

一個人的思維高度,決定了他可以飛多遠。落後的思維習慣,可以扼殺無限可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