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讯(李宝乐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张敏)如何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深度融入并为地方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这一度是困扰西部城市的问题。2017年7月,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全力打造的自治区首家由共青团自建自营的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挂牌(以下简称基地),将政府的推动力、众创空间组织的自发力、社会的参与力、市场化运作力整合起来,形成推动青年“双创”的强大合力,当年被评为包头市青年创业孵化器。基地运行一年以来,已经形成一条具有稀土高新区特色,符合地区社会发展实际的培育青年创新创业发展之路。

  “我们坚持’让共青团作为创业项目不占任何股份的最大股东’导向,以创新工作方式和服务手段、建设青年身边的共青团、采取‘政府资金资助、共青团牵头管理、政府公众监督、社会民众收益’的运营模式,着力打造自治区旗县区级团委唯一一家自建自治的孵化器,一方面为区域内青年掌握技能、成长发展、互动交流、合作共赢搭建桥梁,另一方面也营造良好氛围,吸引更多有识青年来高新区创新创业。”稀土高新区团工委委书记刘嘉介绍。

  在这样的思路下,区团工委围绕青年创新创业工作,不仅举办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还积极为入驻基地的青年创业项目减少各类成本。同时,还结合高新区特色,建设“网上共青团”,以“共青团微信公众平台”和“青年之声·高新区”等互动社交平台为重点,建设工作网、联系网、服务网“三网合一”的“网上共青团”,不断发布创业活动等相关信息,保证团与青年的联系既在“8小时内”,也在“8小时外”,既在“线下”,也在“线上”,让青年创新创业之路更加顺畅。

  针对青年对营销、管理、融资等知识储备不够和对潜在的风险缺少预见性等现状,积极发挥共青团组织枢纽作用、突出资源嫁接能力、构建新颖独特的服务体系,专门在基地内设立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也让基地的品牌效应慢慢溢出,内蒙古筑梦启航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正是典型一例。

  “我们致力于为中小企业做代理记帐服务,提供公司注册、代理记账、创业辅导、以及财税和科技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打通企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规范企业服务市场,实现智慧企业服务新生态。下一阶段还准备成立大客户部,大力推广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税收优惠等高端业务。”内蒙古筑梦启航企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瑞介绍。公司在没有进入基地之前,只做公司注册和代理记帐业务,加入基地后,公司成长为可以提供公司注册、代理记帐、法律服务、社保公积金、科技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一站式企业服务,服务半径已覆盖包头市,客户数量翻了一倍。

  依托业缘、地缘和志缘,不断延伸工作手臂,成立西部首家服务联盟——包头市社区服务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不仅在产业上引导青年创业者抱团发展,拓宽创业青年朋友圈,还瞄准专业领域,以小切口撬动青年创业与地方发展的深度融合。

  “在我们的代管下,孵化社会组织76个,在孵社会组织12家,解决就业435人次。联盟为基地内入驻的社会组织争取各级政府采购项目资金200余万元,解决了社会组织生存难题,有效地反哺了青年创新创业。”。说起自己的工作,联盟秘书长李翠娥一脸地骄傲。

  除了为青年创业持续赋能,稀土高新区还积极推动创业培训,为青年双创人才引得来更留得住做文章。邀请来自深圳、北京、成都、包头的50名知名导师与专家建立“导师智库”和“专家智库”,依据创业项目的发展现状,免费提供创业指导、法律财税、项目评估等服务。对于初创型项目,打造“创业接待日”与创业大讲堂品牌培训项目,由“导师智库”中的导师为创业者答疑解惑;对于成熟型项目,由“专家智库”中的专家,开展专家“项目评估”与“项目瓶颈期”辅导,有时还会参与项目运作,现场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做到“陪伴式”辅导。

  “目前基地入驻56家公司,解决就业人数300人次,缴纳税金7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还将着力建设“资金链、孵化链、服务链”,将基地打造为八小时内的工作圈,八小时外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刘嘉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