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做「處鬧市如沙漠」,這大概說的就是孤獨的滋味吧。當你有了一份喜悅,卻沒有人可以共享;當你想找個人聊聊天,拿起電話卻不知該撥給誰;當你想離家出走,背起行囊,卻不知行往何處……那麼,你無疑已經是孤獨的俘虜。

孤獨是一種自我層面的「失戀」的狀態, 這種「失聯」狀態,在提示我們需要與某個人、某種心理活動、某種生存狀態,建立和保持聯結。

存在主義心理學大師歐文·亞龍認為,孤獨感可以分為人際孤獨、心理孤離、存在孤獨三個層面,任一層面出現失聯狀態,都會導致孤獨感的出現。

第一個層面是人際孤獨,指個體和他人的分離。

比如,當背井離鄉,遠離親人和朋友,和曾經熟悉的人有了地理上的間隔,而無法面對面交流時,我們便會產生想念的感覺。尤其是當身心感覺疲憊,渴望與人交流、談心時,卻沒有人可以傾訴,那種無人應答的孤獨感,就會出現。這是人際孤獨的本質,當我們體會到人際的孤獨,需要做的,只是敢於正視內心渴望和人保持聯結的需要,主動地邁出溝通的第一步,受到邀請的人,如果也需要這種交流,兩個人持續的對話就一起緩解了這種孤獨感。

第二個層面是心理孤獨,是感性和理性,或者說自我要求和真實需要之間的分離。

人有時候會壓抑自我的需要和情感,只在理性層面上和自己保持聯繫。用「應該」或「必須」之類的想法來隔絕本我的需求和願望,從而造成自我心理上的孤離,聽不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讓自己成為自己心靈上的陌生人,與內心的需要、深層的體驗失去聯結。

這會導致我們的內心變得空洞、麻木,感覺不到興趣和熱情。即使取得了更高的成就,內心也很難體驗到欣喜與滿足。這就是心理孤獨的寫照。它提示我們要正視自己內心的情感、需要,時刻與真實的自我站在一起。

第三個層面是存在孤獨,存在孤獨指的是「個體自身與任何其他生命之間無法跨域的鴻溝,是一種更基本的孤獨——人與世界的分離」。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與世界有深刻的聯結,希望看得懂世界的變化,也融入世界的變遷。但是我們每個人所體驗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體驗, 囿於自身經驗的侷限,我們會發現難以從與別人的交往中,獲得我們完全一致、彼此認同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們飽受無法被人理解、無法放下自我、投身於關係的孤寂感。這種感覺是無法抗拒的孤獨,是最強烈的孤獨感,也是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類感覺。正如存在主義心理學所認為的那樣——人註定孤獨,是人不可改變的終極現實之一。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王紅艷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一、孤獨是一種什麼滋味?

孤獨就像是在喧鬧的大街上,家家燈火通明,你的內心卻無法安放,沒有能夠落腳的地方的悲傷感。孤獨也像是看到周圍朋友嘻嘻哈哈,自己卻融入不進去時的落寞感。孤獨也像是自己的想法得不到他人的肯定的一種失落感,也像是一種遠離人羣的隔離感。

二、孤獨是什麼

現代的人們,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的提高,彼此真正的心與心的溝通,變得越來越少。心理學家認為,隨著社會變得越來越發達,人們變得越來越富有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孤獨的感覺。顯然,孤獨已經成為了現在大多數人的通病。

孤獨,是一種具有封閉性的心理反映,是指個體感受到外界的排斥或者認為自身與外界隔離而產生的一種苦悶的心境,雖然孤獨感會造成人們的情緒走向消極,但是短暫時間或者是偶爾出現的孤獨感不會造成人們心理的紊亂,長時間的具有這種孤獨感,就會引發人們比較嚴重的情感障礙,最終可能會使人格產生變化,走向病態。因為孤獨感會增加與他人交往時的隔閡,一單這種隔閡產生,自己更加會被他人疏離,又會加劇孤獨感,所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的過程。

三、孤獨產生的原因

孤獨感主要是在社會交往的過程中而產生的,人的情緒的好壞是受個人需要的影響,當需要得到滿足,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但如果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社會交往也屬於一種人們的需要,當缺乏社交的技能,造成無法與他人建立聯繫或者親密關係的時候,人們就會產生這種孤獨感。

四、如何消除孤獨感

1、克服心理自卑

在社會交往中,有許多的人是由於自己本身存在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所以不敢與人進行交往,因而造成自己處於孤獨的狀態,與人交往我們不能總是用自己的短處去與別人的長處比較,應該樹立合理的信心和信念,用真心去交友,朋友自然就會變多。

2、多與外界交流

當你感到被忽略或者被朋友隔離的時候,不要害怕和退縮,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迎難而上,就是說當自己出現迴避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就鼓勵自己克服孤獨感,多多的與外界交流,慢慢的你就會發現情況不同了。

3、發現生活的樂趣,並且去享受這種樂趣。

在某些情況下或者是某些環境中,我們無法避免孤獨,這時候就不要去鑽牛角尖,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美好的事情,應該去享受它,即使是一個人也可以讀讀書、聽聽音樂,享受一下孤獨帶來的平靜。


獨孤是什麼,我腦海中浮現出的一句話是「站在人羣中,卻像站在沙漠裏」,明明身邊有很多人圍繞著,但內心卻覺得離別人很遙遠。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孤獨和身體上的與世隔離並不是一回事:人們可以在荒無人煙的地方獨自生活而感到快樂,也可以身處人羣中卻感到孤獨。

從心理學角度看,孤獨被定義為一種被剝奪和不滿意的感受,它因我們所擁有的社會關係和我們想要的那種社會關係的不一致而產生。比如我們可以只與別人有很少的接觸,但只要你對此滿意,你就不會感到孤獨;相反,你已經擁有了很多朋友,但你仍然感到需要更多更深刻地友誼,你就會覺得孤獨。

存在兩種不同類型的孤獨,在社交孤立的狀態下,人們不滿意、孤獨,是因為他們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網路;而在情緒孤立狀態,人們不滿意、孤獨,是因為他們缺乏單一的深厚的關係。比如,一對恩愛的夫婦搬到一個新的環境,雖然他們之間能夠有親密的連接,但除此之外由於不認識任何人,還是會不可避免地體會到社交孤立狀態的那種孤獨;另一方面,一個人可能有廣泛的社交網路和豐富活躍的社交生活,但如果沒有愛情伴侶,Ta仍會感受到孤獨。

還有人認為,孤獨是感受不能夠流動。感受是我們與其他事物建立關係的那一剎那的產物,當它不能在關係中表達,那份能量不能在關係中自然流動,而只能在自己身上憋住,這也是一種孤獨。可能我們會有這樣的時刻,比如發生了一件開心的事情,卻發現沒有誰可以分享;又或者我們非常傷心難過,卻又找不到誰可以訴說,這個時候就會感受到孤獨。


孤獨是當戰爭來襲,有十億民眾卻只有一名士兵。

是我說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而你卻說臥槽真高還說我是個窮酸書生;也是全班都在滴滴答答的打著算盤,我卻在忙著心算。


孤獨對於我來說 是一種純粹吧! 是一種不甘 . 其實很多人外表看上去是很孤獨的但是他們心裡想清水一樣 像聖潔的高峯和雪山 只是這樣一種感悟和孤獨使我們不善於表達 或者說是即便是表達出來了 也許周遭的人所有的人 都不會明白 因為你的孤獨只屬於你自己只屬於你內心 與其他人其他人的孤獨 他們的純粹和他們一切 在他們的心裡是不同的 所以我們 和我們的獨孤和我們的純粹 只是屬於自己


每個人

——靈遁者

最近這幾日,總是覺得焦躁,坐不住,心不得靜。可能和天熱有關係吧。新聞上說,西安全國溫度最高。

我愛聽別人的故事,每個人的故事都不同。所有的故事,都唏噓不已,接下來的路,又會是什麼? 講故事的人會嘆息,會凝住眼神,會流淚。

我總是會跟他們說:「人生很短,想開些,勇敢的走下去。」我覺得這要比說:「你不努力,誰也拯救不了你。」要好的多。

而且不光別人,每個人都有內心陰影,不可能都是陽光。這些東西,真的是會在下雨的天氣出來作祟。

好多故事啊,我就隨便這樣說說吧。比如一個無所事事的青年,連家人都討厭,可是他還是無所事事;比如一個女孩與眾多男人周旋,她說自己是不是瘋了;比如一個女孩總是害怕,害怕一些不好東西,被曝光,被家人發現;比如一個學生,恨自己父親。 但是一開始接觸,他們穿的整齊,看著正常,好像也陽光。

每一個人堅持的活下來是一種責任。迷茫,恐懼,失落,孤獨等,都會體驗的。我們的人生至少要寒冷很多次。但我們都不能否認,有人脆弱的跳樓了,自殺了,犯罪了。

而他們在其他人眼裡,好像是不正常的。其實我們離不正常又有多遠?年輕的心,不能一下子就看開放下,這時候恰當的需要一個人出現。是你的愛人,是你老師,是你的母親,是心理諮詢師。

有的人一天不出門,就在幾十平米內生活著。有的人每天必須出去,必須把自己要乾的事,要約的人,弄的滿滿的。也許我最近幾天的不安,也是和他們一樣,出於恐懼吧。恐懼孤獨,恐懼別人,恐懼未來。

我上面提到了每個人,都能對自己的所做的事情,有清晰的認識。並且潛意識中也以此自卑,不自信。所以我經常不害怕別人的偽裝和虛偽,我只是想著,他肯定這樣也難受。所以你再說:「你不努力,誰也救不了你。」更是在他傷口上撒鹽。

百鍊成鋼,成不了鋼就是廢鐵。不是說廢鐵沒有用,而是廢鐵上不了檯面。上不了檯面,就自然很難得到價值的認同。得不到價值的認同,必然苦悲,抑鬱。

人生就是一次次修鍊,可以跌倒,可以重來,可以恐懼,可以害怕。但一定要有一次堅定的堅持。而不是直到走到懸崖了,才發現迴路太遠,恐懼的無法回頭,而就此止步或者跳下去。

下面這句話很沉,壓得人想哭:」每個人都好,但每個很難。因為很難,又不變的不好了。「呀!這就是個笑話!你回過頭去,看看自己的腳步和行為,絕對會羞愧的笑出來。但鮮有人去學會正常的生活。

這就是我,我是怎樣的?等老了,有了結論了。老了就再也年輕不了了。這就是每個人。好在世界上,真的沒有後悔葯,有的話,每個人不一定會學好,世界會更亂。

好在世界上,真的沒有後悔葯,每個人總還是公平的。每個人在自己的環境裏,好好生長吧。秋天很快就來了,金黃的秋天,不是蕭瑟的秋天!

摘自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散文作品。


我認為孤獨沒什麼特別的滋味,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孤獨大概就像是沒喝過酒的人,喝白酒一樣吧。

因為不可能總有人陪在自己身邊,總會有自己獨立去面對的時候,所以孤獨大概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吧。

雖然是老生常談,但人都是要長大的,而長大以後會面對各種各樣的事,孤獨就算是其中的一種吧,所以沒必要糾結與體驗孤獨的滋味,畢竟孤獨並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懼怕孤獨。

我的答案不太符合這個問題,因為這純粹屬於我的個人觀點。(??)


我想給你說的是:孤獨人的成就絲毫不亞於社交人的智彗,你就讀一讀曼德拉的書,27年的牢獄孤獨悟出怎樣的人生哲學,他在4.5平米的囚室裏的孤獨,怎樣獲得世界人民的尊重,怎樣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怎樣煉成的水一樣的柔性,鋼一樣的性格,他在黑暗的光線裏用木碳畫成的線條,是希望真理在那裡都能發光,他在孤獨中還練就了寬闊的胸懷,」當我走出囚室,邁向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若不能把痛苦和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還在獄中。」——約爾遜.曼得拉


孤獨也是一種享受方式,一個人靜靜的座在那裡,審判自己,錯與對,舍與得,孤獨也是一種境界,點一支煙,沏一壺茶,聽一段音樂,自己好樂呵了呢!


孤獨的滋味,就像餓了找不著喫的,渴了找不著喝的,累了不能歇,困了不能睡,想見不能見,欲說不能說,想愛不能愛,想恨不能恨,啼笑皆非,直至這些感覺都過去,你突然發現孤獨什麼也不是,從始至終只有你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