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宣稱要擊垮比特幣的“花旗銀行幣”,時隔四年後重出江湖


有鑑於摩根大通最近推出了自己的加密數字貨項目“JPM Coin計劃”,讓我不禁想起,另一家大型銀行巨頭花旗銀行,其實早在 2015就首先測試通過加密貨幣連接全球支付系統。

那是一個花旗銀行位於都柏林的創新實驗室的項目,當時被稱之爲“Citicoin”,一直以來從未被花旗銀行正式對外公開宣佈。當然,花旗銀行也從不承認其正在研發相關的概念。

曾經喊着要打倒比特幣?

Citicoin 的想法是簡化全球支付流程,與目前備受關注的 JPM Coin 有異曲同工之妙。

回顧四年前,2015 年,當時 Citicoin 的問世,是在一個多數人認爲,大型銀行擔心比特幣將會威脅到其掌控全球金融的能力,而試圖“擊垮比特幣”的背景下誕生。

當時許多人認爲,這些大型銀行並不理解應該如何利用區塊鏈。但即使他們不太懂底層的技術,人們依然認爲他們能用大把的鈔票“砸出”一個“不那麼成熟”的系統。

終於,四年之後的今天,花旗銀行首次揭露了他們對於通過區塊鏈構建全球支付系統的野心。

根據花旗銀行全球創新實驗室負責人 Gulru Atak的說法,這項技術將會是資金和貿易解決方案,該技術有可能兌現“它承諾要達成的使命”,不過就支付層面,目前還是存在許多其他更有效的改進方法。

“基於我們從相關實驗中學到的經驗,我們決定讓支付生態系統在『現有軌道上』進行有意義的改進,而我們也在考慮整合目前的基礎建設,包括SWIFT。”

不過,Atak 還是保持着相對保守的態度,她說道:

“在改善跨境支付方面,銀行正在尋找更有效的方法,即使短時間內要做出改變會十分困難。但我們正努力從現在開始做出這些改變,而不是僅僅將所有努力都投入到未來的技術中。”

畢竟,爲了真正發展出一個區塊鏈技術支持的跨境支付網絡,需要世界上所有的銀行加入纔有可能實現,Atak還補充道:

“我們談到了跨境支付,但我們在世界各地目前究竟有多少家銀行,已經在SWIFT中? SWIFT還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將所有這些銀行都包含其中?”

因此,近年來花旗銀行的區塊鏈策略一直都是尋找整合這個“自古流傳下來”的支付系統的方法,Atak 表示,這也是爲什麼花旗銀行會在2017年與納斯達克合作,成立區塊鏈技術相關的項目CitiConnet,旨在簡化私人證券支付流程。她還稱該項目也與 JPM Coin 有相似之處。

“雖然 CitiConnect 並沒有發行穩定幣,但使用的基礎設施類似於在區塊鏈平臺上發行代幣。”Atak 說。

“但它純粹只是將我們客戶端整合到支持區塊鏈的系統中,並使其能夠實時地連接到我們的傳統支付流程。”

花旗銀行的區塊鏈方向

Atak 也指出花旗銀行肯定會繼續探索區塊鏈,特別是在貿易融資等領域。

她說,這樣的利基,纔是一個更實際的用例,因爲建立貿易融資生態系統並不需要像全面的跨境支付系統有那樣多的銀行參與其中。

“我們目前的重點是貿易領域和貿易融資和信用狀況相關的開發。我們正在試驗這項技術,但在正式公開聲明之前,我們還是會對我們所做的事有所保留。”

除了貿易融資,外匯市場也是大銀行發展區塊鏈瞄準的方向。

匯豐銀行早在今年 1 月份,就已宣佈在過去一年中,該機構使用區塊鏈結算了2500億美元的外匯交易。

關於外匯,來自花旗銀行創新實驗室的區塊鏈領導者 Opeyemi Olomo 也表示認可“該市場存在明顯的痛點,其中存在信用透明度問題。”

雖然這與全球支付一樣,是否應用區塊鏈的問題需要歸結爲構建生態系統以及該過程中利益分配的繁重程度。但 Olomo 還是認爲“有機會”。

“有一個利基生態系統,如果看看外匯領域的流動性提供者,主要的流動性提供商並不是那麼多。所以藉由一個更好的生態系統,你可以開始通過容納更多參與者,真正創造一個進步。”他說。

相對於密碼朋克背景下誕生的比特幣,是打着獨立於金融體系外的旗號出發,大銀行似乎本就掌控着世界金融。摩根大通在宣稱比特幣僅在“反烏托邦經濟”中具有價值”後,便推出了 JPMCoin 這樣一個被許多密碼社羣認爲是私有制,並且只是服務金融機構的不痛不養的技術罷了。

繼 JPMCoin、臉書幣後,如今花旗幣“重出江湖”,引起的討論似乎與 JPMCoin 也沒有太大區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