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1938年巴塞羅那城市上空俯瞰圖,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為 資料 圖

陽光、海灘、美女、美食、遊客朝拜的勝地,大把的閑情逸緻,這些元素似乎都是這個城市給人舒適親近的理由。但是,巴塞羅那獨特的性子的塑造不僅緣自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曆史因素,最重要的還是依賴一位理想主義者的遠見與執著。

中世紀以來,毗鄰地中海,夾在提筆達波山和濛特惠奇山兩座山峯之間的巴塞羅那,不僅是西班牙重要貿易港口,也是文化自主意識強烈的加泰羅尼亞首府。加泰羅尼亞雖然在很長的時期內歸屬於西班牙,但它既有自己的語言也有獨立的自主權,所以獨立的意識一直不滅。

而18世紀以來,波旁王朝取消瞭加泰羅尼亞的自治權,連加泰羅尼亞語也被禁用瞭。加泰羅尼亞的文化遭到瞭嚴重的打壓,首府巴塞羅那人民積怨更深。為瞭緩解不斷纍積的摩擦,迫使政府為改善人們的生活尋找方案。同時,由於人口劇增,老城區完全無法滿足人們的生活所需,當1859年政府迫於壓力將老城區的中世紀城牆拆除的時候,城市的擴張和更新正式開始瞭。

這一重任就交給瞭現代巴塞羅那的締造者伊爾德方斯塞爾達(Ildefons Cerda)。他齣生於巴塞羅那周邊小鎮的一個富庶傢族, 既是工程師、城市規劃師也是一位積極的社會活動傢,但是在我看來,他還是一位執著的理想主義實乾傢。聽起來像是個悖論。雖然他的烏託邦式理想在當時是超前的,頗具未來主義的城市規劃,但他決不是一個空想傢,而是一個為瞭理想積極奔走、齣錢齣力。塞爾達經過嚴密的數據調查,針對人口密度猛增所引發的一係列問題,完全拋棄老城區的格局,設計瞭全新的八角形網格狀機理規劃。

最早的網格狀機理規劃,要追溯要公元前兩韆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中國自公元前15世紀以來,很多朝代都按照這種格局規劃城市。在春鞦戰國時期《考工記》中,就曾有提倡網格狀城市規劃的記錄。這種格局很好地解決瞭狹窄的街道中的通風和採光問題。

塞爾達在此基礎上,將城市以133m x 133m為單元劃分,單元之間有20米寬的道路,同時設置瞭兩條寬50米的對角綫方嚮的大道。建築不得高於4層樓高,單元的中心確保通風良好的庭院,讓人們有足夠的空間消遣。另外,齣於馬車轉彎時的視綫不被遮擋的目的,他將倒角設計為45度,這樣每個單元就由普遍運用的正方形,變為更為靈活的八角形。如今,這個錦上添花的設計讓每個十字交叉處的街角更寬廣,形成瞭一個半敞開的小廣場,緩解瞭行人和車輛的緊張關係。150多年前的巴塞羅那人也許並不知道自己何等幸運,基本上已經享受著百年後的人們眼中的理想城市。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現代巴塞羅那的締造者伊爾德方斯塞爾達(1815-1876)

地圖可能是人們認識世界最古老的形式之一。記得第一次在舊書店看到巴塞羅那的地圖時,我便因這城市舒展的脈絡而心嚮往之。當時並不知道在簡潔理性的機理下,充滿著的是大膽的先鋒性以及強烈的社會主義精神。塞爾達的設計理念沒有侷限在對城市居住空間的擴充,更著眼在為巴塞羅那居民提供一個更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公共設施,尤其為處於社會底層的窮苦大眾。這纔是他所倡導的城市主義的內核。他解決瞭很多城市功能問題,包括下水道排汙係統。在他的暢想裏,在每個社區中都應設置市集、學校、醫院等供生活在其中的不同階層的居民共同享用,以達到生活、信息、活力的自由流動。

當然,受到當時經濟和政治條件的限製,他的很多大膽的設想都不能得以實現,甚至Cerda曾經被他的反對者大肆斥責其社會主義傾嚮的”惡行”。但是種種睏難,並沒有阻止他的腳步。在他的想象圖景中,不僅有對當下巴塞羅那的希望, 還將未來的巴塞羅那列入瞭考慮當中。他所說的“將城市鄉村化”與近年來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異麯同工。

城市不是一個僅僅用來安置人們軀殼的毫無生氣的容器,而應該是一個呼吸著的有機生命體。城市街道的設計仿如她的血管,隻有嚴謹考究的設計纔能確保一個城市的活力。從倫敦到巴塞羅那,從緊綳的節奏到舒展開來的漫步,是一次讓肌肉和精神都鬆弛的massage之旅。並不是說巴塞羅那有著田園般的恬靜,相反每年接待著遠遠超過本地居民人數數倍的巴塞羅那可是相當熱鬧。但是相比其他一些同樣被遊客“侵佔的”的城市,她並沒慌張,相對鎮定地為遊客提供服務,畢竟從遊客腰包中掏走的金錢佔瞭GDP的10%,對於經濟萎縮的城市而言,是相當可觀的經濟來源。

走在寬廣的馬路上,隻要有一張地圖在手,再路癡的人也不會有可能迷路的焦慮。而且大大小小的庭院、廣場上,喝著咖啡享受南歐陽光的遊客混跡在當地人的悠哉裏。如今的巴塞羅那經過瞭數次的城市規劃改革,越來越整閤,也越來越靠近塞爾達的理念。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巴塞羅那城市天際綫。Lili Ren 圖

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柏林館

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柏林館齣自德國建築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得羅之手,於1929年建成。這個展館的設計意義重大,它讓密斯·凡得羅自此名聲遠揚。在1980年代,西班牙建築師按照檔案圖片進行原址重建,也證明這個城市對現代建築的包融與偏好。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凡得羅“少即是多”的建築處理原則在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柏林館這件作品中得到集中體現。Lili Ren 圖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獨特的建築設計及建材運用,為巴塞羅那世界博覽會柏林館帶來瞭充滿靈性的美感。Lili Ren 圖

和普通的展館不同,柏林館創作的初衷並非展示展品,而是希望“嚮新的時代發齣呼喚”,促使設計師更加“為所欲為”。展館的平麵圖十分簡單明瞭,從輔助空間、一個大水池,到主展廳再到小水池,依次呈“L”型平展開來。置身其中,訪客可能會驚訝於一根縴細的金屬支柱是如何撐起空間的?其實一整片肉紅色呈條紋狀排列圖案的縞瑪瑙質地的牆壁隔斷不僅吸引眼球,同時也是用來承重的。這種材質在古羅馬時代十分寶貴,常被用來作印章,就算放到今天如此大塊的縞瑪瑙也是價值不菲。

設計師採用黑、白、灰、墨綠不同顔色的玻璃隔斷空間,使空間更顯輕盈和層次感,而且還平添一抹靜謐。參觀的時候,有人漫步其中,有些遊客索性找個能靠的地方坐下休息,也有人匆匆而過趕往下一個景點,人們在流動的空間中會意交集,但也能在恰到好處的空間分割中享有自我的空間。另外,密斯還專門為此設計製造瞭白色椅子,也就是被以這座城市命名的著名的“巴塞羅那”椅。

米羅基金會

與德國館為鄰的米羅基金會,是一棟坐落在綠色之中的純白色建築,想不注意都難。1960年代,米羅希望建設一所基金會用以收藏和展示西班牙年輕藝術傢的作品,鼓勵創新,於是他嚮好友加泰羅尼亞理性主義建築師代錶約瑟普瑟特(Josep Sert)提齣瞭閤作議案。這並不是瑟特第一次與藝術傢閤作,他與米羅、畢加索、考爾德等都有密切交往。1937年,在巴黎舉辦的世博會上,他就為畢加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的發行,設計瞭西班牙展館。他自然懂得采光對作品展示的重要性。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米羅基金會選址在濛特惠奇上最古老的花園上。Lili Ren 圖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這裏有一個可以看雕塑作品及提筆達波山風景的天颱。Lili Ren 圖

建築以庭院為中心圍繞四周,延續瞭地中海建築的特色。屋頂的設計獨具匠心,趣味性與功能性完美結閤。屋頂弧綫的完美運用以及多處天窗的設計,讓陽光恣意地斜射進展廳。在米羅基金會的屋頂上散步是無比難忘的體驗,建築本身的冷靜氣質,搭配對麵遠處提筆達波山的景緻,堪稱一絕,讓人忍不住贊嘆於建築師的狡黠用心。

瓦爾登7號

美國著名心裏學傢、行為學傢伯爾赫斯弗雷德裏剋·斯金納在1940年創作瞭一部科幻小說《瓦爾登二號》(Walden 2),他是從盧梭的《瓦爾登湖》中攫取靈感,假想瞭一個烏託邦公社的存在。

在巴塞羅那的郊區有一座名字極其相近的建築——瓦爾登7號(Walden 7),它是由“鬼纔建築師”裏卡多波菲爾在1970年代設計建設的。我們不難想象,波菲爾一定也受到瞭小說中描述的烏託邦的影響,集體性的社區生活在他眼中一直是積極有效的政治理想。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瓦爾登7號的外牆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內部空間

波菲爾在24歲便建立瞭自己的工作室,取名建築工場(Taller de Arqvitectura),是一個集結瞭建築師、城市規劃師、詩人、藝術傢、音樂傢、哲學傢等不同專業人纔的工作室集閤體,旨在探討並試圖解決不斷發展變化的城市問題。瓦爾登7號從外觀上看是一座龐大且堅不可摧的堡壘,通體土紅色,造型古怪,強烈的未來感讓人忍不住想到科幻電影裏的場景更。幾何元素的巧妙運用,讓建築雖顯高大,卻未失靈活。

波菲爾的建築總會多少有一些精心設計的曆史錶達,半圓形的陽颱就有這樣的用意。取自傳統工廠煙囪的設計,讓瓦爾登7號保存瞭一點這塊土地前世的記憶。這個由7座塔樓組成,每個樓高14層的巨形有機體僅走廊就有5000米長,樓與樓之間在內部有18座橋連接,理論上,這應是一個很容易讓人抓狂的迷宮。但是建築師通過視覺上的把控,讓人樂此不疲。內部公共空間的色彩尤為大膽,綠鬆石色和紫色兩種偏冷的牆體色彩搭配加上地麵瓷磚濃鬱的深藍色,有種抽象的樹林遭遇海樣的錯覺,異常靜謐。各種幾何圖圖形恰當結閤,細節處,如樓梯拐角等都有匠心獨具的處理,好似情人的取悅,讓人驚喜不斷。

值得一提的是,瓦爾登7號裏海有很多社區休閑娛樂中心,比如讓人艷羨的樓頂泳池,還有美發沙龍、咖啡廳及小型圖書館。如地下室裏刻著的一句標語倡導的那樣,“打破彆人所說的現實與烏託邦之間的隔閡”可以窺探齣這個建築齣生所攜帶的意義和責任。如今的walden 住戶更換的十分頻繁,不知道波菲爾的理想變成瞭什麼新的模樣? 完成的建築有瞭自己的生命和精神走嚮,它隨著時間和住戶的變化而不斷轉變,它的未來是建築師所不能左右的。

裏卡爾達之傢

隨著巴塞羅那機場的擴建,安東尼奧·博奈特設計的裏卡爾達之傢(La Ricada)建築麵臨嚴峻的危機。距離機場僅有400米遠,飛機起飛降落的噪音是緻命的騷擾。從1962年建成到現在,50多歲的年齡,建築本身也不斷在衰老,再加上博奈特在建造時使用採用的比較大膽、實驗的設計,所以目前房子在承重方麵有一些喫力。

由於弗朗哥恐怖的專製統治,西班牙絕大多數的建築師都紛紛齣走,博奈特也不例外,在內戰期間,移居阿根廷。這所建築的完成十分緩慢,施工期間,博奈特離開巴塞羅那,在阿根廷遠距離調控,努力排除睏難,曆時14年,纔得以完成這件作品。而在弗朗哥政府瓦解的最後15年內,裏卡爾達之傢也成瞭大量知識分子和藝術傢們的避難所。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裏卡爾達之傢外景

整個建築隻有一層高, 藏身在鬆樹林之下。 屋頂呈波浪形,生趣盎然,室內空間也相當通透、舒適,室內裝飾和傢具搭配不拘一格,尤其是一麵由許多方形玻璃塊與中間嵌圓形玻璃的同樣大小的方塊磚組成的牆體,格外引人注目。

如今裏卡爾達之傢,仍由裏卡的傢人修護,但是情況並不樂觀。維修所需的資金是一筆巨資, 他們正在積極地尋求資助者。希望這座曾經在睏難時期幫助過彆人的建築,可以最終獲得援助,得以保留。

巴塞羅那植物園

有什麼比去植物園更悠哉,省時又省力地深入瞭解大自然? 如果你厭倦瞭在市中心汗流浹背地趕赴景點,被迫沾染不同人的體味,又沒有時間像當地人一樣開車去郊區遊玩,這時候,植物園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巴塞羅那植物園,位於濛特惠奇山上一塊佔地14公頃、高度約140米的山坡上。它採用採用三角形網格建造,由數個建築師組成的團隊,因地製宜,充分利用原址的“弊端”設計而成。每個三角形作為一個獨立空間分彆展示來自世界各地、同屬於地中海氣候帶下的奇花異草,比如,澳大利亞植物區、非洲植物區、智利植物區、加那利羣島植物區……這裏總有很多名字和長相都十分古怪的植物等著人們去發現。

最遺憾的是,我們沒有辦法擁有鳥類的翅膀,親眼從空中俯視這片由三角形拼接起來的奇妙地帶——水泥小路沿植物區而鋪,加深瞭幾何圖形紋理,讓平麵狀的巴塞羅那植物園看起來更似一幅現代拼貼畫。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巴塞羅那植物園

關於巴塞羅那不談高迪 我們可以談論什麼?

植物園內參差錯落的景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