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張大帥絕對是一個傳奇的存在。出生於晚晴時代的貧苦之家的他,年輕的時候參與過中日的甲午戰爭,後來戰敗之後投身土匪,呼嘯東三省之地,清政府那個時候已經是千瘡百孔,對其根本無力圍剿,於是採取了招安策略。

  在招安之後,張作霖並沒有作威作福安於現狀,先後剿滅匪患,協助清政府消滅蒙患,靠着紮實的功勳一步步做到了奉天督軍,掌握東北奉軍於一手。等完成這一切之後,清政府轟然倒塌,有實力又名聲的張作霖成爲民國三大軍閥之一。

  後來袁世凱因爲復闢被迫退位之後,三大軍閥爲了掌握北洋政府大打出手,張作霖一連兩次直奉戰爭,最終成爲中華民國的最高執政者。從一個小土匪做到國家最高的操縱者,他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

  不過令人非常奇怪的是,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之後,他就已然成爲民國的最高統治者,連大總統都成爲掌中玩物,爲何他沒有趁此機會一同天下,完成統一大舉呢?說到原因,不過有三點:

  第一,時機未到。我國古代有很多類似的事情,比如三國時期的董卓曹操,都是左右了天下,最終卻沒有稱帝統一,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爲時機未到,天下沒有歸心的原因所致,張作霖同樣如此,雖然在直奉戰爭過後,他已然成爲民國的實際統治者,可能依靠的只不過是手中強健的武力,天下人對他的理解還是土匪軍閥,這個時候他如果走到前臺,最終的結果必然受到羣起攻之。

  其二,代價太大。雖然說民國時期有三大軍閥,張作霖作爲其中一股,和直系的吳佩孚多次衝突,雖然獲得了北京政府的操控權力,但是也僅止於此。當時的局勢雖然奉軍強大,可和奉軍並立於世的還有西北的馮玉祥,皖系的孫傳芳以及南方的國民革命軍等,打個比喻的話,他就是前三國時期的袁紹曹操之流,雖然實力比較強大,可並不代表他就能完成統一。

  如果貿然發動統一戰爭,勝利的歸屬問題還真的不好說。所以張作霖一直在做着準備,和日本人虛與委蛇,一方面不出賣國家利益,另一方面設法增強自己的實力。

  其三,局勢不允許。當時的中國不但內部紛戰頻繁,最要緊的還是外部的危機。多年的革命戰爭以及軍閥混戰,國內的條件並不太好,加上本來就落後的情況,當時的民國國情非常複雜,最要命的還是周圍列強的虎視眈眈,首先是日本,其次是俄國,一直都對我國垂涎三尺。

  別說張作霖的奉軍沒有統一的把握,就算是有,統一之後最終的結果也是爲了那些虎狼做了嫁衣裳,而張大帥能從草莽之士成爲傾國大亨,這點算計他還是知道的。所以儘管他獲得了民國政府的實際領導權,可一直都徐徐緩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