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地处北非的利比亚国内局势迅速恶化,两派政治力量爆发激烈冲突,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媒体关注的一大焦点。从4日开始,利比亚军事强人哈夫塔尔麾下的“国民军”便向首都的黎波里不断逼近,试图从获得国际社会承认的民族团结政府手中夺得首都控制权。

  哈夫塔尔,图源:中东观察网

  截至4月11日,发生在首都郊区的战事已造成至少56人丧生、266人受伤,6000人逃离交战地区,并且局势大有升级为全面内战的风险。为此,联合国和相关大国正在密切关注与调解。

  那么,为何利比亚此时突然爆发激烈军事对抗?哈夫塔尔发动军事进攻的幕后推手与利益盘算都有哪些?

  哈夫塔尔的实力与野心

  众所周知,自2011年卡扎菲政权被推翻以来,利比亚社会就坠入严重失序的深渊,各路诸侯争权夺利、派系武装拥兵自重、部落纷争不断激化、教俗力量摩擦不断。

  目前利比亚国内长期存在两个政权,双方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一方是哈夫塔尔实际控制的位于东部的城市图卜鲁格、经民选产生的议会,和东部、中部、南部的主要城市及部分西部城市,势力庞大。另一方是2016年在联合国和欧洲支持下在首都的黎波里成立的民族团结政府。

  4月10日,忠于民族团结政府的利比亚战斗人员,图源:中东观察网

  而本次率先发难的便是与东部政权合作的、由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实际上,在过去的几个月,哈夫塔尔的军队已在首都以南的地区取得连续作战胜利,此刻进军首都的黎波里是其寻求对整个利比亚实现军事控制的关键一步。

  现年七十多岁的哈夫塔尔与卡扎菲政权有很深的渊源,他曾是卡扎菲的左膀右臂。

  1969年,包括哈夫塔尔、卡扎菲在内的“自由军官组织”成员推翻了利比亚伊德里斯王朝,建立反美的卡扎菲新王朝,哈夫塔尔也成为开国元老之一。

  在80年代利比亚入侵乍得的军事行动中,担任利比亚军队总参谋长的哈夫塔尔,完全不敌获得法国军事支持的乍得军队,不仅战败而且被俘虏。卡扎菲随后为掩盖其授意军队侵略他国的战争罪行,拒绝承认曾派军队入侵乍得,并与哈夫塔尔断绝了关系。

  这成为了哈夫塔尔与卡扎菲关系的分水岭,哈夫塔尔的人生目标也从支持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到意图推翻并取而代之。

  2011年利比亚爆发内战后,流亡美国的哈夫塔尔回到国内,成为东部临时反叛军的重要指挥官。随后,他运用高超的政治手腕控制了东部、南部的大部分地区,成为独立于利比亚新政府的地方“诸侯”,并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拒绝交出现有权力,阻碍政府进行内部整合。他还组建了“利比亚国民军”,这支军队逐步成为利比亚最强大的武装力量。

  哈夫塔尔的实力构成主要包括前卡扎菲安全部队,6万陆军和空军,战斗力较强。另外,哈夫塔尔打着打击伊斯兰武装和恐怖主义的旗号进行军事扩张,而国内大部分民众深受恐怖主义之害,坚定地支持哈夫塔尔,这成为了他重要的民意基础。而西部的黎波里政府却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三心二意,意图利用伊斯兰力量打击世俗的哈夫塔尔军队。

  2014年以来,哈夫塔尔不仅从极端组织手中夺回班加西、德尔纳等城市,还从其他武装组织手中夺回大量油气设施并移交给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以提升国家石油产量、发展经济。可以说,哈夫塔尔是具有强大军事实力、民众支持、经济实力三方优势于一身的利比亚新强人,被称为“利比亚塞西”。

  美国收缩、俄罗斯挺进

  哈夫塔尔背后的域内外支持力量十分复杂。

  从2011年至今,美国的利比亚政策经历了重大转变。哈夫塔尔在流亡美国期间受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培训和保护,并在2011年回国后受到美国的资金和武器援助。美国的目的在于通过扶持哈夫塔尔来实现其在利比亚的石油利益。

  政治漫画,图源:Fabius Maximus website

  但部落纠纷、民族矛盾不断,教派冲突十分复杂的利比亚非但没有建立美国期待的稳定民主国家,反而政局持续动荡,政府权威缺失,经济重建停滞,基础设施严重破坏,且安全局势恶化,部落冲突频繁,极端组织乘机肆虐。

  利比亚的国内状况并不是美国想要看到的,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卸职前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都表示“匆忙发动空袭,但对利比亚战后并没有做出周密安排”。可以说,奥巴马时期的美国深陷利比亚动荡泥潭无法自拔。

  2015年,俄罗斯派出空军力量支持巴沙尔政权,直接导致美国推翻叙政权的战略图谋面临破产,也使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下降。在这一大背景下,美国调整利比亚政策,意图从利比亚抽身,将更多精力放在叙利亚问题和遏制伊朗战略上来,意图使利比亚问题常态化,从而乱中取利。

  而在当前,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指望通过拿下首都来实现国家形式上的统一,乱局的始作俑者美国却在此时撤出部分驻利比亚军队,选择“跑路”,并施压要求哈夫塔尔停火,意图继续维持利比亚乱局,投入“低成本”从中牟利。

  俄罗斯则成为哈夫塔尔的重要支持力量。

  “对于俄罗斯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微妙的外交形势。”当前俄罗斯多个盟国分别支持冲突各方,土耳其和阿尔及利亚支持联合国承认的的黎波里政府,而埃及、沙特阿拉伯则支持哈夫塔尔。

  在利比亚冲突之外,阿尔及利亚和埃及都是俄罗斯武器的重要买家,土耳其则是俄罗斯在国际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俄罗斯也需要保持其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交易。

  所以,从理论上来讲,俄罗斯在支持哪一方的问题上是比较矛盾的。但俄罗斯最终选择支持哈夫塔尔政权,一个主要原因在于防止利比亚的“伊斯兰国”死灰复燃。相比于在对待恐怖主义问题上三心二意的的黎波里政府,哈夫塔尔的世俗倾向、军事能力和反伊斯兰力量与极端势力的具体行动都是俄罗斯十分满意的。

  更为重要的是,哈夫塔尔掌握了几乎所有的石油产区,与其政权的石油交易将推动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发展。因此,4月7日,俄罗斯反对联合国安理会要求哈夫塔尔单方面停火的决议,并坚称要求利比亚国内所有部队都应停止战斗,这实际上是对哈夫塔尔军事行动的默许。

  但俄罗斯对哈夫塔尔的支持是有限的,突出表现在俄罗斯拒绝为哈夫塔尔提供重型武器。其在利比亚的政策核心就在于控制恐怖主义扩散,一旦俄罗斯向联合国施压解除对利比亚的武器禁运、并向哈夫塔尔提供重型武器,后者将变得十分强大,自然没有必要与民族团结政府进行谈判,哈夫塔尔的军队进行反恐行动的意愿也就随之降低。

  且哈夫塔尔打破均势贸然西进之后,利比亚将陷入内战和无政府状态,这种情况与俄罗斯的反恐战略和维持稳定的目标背道而驰。

  除俄罗斯之外,阿联酋、埃及和法国等国也为哈夫塔尔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

  对于法国来说,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是其率先发起空袭进行军事干涉的,而当时的奥巴马还在犹豫要不要出兵。直到阿盟承认了利比亚反对派之后,奥巴马才打消顾虑参与进来。

  但而美英却在战后利比亚的利益分配上占了绝对优势,这让法国非常不满,所以当前法国想通过支持实力强大的哈夫塔尔来提早争夺利益分配的优势。

  另外,法国在哈夫塔尔控制的利比亚东部地区有大量石油资产,这也是其支持“国民军”的原因之一。4月10日,就在欧盟围绕利比亚局势讨论敦促哈夫塔尔“国民军”停止攻势之时,法国政府进行了强烈阻挠,最终导致联合声明流产。

  利比亚“国民军”,图源:中东观察网

  总之,当前利比亚国内局势的混乱既是哈夫塔尔实力增强和野心膨胀的外在体现,也是俄罗斯、法国等背后支持力量默许和纵容的直接结果,更是部落冲突、教俗之争、恐怖主义、难民问题、权力博弈等一系列问题相互交织而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总爆发。

  从短期来看,随着哈夫塔尔军事推进不断取得进展,东部和西部达成妥协的概率增大,但西部政府仍然得到强大的民兵武装(如米苏拉塔民兵)和国际社会的支持,意味着双方的战事可能进一步升级。

  从长远来看,即使哈夫塔尔在军事上战胜西部政府,在外部势力的干预之下,利比亚也很难迎来和平。这就使本就矛盾丛生的利比亚局势更加充满变数。因此,利比亚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通过政治谈判。东部和西部政府之间完全可以放下枪炮,进行平等协商和对等的利益交换,并在国际社会的共同调解之下实现权力的共同分享。

  今日主笔 \ 深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