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隨着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手機的依賴也越來越大,不知從什麼時候起,身邊的小孩子都捧着手機,不亦樂乎地玩着。就算父母在身邊再怎麼明令禁止,也無法割捨孩子對於手機的迷戀。當然,在孩子身上出現這種情況,並不意外,他們多數是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在家裏父母也都捧着手機各玩各的,孩子對於家庭的印象自然就止步於手機了。

  雖然這種情況說出來有些可悲,一家人坐在一起竟然是各自玩手機,但這的確是當今社會的現狀。大人玩起手機來,尚且無法自控,小孩子的狀況也好不到哪去。在這個網絡鋪天蓋地的時代,讓孩子隔絕手機是件不太現實的事,但這並不意味着家長要向電子設備妥協,把自己的孩子乖乖交給這些現代化裝備。

  玩手機不是件壞事,但要有節制

  其實,手機的普及是一件利弊皆備的事情,一味批判手機給人們帶來的危害,是非常不公平的。而若是不分青紅皁白批評孩子玩手機,本身這種態度就很魯莽。其實對於小孩子來說,適當玩手機並不是多麼嚴重的事情,只要控制一定的時間,保證不影響學習和生活就可以了,父母應該讓孩子有計劃地玩手機。

  現在手機的功能不僅僅是娛樂,更像是一扇認識新世界的大門,“這個小盒子”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看到這個世界的精彩。如果剝奪孩子玩手機的權利,那麼只能說明你是一個糟糕的家長。平時我們要善於引導孩子,也要擺正他們對手機的認識。手機絕對不是用來攀比的物品,只要能夠保證正常通話和其他方面的使用就可以了,要在自己的經濟範圍內使用。

  美國一位心理專家曾公佈一項長達10年的研究成果:從全國各地抽取100名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分成兩組,一半經常接觸手機,一半不接觸手機。跟蹤多年研究後發現:沉迷於手機的50名孩子中,只有2個考上了大學,而不玩手機的那一組基本上全部進入大學高校。所以,經常玩手機和不玩手機的孩子,20年後的差別真的很明晰!

  有何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1.容易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手機爲人們提供了一個獲取信息的便捷手段,很多孩子愛耍小聰明,什麼問題都選擇手機搜索,就連最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放棄了,以後又能指望孩子做如何重大的決定呢?畢竟大多數都父母都希望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和思考能力,父母不能跟隨孩子一生,如果想要讓孩子自立成才,在社會上有一席之地,就必然要學會依靠自己的頭腦去打拼和奮鬥。一味向手機求助,只會讓自己喪失這種思考的能力,久而久之變得麻木不仁,喪失對生活的熱情,很悲哀。

  2.容易產生抑鬱情緒

  經常玩手機的孩子在社交方面會比較薄弱,畢竟大部分的時間都用來和手機相處,哪有機會和同齡人玩耍呢?對於手機越迷戀的孩子,宅在家裏的時間就越長。手機帶給他的成就感和新鮮感,是現實生活無法提供的,一旦讓他進入真實的生活,就會發現與網絡世界有很大不同,這種巨大的落差會讓他產生抑鬱情緒,更有甚者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無法自拔,這也提醒父母要嚴格掌控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