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蚯蚓會叫的邀請。從秋分節氣起已經真正進入到了秋季,這一天起就晝短夜長了,氣溫驟降,晝夜溫差將逐漸加大,氣候乾燥,不少人會出現鼻幹、咽乾、咽癢、皮膚乾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瀉等問題,因此,在飲食上一定要預防秋燥、皮膚上要注意保濕。

需要提醒的是秋分的「燥」與白露的「燥」不同,秋分的「燥」是涼燥,白露的「燥」是溫燥,因此,飲食上要多喫一些清潤、溫潤為主的食物,如:芝麻、核桃、糯米、藕、梨、蘋果、百合、銀耳、甘蔗等。在秋分時節,可適當多喫些辛酸味、甘潤或有降肺氣功效的果疏,特別是白蘿蔔、胡蘿蔔。

推薦秋分食譜:

1、甘蔗粥

  原料:甘蔗適量、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凈之後榨成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一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成薄粥即可食用。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2、百合雪梨湯

  材料:百合20克,雪梨50克,銀耳20克,冰糖15克,枸杞3克

  製作:將銀耳用溫水泡半小時左右,擇去腐根,雪梨削皮切塊,百合洗凈備用。將百合、雪梨、銀耳與清水一起放入鍋中,用小火煮。煮熟透後,放入冰糖,繼續煮8分鐘即可。

  此湯具有清熱潤肺、化痰利水、驅燥等功效。適於肺熱咳嗽多痰的人,特別適合用於秋冬季調理。

3、山藥芡實粥

  原料:芡實、幹山藥片各30克,糯米50克,砂糖適量。

  製法: 芡實、山藥、糯米同煮成粥,加糖調味。

  此粥補脾益氣,固腎止瀉。可作早晚餐食用。

此外還要謹記:秋瓜壞肚「,夏季的西瓜是消暑佳品,但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多喫,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中醫養生學家提倡在秋季每天早晨喝粥。另外,秋分時節勿食豆芽,此時豆芽會傷人神膽,引發哮喘,秋分時節也不能多食新姜及生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