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每一次的打仗總是伴隨着大量的傷亡,殺得人多了便被稱爲"殺神"或者"人屠",這就是所謂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哪個大將的榮耀不是伴着屍山血海走過來的,敵人的死就是成就自己威名的踏腳石。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一說起歷史上有名的殺神,多數都會想起白起坑殺40萬俘虜的事,這樣殘忍的舉動讓他成了"殺神"的代名詞。但如果單看殺人的話,比白起多的人也不是沒有,這個人爲了執行一項命令就造成了近百萬屠殺的慘事。

話說自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引清兵入關以後,各地地方勢力以及一些明朝官員紛紛召集人馬繼續抵抗清軍統治,這期間出現了很多令後世稱讚的不屈之士,同時伴隨着激烈的反抗和鎮壓也出現了大量的傷亡,其中在揚州發生的抵抗清軍統治的戰役就是典型。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鐸的率領下一路鎮壓反清勢力,無可抵擋者,一直到了揚州,被鎮守揚州的史可法阻攔。當時的情況是清軍軍力強盛,上下一心,各路軍隊間配合默契無間;反觀曾經的大明朝舊部,一部分投降了,如吳三桂、李成棟等,一部分被清軍的攻打嚇破了膽只顧逃命,如劉澤清、劉良佑等。

揚州在史可法的經營下固若金湯,但是隻是孤守卻不能長久,所以寫血書給朝廷希望能有援兵,但是此時的南明自身都難保了,怎麼可能給他支援,所以註定是空等一場了。孤立無援也就罷了,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還不斷有降清的明將引清兵來攻打他,讓他更加疲於應對。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多鐸是誰呢,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努爾哈赤第十五個兒子,多爾袞的同母胞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是大清朝真正的皇族貴胄。

多鐸自入關以後每戰必勝,直到在揚州才被史可法阻擋在揚州之外,多鐸有感於史可法的忠貞和堅忍,心中起了愛才之心,多次投書給史可法勸降,史可法每次都拒絕了,後來更是根本就不看投書直接焚燒明志。他也知道自己的抵抗不會持續太久,所以早早就寫好了遺書,表明了其寧死不降的決心。

果然在數倍於自己兵力的清軍的攻打之下,不到十天揚州城就被攻破了,史可法本想自殺以免受辱卻被部下勸阻了,見到多鐸後,多鐸以禮相待,當面勸說並許諾只要他投降便許其高官厚祿,勸說史可法說城破之前算是爲了成全忠義所以我們進行了一番敵對,但是現在揚州城已經被我拿下,先生的忠義也有了,不如現在投降輔佐明主,共同平定江南可好。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在這百般的誘惑之下,史可法依舊堅持了自己的忠義,言辭拒絕了多鐸的勸降。多鐸見沒法勸說他,就殺死了他。

清軍入關後,遭到了漢人的激烈抵抗,爲了徹底從心理上削弱漢人反清的仇恨心理,多爾袞頒佈了"剃頭令",一句話總結就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多鐸攻破揚州之後就開始堅決的執行這項命令。

沒想到這項命令頒佈下去之後卻更加激起了漢人的反抗,漢人長期受《孝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的影響,對於剃頭令從骨子裏就討厭,揚州百姓的抵抗激起了多鐸的憤怒,進城後便命令屠城,不分男女婦孺統統殺死,城內只要還有戰鬥力的百姓也隨同史可法的部下展開反抗。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經過十天的殺戮,整個揚州城被清軍屠殺殆盡。據當時親歷此慘況的倖存者王秀楚所記的《揚州十日記》記載,戰後統計被殺人數,僅發現的屍體就有八十多萬具。這還僅僅是能找到的屍體,再加上屍骨無存的就有近百萬了,而且這些被屠殺的人大多都是手無寸鐵的百姓和婦孺。

再想想白起坑殺40萬俘虜,雖然都是殺人,但白起殺死的是參加戰鬥的將士,爲了國家利益戰場殺人那很正常,雖然殺俘虜顯得不光彩,但是還能說得過去。多鐸卻僅僅爲了執行一項命令就能屠殺近百萬手無寸鐵的老百姓,對比起來誰更像是"人屠"呢。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揚州十日"的屠殺僅僅是清軍入關以後頒佈"剃頭令"後其中的一場屠殺而已,揚州不僅是中原數得上的富庶地區,而且還產生了多個有名的抗清將領,把揚州作爲給天下人看的"探路石"就是其做出屠城決定的意義,不僅起到了震懾天下的作用,還利用這個機會光明正大的搜刮了揚州百姓的全部財物。

也許是對他殺戮太過的報應,這位"人屠"多鐸在三十六歲的時候因染天花不治身亡,諡號"通",乾隆年間被詔配太廟,乾隆稱其爲"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此人才是真正的人屠,爲了執行一項命令造成百萬殺戮

多鐸的作爲我們無法決斷明確,對於清朝初期剛入關急需征服人心,穩固政權的時候,他的做法當然是具有積極作用符合"大功臣"標準的,但是對於漢人百姓來說他的罪卻是罄竹難書。是非功過自有後人說,你覺得多鐸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