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来Toyota保养车子之便,试著再弯进【中都唐荣砖窑厂】看看。说「试著」也是有缘由的,因为之前多次经过,曾试著要走进去看看,但四周不见人迹,又满是杂草,内部感觉也没开放,窑厂建筑和周边环境欠缺统一规划,乍看犹如「废弃工厂」。除了让人觉得没有安全感,也有一种不得其门而入的感觉,因此从来没有机会入内一探究竟。

 

  

今天就再给窑厂一次机会吧! 因为Toyota十全厂紧临中都窑场,都位于中都重划区范围内,沿著空旷的人行道,直走再转个弯就可抵达。

 

  

首先进入眼帘的是窑厂红砖办公室,搭配前方的草皮及远处的柴山,在纷扰的城市中,显现出难得的宁静和安详。

 

  

昔日的办公室-「 红砖事务所」,位于「炼瓦会社线」进入砖厂的入口,是砖场行政事务管控中心。建于1913年,门口处设有门廊,上方有阳台。

*「炼瓦会社线」是当年由三块厝车站,延伸过来的工业专用铁路。

 

  

唐荣砖窑厂虽然在1985年停工,但直到2002年8月,唐荣铁工厂总务课办公室员工才全部从这里撤离。

  

红砖事务所在2006年公告为国定古迹,土地则为【唐荣铁工厂】所有。

 *【唐荣铁工厂】是台湾企业家唐荣于1940年创立的民营企业,但在1962年遭政府接管成为国营企业;2006年股票上柜,转型为民营企业。

何以唐荣铁工厂会在1962年被政府接收? 1957年唐荣购得窑厂;负责人唐传宗(唐荣之子)从跟日本人接触,转换跟中华民国政府接触,因语言不通(他不懂国语),沟通就不顺畅;他也不清楚派系斗争,与陈诚友好,而轻忽了蒋经国才是接班人。此时台湾银行又宣布唐荣铁工厂负债多,一夜间所有债权人全部出现,银行又不愿伸出援手,因此被政府接收。  

 

离开红砖办公室,我们往工厂方向前进。整个园区,占地约2.27公顷, 为高雄第一座以古迹为主题的公园。2005~2006年高雄市文化局,共编列了两千多万进行整修,唐荣铁工厂也提供土地和部份经费支援。

 

    

中都窑场,位于爱河中游,紧临中都湿地,是全国第一座拥有八卦窑的砖窑场,在停工荒废20年后,高雄市政府透过文化资产保护、都市计划变更及公共景观改造等方式,重现昔日景象。中都唐荣砖窑厂是由数个不同时期的建筑所组成,例如八卦窑与烟囱是日本时期的建筑,而进入民国时期之后又陆续建了倒焰窑与隧道窑。其中八卦窑是全台湾保存最好、规模最大者。厂区内目前剩下

  • 1. 红砖事务所一栋(1913年建造)
  • 2. 砖砌烟囱两座(1913年建造,原有3座)
  • 3. 八卦窑一座 (1913年建造,原有6座)
  • 4. 实验窑一座(1964年建造)
  • 5. 倒焰窑三座(原1967年建一座,1971年建三座)
  • 6. 隧道窑一座(1979年建造)

 

  

中都唐荣砖窑厂的历史大约如下:

  • 1899年: 日本人鲛岛盛创办了【鲛岛炼瓦工厂】,是打狗地区第一家砖仔窑。
  • 1913年: 日本人后宫信太郎将其整合为「台湾炼瓦株式会社打狗工场」,并改建新式的八卦窑。
  • 台湾光复后: 改称为「工矿公司高雄砖场」。
  • 1957年: 民营后由唐荣铁工厂购得,成立「唐荣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砖厂」。
  • 1962年: 唐荣铁工厂由政府接收,改为公营事业机构。
  • 1985年: 工厂停工。
  • 2002年8月: 唐荣铁工厂总务课办公室员工全部撤离。
  • 2003年: 八卦窑、两座砖造烟囱、三座倒焰窑、实验窑、隧道窑、日治时期砖造事务所等九处为市定古迹,一座倒焰窑为历史建筑。
  • 2005年3月11日: 内政部正公告为国定古迹。

 

中间的空地被规划为【霍夫曼剧场】,何以取名为霍夫曼呢?   因为1913年日本人后宫信太郎所改建新式的八卦窑,又叫做「霍夫曼窑」;是由德国人【霍夫曼】于1865年所发明的。

 

霍夫曼剧场旁有一座【倒焰窑】。【倒焰窑】是由八卦窑改革而来,是以窑内火焰进行方向命名的窑炉。倒焰窑为矩形,窑顶为半圆形,墙体与窑顶皆为砖构造,外墙为红砖,内墙为耐火砖。窑体外以钢料框窑,加强窑体结构。

 

【倒焰窑】以重油为燃料,火口在窑体两侧下方。窑腔内火口前方设有火墙,调节火焰进行方向。其设计原理为将热气向下抽而均匀散布于全窑,废气则由地下烟道由烟囱送出。倒焰窑烧制完成后需停火待冷却后出窑。当年随著红砖市场竞争激烈、取土日益困难,因此在1963年先拆除三座八卦窑,再陆续盖了四座倒焰窑,生产价值高的耐火砖。

 

空旷的园区不见游客,反倒有几台车零星的停靠著,这些人并不是在打牌或泡茶,他们在做些甚么呢? 原来要感谢城市中这片难得的空旷绿地,他们正在玩遥控飞机;在稍后要离开时,还见有人在外围遛狗,或带鹦鹉来放风者,更还有人在草皮上眷养了两匹马。

 

  

走到厂区门口,还在疑惑【台湾炼瓦会社打狗工场】开放参观吗?

 

  

正好见到旁边大大的告示牌,写著开放参观的时间。 今天是周二,开放参观。

 

  

诺大的厂区只见有一男一女的工作人员,看来也非专业人士。原来他们是文化局委外的清洁公司人员,负责看守维护园区。其中40来岁,带著浓厚草根气息的男子,见我入内,很热心的一路领著我参观,让我获益良多,真的非常感谢他。

 

  

参观区域依序分为三大区

  • 1)  隧道窑(1979年建造)
  • 2) 倒焰窑、实验窑(1964年建造) & 砖砌烟囱(1913年建造) 
  • 3) 八卦窑(1913年建造)

 

第一个参观的是【隧道窑】,也是目前唯一开放给民众参观的区域。

「隧道窑」为法国皇家瓷器公司(French Royal Porcelain Factory)发明。直到1970年代,英国才有兴建隧道窑烧制红砖。早期以煤炭为燃料,今大多以重油或瓦斯为燃料。

 

唐荣砖窑厂的隧道窑是1979年建造,长80公尺,由日本播磨公司设计。以型钢为骨架,框住窑体,窑体下方铺设轨道,让装载砖坯的台车行走。

 

隧道窑:隧道长者可达100公尺。台车从入窑、烧制、到冷却出窑,前后约二个小时。隧道窑压终年烧制无须停火,为连续性窑炉。

 

   

隧道窑内部墙体为耐火砖及隔热砖。

 

  

窑外砖头上面都有一个编码,这是代表火候的编码。SK32,就是3200度,另外还有SK30的。这两个编码,前者属于预热段,后者为冷却段的温度,可见烧制段的温度有多高。

 

  

隧道窑窑体中间两侧各有八组共十六组喷火口为烧成带。隧道窑上方的大烟囱连接到隔壁的烘干室,因为隧道窑不排烟,烟囱把烟送到烘干室,利用烟来吸干砖头里多余的水分。

 

   

其实目前只有第一个区块的【隧道窑】开放参观,其他两个区是禁止入内的,因为有安全及人力等的考量。

 

但这位热心的工作人员,愿意为有兴趣之人,开方便之门。他一再强调,古迹应该是大家所共享,不应为了怕麻烦,而禁止游客入内;这正是南部人纯朴可爱之处。现在就准备来参观第二区了。

 

  

终于可以入内看大烟囱了。 1913年日本人后宫信太郎整合为「台湾炼瓦株式会社打狗工场」后,并改建新式的八卦窑。当年共有6座椭圆形八卦窑、3支大烟囱。目前仅剩南北两支烟囱。现在就来看看第二区的【烟囱】及【倒焰窑】。

  • 1号窑在窑顶自设一支烟囱(砖造、现仍保存,称为南烟囱),
  • 2号窑、3号窑、6号窑共用一支烟囱(砖造、现仍保留,称为北烟囱)。
  • 4号窑与5号窑共用一支烟囱(水泥造,烟囱已拆除)。

 

  

北烟囱高43.8公尺,塔身上的孔洞,是二次大战期间被盟军扫射所留下的弹孔。

南、北烟囱为霍夫曼窑的排烟设施。南烟囱高33.02公尺,北烟囱高43.8公尺。为底部较宽向顶部渐缩的八角形烟囱,转角为特殊烧制的135度楔形砖。南、北烟囱为目前台湾仅见高度最高,规模最为大的老烟囱。

 

  

北烟囱的出入口。

 

  

北烟囱内部,已用钢架支撑,基本上安全无虞。

 

   

  北烟囱塔身上的裂缝,工作人员说是因应内部的钢架支撑工程,所以才会产生后来砖块黏合上去的裂痕。

 

 

这是1号窑专用的砖造烟囱,称为「南烟囱」。

 

南烟囱高33.02公尺。

 

地上的排烟管将烟传送到南烟囱。

 

南烟囱砖造塔身上还有【唐荣铁工厂股份有限公司砖厂】资产编号牌。

 

【倒焰窑】用大铁皮保护著。

 

【倒焰窑】侧面。

 

  

紧邻著南烟囱旁的【实验窑】。

 

【实验窑】一座迷你的倒焰窑,立面宽为150公分,长195公分;为当时研发耐火砖的最初实验窑。

 

离开第二区的烟囱及倒焰窑,接著是最具有历史价值,位于第三区的【八卦窑】。

  

今天超级幸运, 不仅获得贵宾级的待遇入内参观,还有免费导览及专属摄影师。

 

【八卦窑】又名「霍夫曼窑」,是德国人霍夫曼于1865年发明的。1913年日本人后宫信太郎将窑场改建为新式的八卦窑。窑的屋顶,二边弧形窑壁各修饰为三个斜坡面所组成;加上二边的斜坡面,共为八角形,因此称为「八卦窑」。

 

窑里采窑室区隔方式,同时装窑、焙烧、冷却、出窑依序窑室同时循环进行。烧窑时从窑顶投煤口撒进粉煤,烧制温度在900℃以上,不同于传统烧柴方式。八卦窑从新窑「起火」燃烧后即持续不断,一室一室连续烧,改良了传统目仔窑需闭窑冷却的过程且产量大增。除非遇重大水灾或漫长雨季,无法制造砖坯或熄火才停窑。「起火」是八卦窑重大的仪式,需准备丰盛的牲礼祭品举办普渡。据说砖仔窑人的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普渡时抢糖果的仪式。

 

  

「TR砖」- 八卦窑所生产的砖头称为T.R砖 (Taiwan Renga),一块重达4公斤。在当年有TR商标的砖块皆为品质保证。台湾炼瓦株式会社在台所产之TR红砖,当时多用于公家机构的各种建物上,也渐渐取代了先前英资在台设立的「撒木耳炼瓦会社Samuel & Samuel Company」生产的S砖。

 

 IMG_5728.JPG

上一张图片的两块TR砖,是3年前从桃园新屋老爸的出生地-这幢废弃老屋带回的。那时住在隔壁的堂伯就告诉我,TR砖在当年是最好的砖块,这些砖块是由淡水运过来。老屋是我未曾谋面的曾祖父所盖,曾祖父在日治时期当过保正,拥有不少土地;但经过这几些年及当年耕者有其田政策,每位子孙所继承的土地就被稀释了。这是我第一次认识TR砖,而今能够参观TR砖当年的高雄厂,算是一种难得的历史连结。 

 

 

【八卦窑】窑内的景象。配合不同时段,会有不同的光影效果;之前在网路见过此美景,但完全没料到,今日会是在毫无预期之下,来到此地。感恩幸运之神总是眷顾著我!工作人员更提及,他在此工作不到一年期间,已偷渡四对新人在此拍摄婚纱照,大哥真是佛心来著。

 

  

 窑内目前以许多铁管支撑窑体,避免倒塌。

 

   

厂区内的行程,在参观完八卦窑之后结束。接著绕厂区外走一圈。从这个角度,可以清楚看出三个铁皮下的三大区块,和两只大烟囱。     

 

  

侧面,可看出八卦窑每侧有10个孔洞,加上两端各一,共有22个孔洞。

 

  

厂区西南侧,仍可见到坍塌的围墙。 

 

  

接著由厂区西北方的出口,来拜访当年窑厂的信仰中心-「开王殿」。当初工厂选择设在此处,除了方便获得爱河沿岸的黏土制砖外,也能从邻近的柴山取得烧制砖块所需的木材。而由于工厂需要大量的人力,因此吸引了不少来自澎湖与今台南市北门区的移民,进而使得这一区块繁盛起来。

 

 

 「开王殿」是当时砖窑场员工捐钱所盖,供奉观音佛祖与五府千岁等神。历史可追溯至日治时期,于1947年迁移到现址。

 

  

在砖窑厂被指定为古迹后,周边土地进行都市重划,原有的工寮聚落于2009年遭到拆迁,开王殿一度因为位于公园预定地而面临拆除,但开王殿并未就此消失,而是被当作「家园象征」由文史工作者与信徒们积极进行保存运动。开王殿的信徒并于2011年7月15日组成管理委员会,强化要将庙宇保存下来的决心。

 

  

小小的开王殿,若非弯进窑厂区域,仅从外头马路是无法发现它的。但它蕴藏著百年来澎湖及台南移工们,对它的依赖和信仰,具有著不可抹灭的时代意义。

 

这算是都市奇迹吧! 两匹被眷养在开王殿旁一棵大龙眼树下的马。虽然感觉有些夸张,但其实牠们被隐藏得蛮好的。

中都重划区的唐荣砖窑场,曾是人车鼎沸的忙碌工厂;但在历史洪流中,时间彷佛在一霎那间被凝结,而今一切归于寂静无声。望著留下来的破旧厂房,再环顾四周空旷的草地,突然有一种人去楼空,不如归去的伤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