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我唯一追過的諜戰劇

原創: 小十君 第十放映室

數字「3」和「4」,一定拯救過華語娛樂圈。香港有四大天王,內地有四大花旦;粉絲剛評出天涯四美,媒體就扒出京城四美。

如果說4承包了各路明星,那麼3就囊括了頂級獎項。「金像、金馬、金雞」合稱電影三金,「飛天、金鷹、白玉蘭」並列電視劇三大獎。集齊三金的電影還沒有,但是2009年的諜戰電視劇《潛伏》卻連中三元,捧下飛天獎長篇電視劇一等獎、金鷹獎優秀電視劇獎、白玉蘭獎最佳電視劇金獎。

諜戰是世界通行的影視題材,但講述戰爭時期地下工作人員的英雄故事,卻是我們的影視自留地。

中國的第一部長篇電視劇《敵營十八年》就是諜戰題材,熒屏上的重重諜影也一直喋喋不休。

但奇怪的是,在愛情劇、情景劇、民國劇、古裝劇、鄉村劇、婆媳劇,直到最依賴特技的仙俠劇都有代表作後。諜戰劇卻被網友送上四句箴言:「特務多為美嬌娘,恐怖起來嚇得慌。敵我之間戀愛忙,動作槍戰齊上場。」

在忍無可忍的時候,《潛伏》來了。

《潛伏》以敵特活動最猖獗的解放戰爭時期為背景,講述國民黨軍統少校軍官余則成,成為我黨潛伏在軍統天津站的一名特工人員,游擊隊長翠平和他假扮夫妻的故事。

諜戰劇觀眾不陌生,假夫妻也是老梗。但《潛伏》就像他的名字一樣「於無聲處聽驚雷」。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觀眾就甘當自來水。那一年的流行語除了「不差錢」,就是「今天你潛伏了嗎?」。

當時中國青年報的調查顯示,《潛伏》超過了同期的《我的團長我的團》等熱播劇,成為最讓觀眾共鳴的電視劇。

在喜歡《潛伏》的網友中,80後佔31%、70後佔40.7%、60後佔19.1%,受歡迎程度涵蓋了各個年齡段。而這部劇,也是很多年輕觀眾唯一追過的諜戰劇。

白玉蘭獎的評委會在《潛伏》的頒獎詞中這樣寫到:精彩的情節和人物塑造,把諜戰劇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故事是老梗,演員孫紅雷姚晨當年也不是一線,《潛伏》何以在諜戰劇中鶴立雞群呢? 1主角長相顛覆傳統

諜戰劇的創作目的,一直都是要實現對主流意識形態的書寫。

於是在早期的諜戰電影中,不僅人物設定非黑即白,正派主角還被塑造成「高大全」的樣板形象。

他們身材魁梧、相貌英俊,既是「提筆安天下,上馬定乾坤」的文武全才;又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的道德楷模。例如1957年上映的電影《羊城暗哨》中的偵查英雄王練

2005年的《暗算》,雖然創下諜戰劇的第一個收視高峰,但男主角安在天依舊是英俊瀟洒、心無旁騖的「完美英雄」。

而2010年後,諜戰劇又成了當紅小生、小花眼中的香餑餑,進一步拉高了諜戰英雄的平均顏值。哦對了,擁有彩虹屁的流量明星們,在諜戰里劇卻像住錯森林的精靈。

▲趙麗穎、陳學冬:門外有什麼《解密》中的陳學冬是神秘的數學天才,《麻雀》里的李易峰能歌善舞;《胭脂》里的趙麗穎是銀行家的千金富二代,不僅可以一目十行,還能過目不忘;《黎明決戰》里的劉詩詩,也有著哈爾濱工商總會會長女兒的光鮮身份。

▲李易峰、劉詩詩:道具槍走開

雖然流量明星們紛紛把偶像劇的表演方式直接照搬到諜戰劇中,但是小十君最想批判的倒不是演技,而是在心底吶喊:這樣的身份與顏值,真的可以潛伏嗎?在2017年的中國電影新力量論壇上,陳學冬發言:「做演員出名以後,我不出門了,我本來就是很宅的人,不出也就沒有生活經驗了。」看來陳學冬也知道自己的臉很扎眼,可敵方也不是瞎子?怎麼會任由顯眼的特工們解密、決戰。

只有《潛伏》打破了這一潛規則。小眼睛的孫紅雷,在這部戲裡演了個小人物余則成

沒有高顏值吸粉、沒有超能力傍身、也沒有二代的身份,是那種見過一面,就淹沒在腦海中的普通人。

唯一的特長就是精通人情世故。但這樣反而讓觀眾相信他可以不被人注意的潛伏

女主角姚晨在娛樂圈也沒有美女人設。在《潛伏》中她飾演的翠平更是皮膚黝黑、大大咧咧。兩人在討論孩子將來像誰的時候,余則成說「你以後能不能生個嘴巴小點的孩子?」深表不服的翠平直接回懟「我還想生個眼睛大點的呢」。

相比我方在顏值上的集體坍塌,反派倒是搶佔了顏值高地。行動隊隊長馬奎,外形高大,形象剛毅。主演范雨林的劇照和身材照感受一下;

保密局天津站行動隊隊長李涯,是余則成的最大勁敵。扮演者祖峰既儒雅又帥氣;

四處轉手倒賣各種情報的謝若林,由五官清秀的曹炳琨飾演。

和這樣一群帥哥搭班子,不英勇也不高大的余則成,距離C位最遠,真是想不「潛伏」都難啊!2故事情節不設禁區顏值「潛伏」的人很多,但是我黨的選人最重要的標準還是信仰!可要命的是,在國民黨工作多年的余則成,起初並沒有共產主義的信仰。信仰共產主義的未婚妻左藍曾勸他為我黨服務,但余則成卻說「我沒什麼信仰,如果說有的話,我現在信仰良心,趕走日本人以後,我信仰生活信仰你,就這樣。」看到沒,余則成不僅不是帥氣萬能的密探007。夢想也簡單到「老婆孩子熱炕頭」。

但最可貴的是,余則成有著「良知」的生命底色。在親眼目睹國民黨高層與日本人的黑幕交易後,他覺得「八年來被騙的感覺,此時溢出了怨恨」。在愛情的感召下,余則成最終答應我方的潛伏要求,但不是因本心而革命的余則成,在信仰上並不純粹與堅定。他的脫胎換骨,是由於同樣潛伏的呂宗方不惜開槍吸引敵方注意,換來余則成脫離險境,而自己卻選擇犧牲;是目睹秋掌柜即使被嚴刑拷打,也義正言辭:「誰也不能戰勝我的信仰,我可以去死,但我絕不會出賣戰友」,當即咬舌頭;更是因為左藍為了保全戰友,自己深入險境,用青春書寫出血色浪漫。這些事件震撼了余則成,也洗禮了他。左藍犧牲後,他反覆誦讀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表達哀思,並把其中張思德的名字換成了左藍。

從這一刻,他對共產主義從「愛屋及烏」蛻變成「忠貞不渝」。之後余則成才以不顯山不露水的性格與外表,專心潛伏在軍統天津站。為了幫余則成,組織派一名女性前來與他假扮夫妻。翠平是太行山上的游擊隊大隊長,是替犧牲的妹妹來到天津的。因為和余則成的生活習慣、知識背景不同,還鬧出不少矛盾與笑話。

剛到余則成家裡,大字不識幾個的翠平翻看余則成床頭的雜誌,說「真噁心,奶子都露出來了」。周圍的官太太把翠平當笑話,就連余則成也嫌棄她,甚至放狠話要趕她走。翠平也的確想過要離開這個八字不合的地方,但是當余則成告訴翠平組織讓她留下來做一名好太太,輔佐他的時候,翠平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她開始留在陌生的環境做不喜歡的事情。不僅穿旗袍、打麻將,學識字。還學會了如何從站長太太那邊打聽情報,知道用麻將紅中暗示余則成去找洪秘書。為了革命翠平適應余則成,余則成也在革命中對翠平情感發生轉變。在執行暗殺陸橋山的任務時,翠平堅定、神勇的樣子讓余則成說:我發現你一拿起槍,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很有魅力。

雖然翠平不知道「魅力」是什麼,但是余則成已經對她從埋汰到欣賞,從無奈到喜歡。在以往的諜戰劇中,為了維護英雄的「禁慾」形象,夫妻生活細節是禁區。《潛伏》卻深入了家庭細節。面對余則成的搖床,翠平「天天搖是想說你本事大」的調侃瞬間拉近了觀眾與諜戰的距離。

而兩人水到渠成成為真夫妻後,新婚夜余則成著急做愛,翠平「做愛要不要向組織彙報」的疑問也讓人會心一笑。翠平在暴露後,兩人分開。在以後的很多年,翠平都抱著孩子站在山崖上,帶著重逢的希望遙望村口,幾乎化為望夫石,只盼君歸。

在台灣繼續執行任務的余則成,在得知不能與翠平相見後,雖然早已學會掩蓋情緒,但還是留下兩行清淚,並說「她那時說過一次真名,沒敢記」 便再無言。原來,諜戰劇除了視覺刺激,也可以情感震撼3敘事藝術妙趣橫生《潛伏》的編劇是高明的,在刺殺李海豐、查找「佛龕」、營救錢思明、妙取城防圖的激烈緊張的諜戰線中,融入翠平穿旗袍、余則成搖床等妙趣橫生的情感線。而兩條線又始終相輔相成,串聯全篇,形成了一張一弛的追劇體驗。不僅結構精密巧妙,主角一反常態。在反派人物上,導演也沒有將人物臉譜化。他們的戲份或許不多,但每個人都酣暢淋漓地演繹自己的故事。對國民黨忠心耿耿的李涯,明知大廈將傾,卻依舊「沒休息一天,睡覺都在辦公室」。

做好了隨時犧牲準備的李涯,在辦公室仰天落淚的情景,讓無數觀眾動容。情報販子謝若琳視金錢至上,金句「兩根金條放在一起,你告訴哪一根是高尚的,哪一根是齷齪的」就是他的墓志銘。余則成的上司吳敬中,本也是熱血少年。但中年信仰丟失後,就利用「主義」做「生意」。

但他對余則成既有懷疑也有關照,竟然讓觀眾一時不能對他的好壞做出評判。區別以前的諜戰,《潛伏》告訴了觀眾,敵人並非一無是處的魔鬼,他們也有自己的信仰與堅持。

作為獻禮建國60周年的主旋律作品,《潛伏》在諸多細節上對傳統諜戰做了新的挖掘,化流俗為創新。余則成與領導的相處之道、和同事利益爭奪的技巧,非常符合中國人的認知習慣,放在今天也不過時。所以電視劇熱映後,類似「余則成教你職場生存」的文章在網上熱傳,還有人整理成書。

電視中的許多幽默對白,也為這部整體基調壓抑的諜戰劇點綴了亮色。余則成誇穿上旗袍的翠平像林黛玉,翠平就反問道:哪裡的野女人?謝若琳勸余則成跟他做交易時再爆金句:「你看看現在那些為官的人,嘴上都是主義,那心裡全是生意。」吳站長一句「本來想露臉,結果把屁股露了出來」,也讓人忍俊不禁。

除此之外,「雞」也在這部戲裡實力客串,成為最富生活氣息的細節。剛到天津,翠平早上問「城裡的雞怎麼不打鳴」,余則成無奈地說「不是不打鳴,是沒有雞」,於是翠平便在院子里搭起了雞窩。翠平天天查看藏在雞窩裡的金條,余則成就說:你就是只老母雞,咯咯咯,整天圍在雞窩旁邊轉,恨不得睡在雞窩裡的金條上。愛上余則成後,她會把「余則成,大笨蛋,我愛你」讀成「余則成,大雞蛋,我煮你」。

面臨撤退時翠平說:女人都護窩,我就是老母雞,你不許跟別的母雞跑。後來兩人在機場偶然相遇,翠平想要下車和余則成相認,但是冷靜的余則成制止了她。咫尺天涯的兩人,剛剛掩飾住激動和興奮,余則成就陷入如何告訴翠平雞窩有情報的苦惱,最後以學雞叫的方式通知了她。

在觀眾陪著翠平,在雞窩發現了情報、金條以及兩人婚書的時候,多少人泣不成聲。當下主旋律影視劇該如何拍,一直是創作的困境。如今遙控器的掌控者已經是受過良好教育的70後、80後、90後。遠離硝煙的他們,對傳統諜戰劇中以「英雄」來佈道說教的方式早已不再有心理期待。所以在寫《潛伏》劇本的時候,導演姜偉透露:「 有個小紙條一直放在邊上,是我的備忘錄,其中就有「信仰」二字,但非常害怕把它拿到桌面上說,一定要藏起來,不然就會成為說教。」在這樣的苦心孤詣下,《潛伏》把信仰教育包裹於角色生活。放棄空喊口號,而和觀眾來了一場平等對話。等觀眾撥開時代面紗,終於發現那些教科書上的鐵血英雄,原來並不是天賦異稟,也是在克服了生活中的瑣碎與平凡後,才兌現了對信仰的諾言。好的電視劇,一定是讓觀眾成長的。在這個信仰缺失的時代,《潛伏》讓觀眾與那些被遺忘的英雄間建立了神奇的共情,並再次體驗到了信仰的力量。我生而平凡,我潛伏於眾生,但是我依舊值得有信仰,並捍衛他!- END -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