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寫了《蝸居》。

很多讀者深有感觸。

當時在文章的結尾提了一句:

這部劇在當年不算是特別火。

一定有人好奇,那當年什麼劇最火?

說實話,2009年在今天看來簡直就是國產劇的奇蹟年。

先不說《一起來看流星雨》、《仙劍3》、《愛情公寓》、《倚天屠龍記》(鄧超

版)、《我的兄弟叫順溜 》這幾個相對流行,但比較有爭議的。

與此同時,也湧現了好幾部無論質量還是評價上都值得反覆欣賞的經典。

《我的團長我的團》、《人間正道是滄桑》、《大秦帝國

》以及最火的諜戰劇《潛伏》。

火到什麼程度?

火到很多人當時見面之後的口頭禪從「你吃了嗎」變成了「今天,你潛伏了嗎」

《潛伏》的好,是肉眼可見的。

劇作上,緊湊考究。

作為導演兼編劇,姜偉居功至偉,將一個只有一萬餘字的小說硬生生擴展成了三十多萬字的劇本。

這些豐富的內容不僅沒有削弱原著小說的故事特點,反而通過30集的電視劇誕生了一個又一個性格更加鮮活的角色。

不能快進,這在當時只是一個小小的優點,而在今天卻是很多國產劇的上限。

姜偉

表演上,你來我往,相互飆戲。

劇中很多優秀的演員隨著時間的證明,逐漸被大家熟知,回過頭來一看才知道原來他就是《潛伏》里的那個誰。

比如達康書記吳剛是《潛伏》里的陸橋山,祖峰是《潛伏》里的李涯。

氛圍上,擺脫了普通諜戰劇從頭到尾的嚴肅懸疑,增加了不少輕鬆幽默的段落。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說,《潛伏》都稱得上是國產諜戰劇的巔峰之作。

這一點,即便是十年後,其間又湧現了無數優秀的諜戰劇,依舊不變。

它就像是一壇老酒,越品越香。

01

《潛伏》的故事要從1945年的重慶說起。

對當時很多的國人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未知的時間點。

抗日勝利在即,國共關係複雜,未來究竟是和平還是繼續戰爭,沒人說得清。

懷著這種迷茫,原本是軍統局情報處的余則成在命運的安排下成為了黨組織安插在國民黨的一名間諜。

在出演余則成之前,演員孫紅雷還遠遠算不上一線,角色上也大多是一些軍痞流氓。

從外貌上講,余則成非常適合做間諜。

他不帥,沒有一張偶像劇的英俊臉龐,卻很謹慎,儘管看起來斯斯文文,其實頗具城府。

為了讓角色更有說服力,導演姜偉特別給孫紅雷配了一副橢圓形的黑框眼鏡。

從性格上講,余則成又算不上一個合格的間諜。

因為他不夠狠,至少手上不狠。

這一點在處理翠平同鄉地主王占金的時候比較明顯,即使有泄露身份的可能,他還是選擇了心軟,沒有殺人滅口。

類似的問題也發生在晚秋身上。

不過還好,他有兩個秘密武器。

一個是「裝」,一個是「拍」

面對同事,他裝兄弟。

有立功的機會他不搶,有升職的空缺他不爭。

面對上司,他拍馬屁。

有利,為上司謀;有難,為上司擋。

余則成最大的優點就是懂得擺正自己的位置。

他不是不爭,不是不搶,而是只在恰當的時機出手。

陷害馬奎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不少觀眾質疑這裡不夠嚴謹,為什麼余則成和左藍之前談過戀愛沒人懷疑,而馬奎不過就是和左藍見了一面就被定罪。

真的是這樣嗎?

馬奎之所以這麼容易就被陷害,並不是因為證據確鑿,而是余則成看出了馬奎的困境。

對陸橋山而言,馬奎是他成為副站長威脅最大的敵人,一旦有機會扳倒他,絕不會放過;對吳站長而言,馬奎是他貪污暴露的潛在危險,所以他必須小心。

證據有沒有說服力其實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余則成知道只需要提供一個懷疑的鑰匙,他們自然會選擇相信。

選擇相信,是馬奎被冤枉的關鍵。

這便是余則成的老辣。

他懂得,難的不是潛,而是伏。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部劇的著力點並不在於如何發現、獲取以及破譯情報,而在於對人性弱點的深挖。

因此這不是一部「刑偵劇」,而更像一部「職場政治劇」。

看懂了《潛伏》,也就等於看穿了人性。

吳站長說,人情既政治,人事既政治。

這裡,我也加一句——

人性更是政治。

02

除了精彩的諜戰,劇中還有一條暗線,余則成的愛情。

革命的愛情分外浪漫。

不僅僅是浪漫,同時也是余則成信仰逐漸轉變,完整的過程。

左藍是余則成的第一段愛情,同時也是他面臨的第一個抉擇。

面對左藍的策反,他說:

「我沒什麼信仰,如果說有的話,我現在信仰良心,我信仰生活,信仰你。」

他一開始選擇了拒絕,拎著包轉身默默離開,可是心裡早已埋下了種子。

緊接著,是王翠平的到來。

為了讓任務繼續下去,一個儒雅的知識分子和大字不識的游擊隊隊長變成了「假夫妻」。

書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翠平的畫面,十分生動:

嘴裡咬著一桿短煙袋,噴出來的濃煙好似火車頭,腳邊被用來當煙缸使的是他(余則成)剛買回來的一方端硯。

很顯然,翠平和左藍除了有相同的信仰,幾乎就是正反面。

余則成眼睛小,翠平大嘴巴,兩人互相看不對眼。

可是隨著兩個人的朝夕相處,她開始習慣穿旗袍、打麻將、為了幫忙記暗號,甚至開始認字,學習打電報。

表面上,是翠平為了任務主動改變,實際是被余則成信仰逐漸充實的過程所感染。

她對余則成的愛一開始來源於欣賞,然後才是生活。

可以說她的及時出現讓余則成進一步明確並堅定了自己的方向。

第三段愛情是晚秋

其實這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女人。

很難說她一開始接近余則成是沒有目的的,但隨著時間的流逝,晚秋不自知地陷了進去。

由於她的叔叔是漢奸,她從未獲得真正的朋友。

只有餘則成,讓她嘗到了安全感的滋味。

晚秋和左藍,翠平兩個女人最大的差別就在於,她們都有著無比堅定的崇高英雄信仰,而晚秋更加單純,她也有自己的信仰,就是余則成。

為了余則成她甘願放棄一切。

三個女人,分別對應著余則成不同的特點。

如果說左藍代表著理想,那麼翠平就是現實,而晚秋則是他作為間諜的背面。

在故事的最後,余則成和晚秋走在了一起,奉命繼續潛伏。

在劇中,我們看不到他最終的結局。

但我們都知道,他走向了英雄的歸宿。

03

有人說,《潛伏》是一張考驗演技的試卷。

其實不僅僅是《潛伏》,任何一部能成為經典的影視作品,都離不開每個角色的發揮。

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是因為講述了一個讓人喜歡、信服的故事。

而好故事,由好的人物組成。

十年之後,再看《潛伏》,當中的諸多配角依舊讓人回味無窮。

最有趣的莫過於吳敬中(馮恩鶴 飾),吳大站長。

他是劇中留下金句最多的角色,同時也是最老奸巨猾的狐狸。

很多觀眾十分好奇的一點:

吳站長究竟知不知道余則成是間諜?

要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和馬奎一樣,關鍵就在於願不願意相信。

吳敬中的懷疑從未消失,但他選擇了不願意相信。

或者換種說法,即便他清楚了余則成的身份也未必會揭露,因為余則成是不是間諜並不是最重要的(除非有鐵證),重要的是他是我吳敬中的人就夠了。

吳敬中也有信仰,可惜不是黨國,而是他自己。

研究了一輩子,最後只有八個字: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論計謀和思想,劇中無人是他的對手。

陸橋山(吳剛 飾)可以說是劇中最可惜的人物。

他是天津站的情報處處長,整天只想著一件事情,就是怎麼當上副站長。

按理說,工作態度上這是優點,沒有領導不喜歡積極向上的員工。

可惜他的工作環境實在太惡劣。

一個兄弟處處想著怎麼從他嘴裡套情報,一個上司天天堤防著被他取而代之。

在余則成的幫助下他擊敗了最大的敵人馬奎,沒想到同樣是因為余則成,被李涯抓住了把柄。

直到最後被送往南京,告別的時候他還以為余則成真的是兄弟。

結果兄弟設套殺死了他。

如果說陸橋山有缺點,那就是把自己的野心暴露的太明顯。

這方面,吳剛老師的表演拿捏地很有分寸。

你可以注意一下,陸橋山一般不笑,只要笑起來總有事情發生。

最後說一說李涯(祖峰 飾)。

代號佛龕,第一次調查余則成的時候在延安暴露了身份,只能回來接替馬奎的職位。

在劇中,可以說他是余則成真正意義上實力相當的對手。

他英俊瀟洒、足智多謀、能力出眾、心也夠狠,對黨國有著絕對的忠誠,最大的理想是讓孩子們早日過上好日子。

這樣的角色,換部劇可能就變成了主角。

可他偏偏遇上了余則成,還有一個廖三民。

他的一生就像一顆射出去的子彈,威力無窮,但始終無法調轉方向,除非打進敵人的身體,否則永遠不會停下。

李涯失敗了,但失敗的也不是李涯。

他的死是悲劇,更是一種無力,那種渺小的個人在歷史巨輪下無法逃脫的無力。

「我運既國運」應該就是他自己對自身最好的註解。

飾演廖三民的演員王小毅這樣評價李涯:

「他很純粹,人在特別純粹地做一件事情時是可愛的。」

站在公正的角度,他什麼都沒有做錯。

歷史留下了勝利者,就必然存在失敗者。

故事的結尾。

余則成在機場看到了「死而復生」的翠平,兩個人互相露出了驚喜的笑容,卻不能見面。

眼看著剛剛結婚的妻子轉身離開,他再一次扮起了老母雞,就這樣在所有人面前旋轉起舞。

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麼,在想什麼。

除了翠平。

想必那一刻,她才算是真正明白了潛伏到底意味著什麼。

而余則成恐怕也永遠不知道,有一個叫陳桃花的女人一直在等著他回來。

這個結局無疑是與眾不同的。

它好就好在,你會不自覺得問出一句——

這麼做值得嗎?

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

無論過多久,再看一遍《潛伏》,絕對值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