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安桓/律师
近期上映由香港导演曾国祥执导的的电影《少年的你》讲述了身为高中学生的男女主角,在校园的霸凌环境中如何相识、并且相互扶持生存的故事。相信不少家长看完电影有人会讶异,校园霸凌原来离孩子这么近,然而,霸凌并非只存在于电影之中,而是不断在你我身边周遭的校园中发生,这不只在中学,遍及小学,甚至大学,而霸凌可能对受霸凌者产生直接的损害,或是间接影响其身心健全发展,确实是不可忽视的校园问题。

面对霸凌问题,台湾已有「校园霸凌防治准则」,内容规范家长、学校面对霸凌该如何申请与调查处理,笔者曾受邀参予一些校园霸凌的调查与处理,但多数学校与老师,虽知道此准则,但对于调查与处理程序几乎是不熟悉,也导致家长质疑调查处理流于形式,对校方产生不信任感,屡屡与行为人家长与老师产生摩擦,甚至衍生对行为人家长、校方与老师相关诉讼,因此以下将就校园霸凌的处理以及调查程序做简要的说明。

霸凌的行为性质
依照准则规定,所谓霸凌是指个人或集体持续以言语、文字、图画、符号、肢体动作或其他方式,直接或间接对他人为贬抑、排挤、欺负、骚扰或戏弄等行为,使他人处于具有敌意或不友善之校园学习环境,或难以抗拒,产生精神上、生理上或财产上之损害,或影响正常学习活动之进行。

在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们除了教室中的学习以外,也正在学习人际互动以及团体生活,人际互动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包含了冲突、排挤、欺侮等等负面的成分,而教师居于引导者的地位,必须时刻注意学生之间的互动是否是正常的互动行为,或是已经变质为学生无法自行学习处理的霸凌情形。

举例而言,学生之间会自然形成朋友群体,学生也有选择朋友的自由,在这样的环境中因为个性的不同,也会有人交游广阔,有人独来独往。交友本是正常的校园生活而无须过度干涉,但当有学生群体长期或连续刻意妨碍某位特定同学结交朋友,煽动孤立、排挤该位同学,并且造成被孤立的同学心理上感到敌意,感受到欺压的情况,便很有可能构成「关系霸凌」而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其他的情况,例如同学间玩闹难免有肢体碰撞与接触,本也是正常的情况,但是否已经超越了界限造成伤害,也是教师必须时刻注意的。

霸凌行为的发现与通报
霸凌情况大致上可能会由教职员、家长、其他学生或是关系人发现,或是当事人自行检举,当以上情形发现学生之间可能已经有霸凌的发生的时候,校方必须著手开始介入,依照准则第十条规定,学校应组成防制校园霸凌因应小组,以校长为召集人,其成员应包括导师代表、学务人员、辅导人员、家长代表、学者专家,负责处理校园霸凌事件之防制、调查、确认、辅导及其他相关事项;高级中等以上学校之小组成员,并应有学生代表。因此,当发现有霸凌情形时,主要负责调查并处置的便是霸凌因应小组。

照片来源: Unsplash

更多汇流新闻网报导:

【刘安桓专栏】从「少年的你」,看台湾校园霸凌之调查与处理程序(下)

【刘安桓专栏】如果学生动不动就要告,老师还能怎样教育学生?

【汇流笔阵】

CNEWS欢迎各界投书,来稿请寄至[email protected],并请附上真实姓名、联络方式与职业身份简介。

CNEWS汇流新闻网:https://cnews.com.tw

【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