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官方微信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於4月12日在浙江湖州長興縣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浙江省推進綜合醫改、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等方面的經驗做法。

  發佈會現場視頻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歡迎大家參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例行新聞發佈會。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我們的發佈會主要圍繞着“壯麗70年 闊步新時代”主線,集中展示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的進步和成就。

  今天,我們主要向大家介紹縣域綜合醫改進展情況。縣域綜合醫改是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是強基層,解決羣衆看病難的重要抓手。昨天下午,大家已經到長興縣醫療衛生機構進行了採訪調研,今天這場發佈會把現場放在長興縣,是因爲浙江省、湖州市等地,特別是長興縣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有一些非常值得借鑑的經驗。

  今天發佈會,我們還將把全國的情況,以及浙江省縣域綜合改革的整體情況向大家進行更全面的介紹。

  我很高興向大家介紹今天邀請到的嘉賓,他們是:

  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樑萬年司長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平

  瑞安市人民政府市長麻勝聰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

  長興縣衛生健康局金寧局長

  海鹽縣衛生健康局朱琛瑤局長

  首先,請樑萬年司長向大家介紹全國深化縣域綜合醫改總體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司長

  樑萬年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我首先代表國家衛生健康委體改司,向長期關心、支持醫改工作的新聞界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根據工作安排,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紹全國推進縣域綜合醫改進展情況。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衛生健康和深化醫改工作,從“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出發,對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和深化醫改作出頂層設計和重要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衛生健康和深化醫改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部署新要求,強調以基層爲重點,引導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努力爲羣衆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李克強總理多次主持研究部署深化醫改重點工作,強調建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考覈和激勵機制,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方便羣衆就近就醫。孫春蘭副總理多次深入調研和推動深化醫改工作。其中,縣域和基層始終是深化醫改工作的重點,處於基礎性、先導性的地位。

  一、縣域綜合醫改的主要成效和進展

  深化醫改以來,縣域醫療衛生機構改革始終衝鋒在前,蹄疾步穩。2015年,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推開,全部縣級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目前,全國縣級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已初步建立,總體運行平穩,收入結構逐漸優化,公益性得到保證。2017年,反映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性收入佔醫藥服務收入比達到56.6%。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新機制不斷鞏固完善,同步推進了編制人事、薪酬分配等制度的改革,多渠道補償機制不斷健全,績效工資制度已全面實施。縣域服務能力不斷強化,2018年,全國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了二級醫院的水平。縣級醫院的門診與住院人次明顯增長,全國縣域內就診率達到85%左右,並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縣域內新型服務模式正在形成,全國積極開展縣域醫共體建設,形成了責權明晰、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的渠道和機制。遠程醫療服務全面推開,家庭醫生團隊簽約服務在基層穩步推進,以健康爲中心,預防爲主,防治結合的整合、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二、繼續穩步推進縣域綜合醫改

  圍繞羣衆健康需求,國務院深化醫改領導小組將縣域綜合醫改確定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之一。2018年9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山西運城市召開了全國縣域綜合醫改的現場會,按照“縣強、鄉活、村穩、上下聯、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大力推進縣域綜合醫改。

  目前,全國所有省份都已開展縣域綜合醫改的試點和推廣工作。浙江、山西已經在全省全面推開。吉林、江蘇、安徽、福建、河南、廣東、寧夏、貴州等地積極推進試點工作。其中,浙江省以全面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進縣域綜合醫改,形成了“領導重視是保障、資源整合是前提、利益趨同是關鍵、權責明確是基礎”的寶貴經驗,值得各地學習借鑑。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整體規劃和頂層設計,以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作爲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抓手,通過系統優化、機制創新、服務協同、激勵引導、信息助力,促進醫療衛生資源的上下結合、防治結合、醫養結合、中西醫結合,最終實現醫療衛生健康系統的水平現代化、服務整體化、管理信息化和模式的集團化。

  下一步,我委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深化縣域綜合醫改,不斷增強羣衆健康獲得感、增進人民健康福祉,促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健康中國建設。

  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下面,請張平同志介紹浙江省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典型經驗做法。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黨委書記、主任

  張 平

  各位女士們、先生們,媒體朋友們,上午好!

  首先歡迎大家來到浙江、來到長興!一直以來,浙江的衛生健康工作得到了中央媒體和省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支持,這次大家又一次來到浙江走基層、訪一線,聚焦浙江綜合醫改。藉此機會,我也代表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向各位媒體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新一輪醫改以來,特別是2016年我們省被納入綜合醫改試點省後,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指導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浙江省全面貫徹新時代衛生健康工作方針,聚焦破解衛生健康領域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聚力打造優質高效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探索了一條符合中央要求、基層實際和羣衆需求,具有浙江特色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新路子。

  主要做法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爲突破,夯實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基礎。

  “基層不強”是長期以來制約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塊主要短板,也是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最大制約。所以我們把推進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重組、體系重構、機制重建和服務重塑,實現基層服務能力達標升級,讓羣衆在家門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作爲改革的突破口。

  一是深化“雙下沉、兩提升”, 既要“城市醫院強”,也要“縣級醫院強”。針對城鄉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全面推進城市醫院和醫生下沉,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和羣衆滿意度。54家省市級三甲醫院與122家縣級醫院開展了緊密型合作,累計建成各種類型的醫聯體526個,通過“雙下沉、兩提升”,縣級龍頭醫院的管理、技術和服務能力全面增強。

  二是推開縣域醫共體建設,既要“縣級醫院強”,也要“縣域醫療強”。如果說“雙下沉、兩提升”促成了緊密型、半緊密型的醫聯體建設,解決了縣級醫院龍頭帶動不強的問題;那麼縣域醫共體就是要把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組成“一家人”,形成管理、服務、利益、責任和文化“五大共同體”,我們認爲這是破解“基層不強”、推動實現“鄉活”的根本出路,也是改革的主戰場。

  在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當中,在改革路徑上,堅持試點先行與高位推動相統一,2017年9月在全省11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探索整合縣鄉機構、優化資源配置、完善體制機制。從試點情況來看,縣級醫院急危重症搶救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三、四類手術例數增長10%以上;鄉鎮衛生院對常見病、多發病診治也得到了增強,三分之一以上鄉鎮衛生院恢復或者新開設了一二類手術,門急診和出院人次分別增長12%和22.3%,基層就診率提高6.1個百分點,達到67%,縣域就診率達到86%,醫療費用也得到了較好控制。

  基於試點成效,在去年9月,由省委、省政府在德清縣召開會議,省委省政府專門下發文件,全面推進醫共體改革。在改革的內涵上,提出了“一體兩層級、三醫四機制、五中心六統一”的改革新要求。“一體、兩層級”就是縣鄉兩級醫療衛生機構融爲一體、成爲“一家人”,但明確各自的功能定位,統分結合,重點是解決體系重建的問題;“三醫、四機制”,就是堅持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改革,改革醫保支付、服務價格、藥品供應及人事薪酬等機制,重點解決制度供給的問題;“五中心、六統一”,就是在醫共體層面,要求成立人力資源、財務、醫保、公共衛生和信息化“五大中心”,統一醫共體的資產運營、物資採購、人員使用、信息化建設、財務管理和績效評價,重點解決運行保障的問題。

  在推進醫共體建設上,目前70個縣(市、區)已經全面推開醫共體改革。208家縣級醫院、1063家衛生院,一共組建成了161家醫共體。改革以後,縣鄉機構人、財、物等要素流動的渠道被打通,醫務人員的編制、崗位、身份等“藩籬”被打破,職稱評審、內部考覈、績效分配等內部機制被激活,碎片化的資源被攥成了一個個“拳頭”。

  三是落實“三個強化”,既要“基本醫療強”、也要“公共衛生強”。增強醫共體合理診治、主動做好預防保健和健康管理的內生動力,強化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推動從“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從“看病有錢”向“防病省錢”轉變。實行“1名全科醫生+1名專科醫生+1個簽約團隊”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新機制,重點人羣簽約服務覆蓋面已經達到了73%,縣鄉村層級斷裂、服務脫節的問題逐步得到扭轉和解決,“村穩”的良好態勢已經顯示出來了。根據第三方評估顯示,羣衆對縣域醫共體的滿意度達97.8%,醫務人員滿意度達94.8%。

  二、以打造“數字健康”爲支撐,加快構建“上下聯、信息通”的運行新模式。

  堅持以“數字健康”驅動改革創新,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爲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賦能。

  一是在佈局上,突出系統性。拉開信息大框架,謀劃“五個一”的重點建設項目。

  二是在建設上,突出見效快。省衛生健康大數據中心啓動建設,縣(市、區)檢查檢驗、影像、心電、病理等應用共享實現全覆蓋,5G遠程會診系統初步構架。居民電子健康卡和醫保卡“兩卡融合、一網通辦”,髮卡量累計超過1500萬張,羣衆不論在哪家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哪張卡的入口,掛號、診療、檢查、取藥、付費等線上線下服務可“一步到位”。“浙江健康導航”全面運行,一鍵掛號、就醫導航、排隊叫號、報告查詢等由一個App實現;互聯網醫院服務與監管平臺正式上線,爲患者提供在線諮詢、慢病網上覆診、家庭醫師網上籤約等服務,並實現數據留痕、全程監管。

  三是在應用上,突出新體驗。省市級醫院門診智慧結算率達77%,病區智慧結算率達62%,湖州市首創“醫後付”,把付費環節從診療流程中徹底剝離,杭州等地全面推開;檢查檢驗結果,具備2種以上智慧查詢方式的醫院比例達98.53%,全省所有二級以上醫院均建立“智慧藥房”,過去“人等藥”、現在“藥等人”。

  三、以實現“四個分開”爲目標,不斷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既要補短板、提能力,更要優層級、建秩序。浙江省把建立成熟定型的分級診療制度作爲改革的主要任務,緊扣“四個分開”的要求,合理佈局資源、分流病人,積極推動形成“小病在基層、大病到醫院、康復到基層”的就醫新秩序。

  一是圍繞推進區域分開,打造“醫學高峯”。浙江省主動對接長三角優質醫療資源輻射,打好醫療質量安全提升攻堅戰,加強重點學科和專科建設。去年全省三級綜合醫院三四類手術佔比提升19.17%,出院患者中RW≥2的疑難重症病例數增長29.21%。惡性腫瘤、心臟大血管手術省域外轉人次有效下降,區域醫療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

  二是圍繞推進城鄉分開,努力實現大病不出縣。開展縣級醫院服務能力提升工程,縣級醫院能力水平不斷提升,諸暨、東陽、瑞安等縣(市)人民醫院達到省市級醫院水平,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三是圍繞推進上下分開,強化基層網底作用。制定了基層首診、縣級醫院首診和縣域不輕易外轉三張“病種清單”,暢通雙向轉診通道,讓急性病和術後恢復期患者轉到家門口康復。爲了讓下面樂於接、接得穩,2017年,在試點的基礎上,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要求,建立了鄉鎮衛生院“建設運行靠政府、增加收入靠績效”的服務補償新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基層的積極性。

  四是圍繞推進急慢分開,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用好醫保支付政策的槓桿調節作用,在金華市、德清縣等地試點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住院按DRG(疾病診斷相關分組)結合點數、門診按人頭結合家庭醫生簽約付費等改革,進一步完善日間手術、慢病“長處方”等制度,既節省了醫保資金、減輕了病人醫藥負擔,也緩解了大醫院的壓力,讓羣衆看病更有序、就醫更加協調。

  四、以深化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爲牽引,努力實現服務的優質高效。

  服務是醫療衛生的本質屬性,實現服務的優質高效,也是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內在要求。去年以來,緊扣解決羣衆“看病難、看病煩”等“關鍵小事”,持續推進服務更優、效率更快、技術更高。

  一是優化“服務用情”。堅持從羣衆的視角謀劃政策體系、用羣衆的語言設定發展目標、以羣衆的感受來確立工作標準。從17家省級醫院做起,建立醫療服務月度“心”級排行榜,每個月向社會公佈,倒逼醫院主動創新服務的理念、作風和方式,實現就診更便利、體驗更舒適。

  二是提升效率用勁。一些羣衆反映,到大醫院看病有“三長一短”,就是候診長、繳費長、取藥長、但就診短,爲此,浙江省推出“看病少排隊”“檢查少跑腿”“付費更便捷”等十大舉措,各級醫院再壓流程、再簡項目、再優環節,城市醫院高峯時段排隊平均時間從8.26分鐘縮短到3.06分鐘,分時段精準預約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排長隊”“人滿爲患”已經大爲減少,協同、高效、智慧的醫療服務新模式加速形成。

  三是提高技術用心。在城市醫院,推廣常態化、個性化、多學科聯合診療模式;在縣級醫院,建好縣域胸痛、卒中、創傷、危重孕產婦救治、新生兒救治等專病中心,努力實現技術更精準、診療更安全。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得到了各方肯定,並被評爲2018年全國“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今年,浙江省將以“領跑者”的標準,再推新“十大舉措”,提質、擴面、增效一起抓,堅決把改革進行到底。

  總之,浙江省將始終不忘醫改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精髓和要義,縱深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持續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融合、創新和升級,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衛生健康事業。

  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謝謝,下面請瑞安市麻勝聰市長介紹瑞安市綜合醫改典型經驗做法。

  瑞安市人民政府市長

  麻勝聰

  各位領導、各位新聞媒體界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非常感謝國家衛生健康委、省衛生健康委一直以來對瑞安工作的關心與大力支持,也非常感謝各新聞媒體朋友對瑞安的關注、關心。瑞安市深入貫徹“健康中國”、“健康浙江”建設戰略部署,堅持以醫共體建設重構分級診療格局、以醫保醫藥改革重構醫療利益格局、以智慧醫療手段重構就醫就診格局,推動“以治病爲中心”向“以健康爲中心”轉變,破解羣衆看病難、看病貴等一系列問題。去年,基層就診率73.9%,提高7.4個百分點;縣域就診率86.6%,提高8個百分點;羣衆就醫滿意度達95.7%,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多項指標居溫州首位。

  主要做法有三個方面:

  一、堅持體系改革先動,把醫療機構從“各自爲政”變成“一家人”

  聚焦聚力“多頭管醫”“權責分散”“資源配置不均”等問題,以醫共體建設爲主抓手催生縣域醫療機構物理、化學“兩大反應”。“物理反應”就是以“2+27機構”建設實現體制上的物理整合。建立黨政領導負責醫共體管理委員會,實行醫療、醫保歸口一位市領導分管,早在機構改革前一年就設立實體化運行的醫保辦,整合全市政府辦醫療機構,構建以瑞安市人民醫院和瑞安市中醫院爲總院的“2+27”醫共體架構,投入8.56億元,啓動基層醫療機構業務用房改造提升三年計劃。“化學反應”就是以“3個統一管理”實現機制上的化學融合。採取集團化管理模式,推動人員、財務、衛生資源統一管理。在人員管理方面,實行編制備案制,推進崗位管理,去年總院在分院開設固定專家門診111個,專家排班9526個工作日,分院門診人次年增10.8%,住院人次年增12%,手術例數年增21.5%,上轉患者和下轉患者明顯增長。在財政財務方面,落實“兩個允許”,突破工資總量限制,實行院長年薪制;建立專項補助與付費購買相結合、補償與服務績效相掛鉤的基層醫療機構補償新機制。在衛生資源方面,建立醫共體智慧醫療平臺,搭建五大醫學共享中心,開通預約、付費、結算、隨訪和健康信息查詢服務等雲端服務,實現患者踩點就醫、移動支付、實時報銷,診間結算佔比達到47%。

  二、堅持醫保改革驅動,推動醫共體從“看病有錢”爲中心轉向“防病省錢”爲中心

  以支付方式改革爲槓桿,扭轉醫共體經濟運行模式,讓醫院主動引導就醫秩序、控制醫保總額、提升醫保資金績效。去年7月至今年2月,城鎮職工醫保支出增長率同比降低5.8個百分點,城鄉醫保支出增長率同比降低11.8個百分點,轉外就醫醫保支出增長率同比降低12.1個百分點。重點採取三大舉措:

  一是實施醫保總額預付制度。以上一年度醫保支出爲基數,分別給予城鎮、城鄉居民醫保10%和8%的增長係數,確定年度醫保預算總額,打包給兩大醫共體,實行“結餘留用、超支分擔”,變“醫保病人醫療費用增長”爲“醫院成本支出”,倒逼醫院主動控費。

  二是實施住院按DRG支付。創新實施DRG支付“兩分開、兩步走”模式,即醫療管理端開展DRG評價績效,醫保支付端上線簡易版DRG支付系統,813組病種採用相對價值法協議結算。開發本地化、開放參與的DRG談判協商支付工具,分步實現精細管理。

  三是實施城鄉居民醫保全域按人頭付費。根據前三年數據測算,賦予醫共體分院不同的付費標準和增長率,引導基層做好健康管理。同時,制定首診和轉外病種目錄,實行差異化報銷,引導羣衆合理有序就醫。

  三、堅持藥、價、保聯動,把“患者醫療費用降下來”

  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在醫保改革驅動騰出“空間”的基礎上,突出向存量要空間、向結構調整要效益,推進藥、價、保改革聯動。實施“向使用環節要空間”的服務價格調整方案,醫院減少藥品耗材使用,通過“調價資金池”就換回醫療技術服務項目提價空間。把降低藥品耗材費用的主動權交還醫方,有力提升精準性、實效性。開展“監測指標全達標”績效評價,調價後的第一個季度,醫共體均次費用等13項監測考覈指標全部達到目標,醫療服務中藥品耗材使用減少,含金量更高。調價和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產生“疊加效應”,較好實現了“醫藥聯動”。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下面,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介紹醫院“雙下沉、兩提升”典型經驗做法。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院長

  王建安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早上好!

  在省委省政府和省衛生健康委決策部署下,2013年我們正式啓動全省首批“雙下沉”項目,目前已形成“10+1”雙下沉服務體系,包括10家分院或者院區,1個浙西心臟中心。

  一、優質資源下沉,服務能力上來

  我們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要求,帶着任務、帶着感情下沉,不斷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人才下沉層面,年累計下沉常駐專家250餘人,週末專家600餘人次,參與手術近2000臺次,教學查房500餘次。學科建設層面,因地制宜建立建德心臟中心、龍泉腫瘤治療中心,以專科、專病建設帶動全面發展;在餘杭分院建設中,通過消化、胸外等9個學科深度融合、一體化建設,科室門急診、手術分別增長23.8%、25.3%。年開展新技術新項目150餘項,幫扶學科門急診量、住院量分別增加27.4%、15.7%,三四類手術量增加約40.8%,病人外轉率下降48%以上。隊伍建設層面,實行人才下沉與精準進修培訓、現場幫帶與遠程幫扶、長期派駐與短期指導三結合,實施一對一導師制,各分院實現“週週有名醫,天天有專家”。

  二、先進理念植入,發展動力提升

  注重內涵建設,在質量安全方面,開展不定期病歷線上點評60餘次;推廣應急管理和全員心肺復甦培訓350餘次,建德分院一收費員經過培訓,在家人突發心跳呼吸驟停時緊急施行心肺復甦,併成功搶救,一時傳爲佳話。在管理方面,我們開展“品質之旅”管理培訓,培訓分院中層管理幹部500餘人次,幫助分院建立專科護理、日間服務團隊;餘杭分院成爲全國首家門診無輸液的縣級醫院。在文化方面,我們把醫院150年來形成的“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的核心價值觀植入每一家分院,營造尊重員工、關懷患者、事業拼搏的正向文化。

  三、信息上下貫通,服務鏈條順暢

  在數據連接方面,通過“廣濟健康雲”實現實時、全信息、標準化、全方位信息共享;首創電子eICU託管的異地醫療新模式,實現重症患者遠程實時監管、實時處理。遠程醫療方面,依託醫院國際遠程服務平臺,一手牽世界知名醫療機構,一手牽基層醫院,並通過基層醫院輻射到基層衛生服務中心,在3萬餘人次的疑難病例會診中,將96%的患者留在了當地。雙向轉診方面,建設分級診療中心,暢通轉診通道、規範流程。

  四、下沉模式創新,長效機制形成

  在遂昌分院開展了醫療人才“省屬縣用”試點,專設編制、統一招錄、同質培養,專家常駐基層,破解縣域人才緊缺難題,推進精準下沉、精準提升。模式革新,將長興縣人民醫院納入浙大二院醫療集團,人財物統一,行政隸屬、政府投入不變,以價值導向推動縱向有機整合。

  資源下沉是一項實實在在的利民惠民政策,衷心感謝國家衛生健康委、省衛生健康委等各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在未來工作中我們一定會繼續探索,不斷前進,向老百姓交上滿意的答卷。

  謝謝。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下面,請金寧同志介紹長興縣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典型經驗做法。

  長興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金 寧

  各位領導、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謝大家對於長興醫改工作的支持和關注。

  近年來,長興縣通過“雙下沉、兩提升”、縣域醫共體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等重點舉措,初步實現了“體系整合優質高效、三醫聯動緊密有效、信息支撐落實見效”的改革成果,獲得了落實國務院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真抓實幹成效明顯表彰激勵縣等榮譽。2018年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基層就診比例提升到67%,第三方測評羣衆滿意度達到92%。

  主要做法如下:

  一、對上借勢,利用“雙下沉、兩提升”做強縣級醫院

  按照“精準下沉、精準提升”的思路,由縣政府主導,三家縣級醫院全部和省市大醫院建成了不同形式的醫聯體。縣人民醫院納入浙醫二院醫療集團,實行“一張發票”管理模式,建立了15個教授級專家工作站、5大診治中心;縣中醫院與安徽中醫藥大學、浙江省腫瘤醫院分別合作共建。通過傳幫帶,累計建成市級以上重點學科22個、省縣級龍頭學科8個、市級基層特色專科10個,目前每天都有20餘名上級專家在長興坐診帶教,縣域醫療能力大幅提高,三、四類手術佔比提升了17.5%,縣域外就診佔比從32%下降到10%以內,醫保基金收支平衡。

  二、對下整合,開展醫共體建設實現從縣級強到縣域強

  圍繞“發展共同體”,建立分別由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牽頭,兩大醫共體集團、一個管委會爲基本框架的管理體制,所有鄉鎮和村醫療衛生機構法人全部由醫共體集團院長擔任,全力推進縣鄉機構“一家人”、人員使用“一盤棋”、財務管理“一本賬”。

  圍繞“責任共同體”,制定主管部門、醫共體集團和成員單位“三方權責清單”,指導醫共體集團成立八大中心,實行在人員、財務、物資、醫療業務、健康服務、黨羣、醫保和信息八個方面的統一,促進縣鄉醫療機構文化理念上下融合的運行機制。

  圍繞“利益共同體”,統籌考慮醫共體內縣鄉村三級醫療機構運行,累計投入近13億元,對全縣醫療機構進行新建、改建和標準化建設;每年對醫療設備購置專項補助超過1000萬元;實行面試進編、購房補助、生活補貼和縣招鄉用、定向委培、師徒結對等人才引育政策。發揮考覈引導作用,加大醫共體建設關鍵指標在考覈中的權重,結果與政府補助、人員待遇掛鉤,統一委派總會計師,醫共體運行不斷緊密。

  圍繞“服務共同體”,制定全縣分級診療疾病目錄,建立醫共體遠程診療、雙向轉診、資源共享、人員互動等機制。近5年基層門急診人次增長了近100萬人次、出院人次增長了4.2倍,基層增幅連續3年超過縣級,2018年基層手術量同比提升57.12%。

  三、對內聯動,深化藥、價、保等綜合醫改做優服務效能

  在改善醫療衛生服務行動中,深入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把“智慧醫療”貫穿於院前、院中、院後服務全流程,累計投入8900餘萬元建成區域信息化平臺,羣衆就醫體驗和感受明顯改善,30分鐘以內可以分時段精準預約就醫,自助掛號、診間結算佔比超過了50%,每天近千人享受“診間可結算、離院再支付”的新體驗;“基層檢查、上級診斷”的檢驗檢查模式和區域影像雲項目已覆蓋全縣,兩項措施惠及患者60餘萬人次,年均節省就醫費用超過3500萬元。

  在藥、價、保等聯動改革上,推進藥品耗材聯合採購和規範使用,藥品採購平均單價下降11.89%,每年減少支出4500餘萬元。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對門急診診查、住院診查、等級護理3項收費進行上調,同步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實行醫共體內總額預算、結餘留用、超支分擔的機制,對133個病種推行臨牀路徑規範管理和按病種支付改革。改革以來,醫療服務收入佔比從23%提升到29%以上,門診和住院均次費用增幅控制在3%左右。

  服務永無止境,改革始終前行,長興將在國家、省、市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和長興縣委縣政府的重視支持下,全力推進縣域醫共體建設,爲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新體系,辦好人民滿意的衛生健康事業貢獻長興經驗,謝謝大家。

  主持人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

  宋樹立

  下面,請朱琛瑤同志介紹海鹽縣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新機制的典型經驗做法。

  海鹽縣衛生健康局局長

  朱琛瑤

  各位領導、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根據會議安排,下面由海鹽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新機制工作做一個介紹。

  作爲浙江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改革首批試點之一,近年來,海鹽縣按照“保障與激勵結合、管好與放活並重”的改革思路,積極探索、穩步推進,建立起“專項補助與付費購買相結合、資金補償與服務績效相掛鉤”的補償新機制,基層醫療衛生髮展新動能得到增強,達到了“政府合意”“醫院願意”“醫生樂意”“羣衆滿意”的多方共贏良好局面。

  一、保障是根本,讓政府責任實起來

  補償機制改革的原則是堅持公平與效率統一、存量調整與增量引導結合,壓實政府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體責任。一是“保基本”。對符合政府規定的基本建設、設備購置、信息化建設、人員培養培訓經費、基本人員經費等項目支出實行財政專項補助;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的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和對口支援任務等指令性工作任務,按定項定額購買的辦法給予補償。二是“守底線”。設置購買上限,對基本醫療服務當量增長幅度進行合理控制,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超過規範要求的不予購買,防止“過度服務”。財政設立500萬元改革風險金,積極緩衝改革風險。三是“穩增長”。建立財政保障增長機制,改革以來,縣財政對基層機構的補助資金總投入從改革前2016年的1.16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1.93億元,增幅達66.37%。

  二、激勵是核心,讓機構效率提起來

  補償機制改革的核心是引入市場機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激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多勞多得、優績優酬”。一是明確“買什麼”。對基本醫療服務,由醫保基金和患者個人按規定的支付標準付費購買;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由政府統籌整合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和經常性收支差額補助,採用標化工作當量法,按覈定的單位當量價格進行購買。二是規定“怎麼買”。以一個普通門診服務15分鐘爲一個標準工作當量,根據服務標準、人力成本、資源消耗、風險和難度等因素,確定每項服務的標化工作當量,並規定其“規格”和取數標準。比如規定規範管理1個高血壓患者算10個標化工作當量,使基本公共衛生資金從“打包補助”轉爲“按量購買”。三是覈定“如何算”。海鹽縣確定年度購買服務當量單價(10元),標化工作當量項目53個,財政購買資金按“年度預算、分期預付、次年結算”。全縣9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總工作當量從2016年到2018年增長了20.7%。海鹽縣基本公共衛生考覈連續三年名列省市第一,所有基層醫療單位診療量逐年增加。

  三、管好是關鍵,讓服務質量優起來

  補償機制改革的關鍵是利用大數據實施精細管理和精準評價,促使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做實做優服務。一是建平臺。海鹽縣先後投入8000餘萬元建成區域衛生信息化平臺,形成以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爲核心的衛生數據中心,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補償機制績效考覈系統,實現系統自動抓取工作當量數據和輔助審覈監控數據。二是通信息。電子健康檔案、區域HIS等應用系統城鄉全覆蓋,預約轉診系統多級應用,縣、鎮、村三級診療、體檢、輔助檢查、簽約服務等信息實現實時調閱和互通共享。三是強質控。藉助大數據工具和人工隨機抽查,建立服務質量責任追溯制,對不規範的服務量按覈查比例予以覈減,2017年、2018年分別覈減30萬和4萬當量,並對考覈中發現的不真實服務追溯到人,使“質量第一”成爲基層提供服務的生命線。

  四、放活是動力,讓醫生待遇高起來

  補償機制改革的動力是放活績效工資政策,落實“兩個允許”,提高醫務人員待遇,實現從“要我做”轉爲“我要做”。一是放開限制。打破績效工資比例,基層醫療衛生事業單位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比例達到了4:6,甚至更大,加強了績效考覈指揮棒的作用。二是明確獎勵。設立醫療衛生服務效益考覈獎,明確基層機構在年度工作和項目績效考覈中得分在950分以上的,可在本年度收支結餘的50%內計提效益考覈獎並進行內部分配。三是突破總額。明確醫療衛生服務效益考覈獎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經費不納入績效工資總額。9家基層機構醫務人員年均收入逐年增加,2018年職工年平均收入超過14萬元,比改革前增長25%。

  謝謝大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