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成长与家庭体制间的冲突:《皮克青春》 

也许成长就像是一道数学证明题,在解题的时候,大部分的人照著既定的标准答案前进,也许在求证的过程中曾经感到困惑,却努力回想正确的步骤,接著停下脚步,回头修改不属于正确解答里该有的部分,最后完成了这道成长的课题;但有少数的人,在求证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却深信可以用其他方法来完成,最后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 

「我觉得回过头来看,青春好像也没有所谓的绝对,虽然你去做了也不一定会有什么改变,但假如你没有给自己一次机会去试,那就永远不会知道,走过了,它在你的生命里,至少多了一个特别的经验,我觉得这种冒险,在人生里面是值得尝试的。」---陈大璞导演

皮克青春剧照-18.JPG  
无法摆脱的宿命
《皮克青春》是融合青春成长故事与世代之间冲突的题材,故事描述一个拥有音乐天分的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和家庭体制对抗,在这当中,尤其著重于父子间一代代的纠葛。

导演拍这部电影主要陈述一个概念,父子关系其实就是一种宿命。在历史上可以看到,父子之间的纠葛一直存在于我们社会当中。说穿了,其实就是扮演的角色不同,对父亲来说,也是一种矛盾的心态,一方面是对大环境的妥协,另一方面是人生的历练比较足够以后,开始会替小孩担心,于是主观的认定,那个冒险的过程,当然风险越小越好,但是当风险越小的时候,青春就会变的越平凡。所以这个问题永远都存在。即使形式上不太一样,但是根本问题会是相同的,只是大家必须在这个体制里面去找适合自己的方向。

「笼中鸟」的意涵
电影很贴切的把家庭给具像的比喻为「笼中鸟」,用来传达家庭对个体的牵绊,这个牵绊,主要是受到中国自古以来传宗接代的观念影响,为了确保传宗接代的完整,于是就会对个人的发展有所限制,用笼子形容只是导演的一个说法;但反过来说,家庭给孩子的保护,从整体来看,相对的会比较有效率。

导演也强调,他不认为所有的家庭都是笼子,即使家庭里面常常会有这些冲突,但是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于父母对孩子的关心,虽然用的方式并不是小朋友所期待的,只是如果把它想成一个平等关系,对父母来讲,小朋友做的事情可能也不是他们期待或放心的。而亲子冲突最怕的就是,家长的关爱对小朋友来讲是压力、是无法承受的,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就是相互沟通,沟通的时候就会看到不同的观点,或是建立出彼此可以接受的方法。

 勇敢面对自己的「青春」
青春,总是让人怀念却也让人特别遗憾,时常想到,好几年前的那个瞬间,或是老梗的说,许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如果身边的人愿意支持、肯定,或是自己能再多一分执著,多一点的勇气,可能,那个夏天就不会是最后一个夏天…

《皮克青春》里面,男主角的父亲,也就是张克帆演的角色,在年轻的时候也想玩音乐,也想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不过后来在爷爷的坚持下,还是乖乖回来念书,准备继承家里的职业,平稳面对往后的人生。

导演说,在一般人看来,张克帆年轻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他是为了之后可以稳定的生活,也给自己亲人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不过可惜的是,他心里面最原始的想法并没有去实践,没有做当然就不会有结果,等到过了那段岁月,步入中年之后,才完成了年轻的时候,最想做的事情,不过在此同时,心理的情感却变的复杂,你会发现你年轻时期的梦想,已经确定随著那段时间离开了,心理面遗憾的想法并没有因此补回来。所以拍这部电影,一方面是觉得青春就是要勇敢的去尝试,另一方面也希望大家诚实的面对自己。

 
皮克青春剧照-20.JPG    

最重要的一块拼图-曾宇谦
电影中最重要的角色莫过于男主角阿森,为了这个角色,剧组去各地寻找这位小提琴少年,虽然有一些导演中意的人选,但始终找不到最符合导演心目中理想的人,后来透过网路找到了这位,被远见杂志列为最年轻的「新台湾之光」曾宇谦。

「其实当时,宇谦有申请到一个韩国的奖学金,但后来想了一想,宇谦确定以后会做一个音乐家,奖学金的机会也许明年、后年都还有,但是拍电影,又刚好是这样的题材,以后应该不会有。加上他对拍片很好奇,所以就觉得自己应该尝试一下,其实这些特殊的经验,对演奏的人也很重要,这对他们演奏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皮克青春剧照-17.JPG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还请来了资深演员石峰和王满娇,导演很佩服他们可以将剧本写出来的对话,转变成自己的话,让剧中人物更加鲜明且写实;也很感谢他们对剧组的体谅,虽然台湾电影在几年前并不是很好,不过他们对电影还是很有热情。

台湾电影的未来?
今年国片当道,动辄票房突破千万,甚至破亿票房的国片也出现了四部,关于国片今年票房爆炸性成长的状况,导演认为,其实一年是没有办法做出什么判断,但是台湾电影会有这一年,至少是前10年累积下来的能量,因为热爱电影的人一直没有放弃,我很幸运能找到中影公司来投资这部电影,身边还有很多想要拍电影的朋友,企划都已经获得新闻局辅导金的补助,但就是资金还无法到位,其实是有点可惜。但只要持续在这个行业里面努力,大家一起坚持下去,那未来一定是会很美好的。

导演接著感叹的说:「其实在高中的时候,大家都满喜欢看国片的,只是后来片子比较艰深,跟观众的沟通比较没有那么多,观众就慢慢离开了,毕竟太作者论的东西,看起来会比较辛苦。其实像香港这么小的地方,他们港产片的量还是很足,因为香港人会看港产片,今天如果台湾人也看台湾片,自然就是有市场,如果自己人都不喜欢看,政府拿再多的钱补贴也没用。」

皮克青春剧照-5.JPG  

重新对青春想像
小时候,父母总希望我们多方面尝试,他们带领年幼的孩子进入音乐、绘画、体育、舞蹈等各式各样不同的世界,然而,却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把这些我们曾经视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梦想抽离,国中毕业考高中,高中毕业了考大学,大学毕业,出社会就准备考高普考,现实与梦想的冲突,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不同的角落上演著,或许也是因为大家的记忆里,都有某些部分的重叠,也因此,在谈到青春这个题材时,永远都会勾起观众的共鸣。

陈大璞导演:「可能是因为自己青少年的时候,过的比较平凡,所以现在会希望对那段时期再多一点的想像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