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加州大學一項新研究讓寶爸寶媽們打消在公路旁買房的念頭。

  居住在公路附近很危險,父母經常爲孩子們的安全提心吊膽,然而更糟糕的是,近日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居住在主幹道旁的孩子溝通能力竟比普通孩子更差。

  研究人員給孩子們做了溝通能力測試,結果顯示,住在主幹道附近的兒童比住在其他地方的孩子分數更低。

  這項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加州大學摩薩德分校公共健康系的副教授Sandie Ha說:“我們知道住在主幹道附近,比如,州際公路或國道旁,意味着童年生活時刻被嚴重的大氣污染所籠罩。”

  研究表明,與居住地遠離公路的兒童相比,從出生起就居住在公路附近的兒童在童年中期智商較低,視動統合能力較差。

  事實上,許多美國兒童居住在主幹路附近。據估計,在美國北部的大城市中,有30%到45%的人居住在距高速路或主幹道0.3英里(大約500米)以內的區域。因此,Sandie和她的同事們進一步研究了居住地與兒童發育之間的聯繫。

  他們研究了超過5000名兒童,讓他們填寫年齡與發育進程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發展狀況的評估:運動機能、溝通能力、個體社會技能和解決問題能力。

  同時,他們還測算了這些兒童的居住地與主幹道之間的距離。主幹道指的是州際公路或國道,不包括鄉村公路。

  基於這些數據,研究者們估算出每一個孩子接觸了多少道路交通環境污染物,即臭氧和可吸入顆粒物 (PM2.5)。

  臭氧會影響肺部功能,導致呼吸道肌肉的收縮,而PM2.5顆粒物比人的頭髮寬度還要小30倍,它會對肺部造成刺激,有可能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心臟問題。

  經過分析,研究者發現在1329名兒童中,大約有23%在調查中成績都不及格。

  Sandie說:“我們發現,與遠離公路的兒童相比,住在主幹道附近的孩子在3歲時出現交流能力發展遲緩的機率要多出兩倍。住在主幹道附近指的是那些居住在距主幹道500米以內的兒童。”

  Sandie補充道:“我們還發現,高濃度大氣污染(尤其是臭氧)會影響準媽媽腹中胎兒和年齡較小幼兒的正常生理髮育。接觸大氣污染與兒童發育遲緩有關。”

  此項研究於近日發表在《環境研究》(Environmental Research)雜誌上。

  Sandie進一步補充道:“與出生前接觸污染物相比,出生之後接觸空氣污染對寶寶的影響更大。” 如果幼兒長期暴露在高濃度的臭氧中,他們8個月時出現某種領域發育遲緩的風險會比常人高3.3%。24個月時,測試不及格的風險爲17.7%。30個月時,測試不及格的風險爲7.6%。

  她說:“我們還不清楚其中的原因。”

  她和同事們推測,可能是因爲寶寶在孃胎裏會受到母體的保護。母親的身體防禦機制比寶寶更高級,可減輕大氣污染對寶寶的傷害。

  交通引起的大氣污染如何導致兒童發展遲緩?這個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該研究在紐約北部地區進行,那裏的大氣污染相對較少。如果他們在污染較嚴重的地區,比如加州中部,進行相同的研究,是否會有更加明顯的結果?

  格拉斯哥大學講師Breda Cullen說,這項研究的優勢在於研究對象的數量較多,分析了多種不同類型的數據(包括離主幹路的距離以及對污染物的監測)。

  然而,Cullen也指出,該研究並沒有囊括可能會影響兒童發展狀況的所有社會人口因素。

  她提到:“如果他們能把這些因素都納入研究範圍,與主幹路的接近程度和兒童的發展狀況之間的關係可能就沒有那麼明顯了。”

  因爲對大多數孩子來說,接觸污染的程度即便很高,也與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研究者運用的測量方法或多或少都誇大了風險增加的程度。她說:“在他們的報告中,即便是接觸大氣污染最多的參與者,他們發育遲緩的風險其實也很微小。”

  在Cullen自己的研究中,她發現對中老年羣體來說,接觸較多的戶外顆粒物和二氧化氮會影響他們的反應速度和記憶力,但這種影響其實極其微小。

  城市交通日日夜夜無比繁忙,這也意味着其帶來的污染與城市外主幹道旁的污染程度相差無幾。然而,這二者之間還是有區別的,Cullen解釋道:“他們不是完全相同的,因爲在城市裏除道路交通造成污染外,還有其他大氣污染來源。” 其他污染源包括垃圾焚燒和煙霧。

  最後,Cullen指出,這項新研究得出的較高風險實際上“微乎其微”的。即便如此,他還是認爲“該研究包括的風險因素與很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進行這項研究還是很有必要的。”

  原文來源:CNN

  原文標題:

  Children who live near major road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developmental delays, study say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