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本人基於《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案例解析(2017)》中政府補助的學習筆記,截圖均來自該書,侵刪。歡迎討論互相學習。


一、準則要點

1.判斷是否政府補助

經濟資源是否來源於政府這一點沒有難度,難度在於判斷無償性。在判斷無償性時,需要區分政府補助和收入。

  • 政府補助適用範圍: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政府補助適用範圍

  • 不適用於政府補助準則,適用於收入準則的情況:

不適用於政府補助準則,適用於收入準則的情況

如果誤把符合收入確認條件的資金確認為政府補助,一般都會表現為負毛利和一大塊營業外收入,財務沒有反應業務實質。從這一點也可以間接判斷政府補助確認是否存在問題。

2.判斷政府補助是資產相關還是收益相關

判斷標準很簡單,如果是用於構建或以其它方式取得長期資產的情況,屬於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其餘情況都屬於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混合的政府補助,能區分就分別記賬,難以區分計入收益相關。一般情況下,政府在發放補助時會規定用途,這種情況就按照用途進行判斷。如果沒有規定用途,無法判斷用途的情況下,可以根據補助的目的和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進行判斷,如:

3.政府補助確認與計量

  • 政府補助確認條件:

首先,政府補助大多數情況下在實際收到時確認,並且按實際收到的金額計量。特殊情況下,當批准補助和發放補助的兩個時點存在跨期時,尤其是涉及期後事項時,政府補助是否可以按應收金額進行計量並在批准當期進行確認,是確認和計量的難點。
  • 國際會計準則對政府補助確認的表述:

  • 案例:

4.搬遷補償的政府補助

搬遷補助是準則的補充,適用於因公共利益搬遷時收到政府的補償款。這裡與政府補助相同,需要判斷經濟資源來源於政府,但是這裡的政府更加狹義,只針對財政預算直接撥付。

  • 在收到款項後,先確認為專項應付款
  • 在搬遷過程中發生的損失、費用支出(收益相關)和新建資產(資產相關)進行的補償,應轉入遞延收益並按政府補助準則核算,結餘部分計入資本公積。
  • 相關說明:

二、會計處理

會計處理按政府補助類型(與資產相關、與收益相關)、按與日常活動是否相關、按會計核算方法(總額法、凈額法),一共分為8種情況。其中:

1.科目矩陣

  • 總額法和凈額法

總額法就是通過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在被補償的成本費用之外記一個收益;凈額法就是直接沖減成本費用。針對同一類政府補助,總額法和凈額法只能選一種。

  • 與日常活動相關的認定

補償的成本費用是營業利潤項目,或者與日常經營密切相關。

  • 科目矩陣

2.與資產相關&與收益相關
  • 與資產相關的會計處理:

先記一個遞延收益,再根據科目矩陣通過對應科目在各期攤銷。

  • 與收益相關的會計處理: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