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濁清

  古代“三鼎甲”中狀元第一,可爲何中探花,要比中狀元還高興呢?

  在古代是經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相信我們都聽過中狀元,中探花這樣的說法,而探花是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對位列第三的進士的稱謂,第1名爲狀元,第2名爲榜眼,第3名爲探花,三者合稱爲“三鼎甲”。

  在唐朝的科舉時就出現了探花,而到了北宋晚期,探花則作爲第3人的代稱,時至如今探花的稱呼人歷久不衰。而在古代,人們中探花之後,甚至比中狀元還要高興,很多人都不能夠理解,這究竟是爲何呢?

  其實在唐朝考中了探花之後,還會有隆重的慶典,其中一種就是在杏花園舉行探花宴,而對中探花的要求就必須得年輕英俊。一旦被選中之後,也就意味着你是一個英傑才俊,也是衆多人中最出色的一個,他們在人羣中穿梭,被人們所熟知。還會從這些中了進士的人中,挑選出年輕貌美的男子來當探花,中了探花的人自然10分的歡喜,由此來看,狀元自然沒有中探花那麼高興,正所謂萬花叢中一點綠,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如此突出誰不願意中呢?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一般探花的老婆顏值要高於狀元和榜眼的老婆,要知道狀元一般都是皇家指親,而探花的人家中,大多都是提親的媒婆。在衆多女子中挑選一位,自然要選一個自己中意年輕漂亮的女子,所以也就避免了皇帝指親時給自己選一個不知相貌又不喜歡的女子,從這方面來講,中探花要比中狀元高興的多。

  不知道對此你是否也認同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