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刀妹

 

90後的刀妹是家中的獨生女,刀妹的絕絕絕大多數同學也都是家裡的獨苗。「獨生子女」幾乎是90後身上一個鐵打的標簽。

 

但不少人都有這樣的感覺:一些80後可能還有哥哥姐姐,不少00後也開始有弟弟妹妹。

 

原因自然是計劃生育。其實對於人口的管控,新中國從建國初期就已開始。但中國的計生政策一直在調整之中,鬆鬆緊緊,左搖右擺。

 

1966年1月28日,中國政府決定實行計劃生育,中央和地方開始設立計生委。以宣傳節育為重點,控制人口過快增長。

 

刀妹就從這一天開始,給大家捋一捋這個中國人口史上最宏大的工程。

 

60年代: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

 

「晚、稀、少」,「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一個家庭有兩個孩子最理想」這些口號的提出,不是在70年代,而是在60年代。可以看出,當時的計生政策,以「二孩」而非「一孩」為目標,提倡晚婚也被納入進來。

 

這些口號雖然尚未見諸正式文件,但在計劃生育的民眾性宣傳已經多了起來。當時,三年困難時期結束,人口增長壓力陡增。1962年起,中國人口出生率開始補償性回升,1963年出生了將近3000萬人。1964年,中國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超過7億的總人口,已經比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2億人。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1張

所以,在「文化大革命」前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已經就計劃生育問題發布了大量批文和通知,說明政府已經下了推行計劃生育的決心。

 

在文革的動亂中,雖然政府並沒有改變態度,但是由於實施的社會環境已經不復存在,人口又開始盲目發展。1966年至1970年,5年間凈增人口超過1億人,每年依然有出生2500萬到2700萬人的高生育率。

 

70年代:控制人口的數量,提高人口的貭素

「你連人口增加都計劃不了,還搞什麼國家計劃!」1970年6月,周恩來這句話,敲響了計劃生育的警鐘。自此,人口計劃正式納入第四個五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

 

1973年,國務院計劃生育領導小組成立,牽動億萬家庭的計劃生育活動在全國範圍內開展。這段時間,「晚、稀、少」漸漸發展為「晚婚、晚育、少生、優生」的口號,形成較為明確的人口政策和計生方向。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2張

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計劃生育工作比起60年代的「放羊」狀態,已經開始趨於重視和嚴格。在此之前的人口控制政策,僅僅是國家鼓勵、媒體宣傳的節育。而在此之後,則是國家制訂指標,層層控制落實並限定育齡婦女的生育數量。

 

1977年到1978年,國民經濟發展計劃的中長期目標不斷被拔高。與此同時,人口也開始被當做沉重包袱,控制人口的目標不斷被拔高。當時的學者和決策者,都將人均國民收入低、失業嚴重、外匯短缺和糧食大量需要進口等問題,歸咎於中國人口太多上。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過高的經濟目標被壓縮了,過高的人口目標卻通過越來越強硬的計劃生育政策維系著。

 

80、90年代:只生一個好

1980年,是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的重要轉軌之年。當年9月,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計劃生育政策正式宣佈調整。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3張

 

總的來說,這個調整有三個重點:一是「一對夫婦只生一個孩子」從「提倡」走向了全面落實,不是嘴巴上說說,行動上可有可無的政策了。二是,之前的「最多兩個」現在就不要想了,城鄉不例外地開始嚴格管控二孩。三是,對於少數民族的計劃生育政策也開始展開。

 

這一階段,計劃生育工作開始更嚴格全面落實。1982年,「十二大」正式提出12億的人口目標,計劃生育被確定為基本國策。

 

在農村地區強制「一孩」的難度可以想像。基層的計劃生育幹部夾在中間,不擇手段、粗暴對待民眾、違法亂紀等新聞不時爆出,新政策陷入窘境。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4張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5張

 

到了1984年,政府調整了方針,開始「開小口、堵大口、煞歪口」的新政策。我們認識中的「農村獨女戶可生二胎」的政策,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實施的。

新世紀:逐漸放開

到了新世紀,大陸的人口問題發生了變化,社會老齡化、勞動力問題越來越大。國家漸漸放開二胎,社會上議論全面放開生育的聲音也此起彼伏。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6張

2013年啟動實施一方是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的政策,2015年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

 

2019年生肖郵票上現三隻豬寶寶!這是要生三胎的節奏嗎?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7張

 

爭議

網上有很多對計劃生育質疑的聲音。刀妹覺得,在中國,計劃生育政策經過了「文革」和改開兩個時期雙重考驗。那麼,它在較長時效內的正確性,應該是上了保險的。

 

計劃生育的實施是坎坷的,就像經濟發展的道路也並非一帆風順。

 

穩定後的計劃生育政策,基本上可以概括為「胡蘿卜加大棒」:胡蘿卜是給獨生子女光榮證、對他們及其父母一些優待;大棒則是對超生的罰款、對城鎮體制內職工影響尤甚的就是丟飯碗。

 

計劃生育的確起到了歷史作用,它讓中國渡過了計劃經濟發展轉型瓶頸期的人口壓力,為社會的穩定起到了巨大作用,也為改革開放減少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刀妹在網上看到資料稱,按國家統一的測算標準,少生100多萬人相當於增加80多億元的GDP總量;可為家庭節約撫養成本200多億元;為國家和社會節約撫養成本600億元;按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人均0.8畝耕地警戒線計算,可節省耕地80多萬畝。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8張

 

計劃生育其實也不僅僅是少生,還有優生。如果說計劃生育的「少生」色彩正在淡化,「優生」的理念或許還應該留在前臺。

 

那麼計劃生育是否提高了人口貭素呢?刀妹從網際網路上看到的數據顯示,1985年中國4.1%的兒童未入國小,32.6%的國小畢業生上不了國中,60.6%的中學畢業生不上高中。而到了1993年,國小和中學降為3.2%和18.2%,高中則低於40%。也有論文顯示,1980年,在城市地區,強制一胎政策使孩子受教育的長度延長了0.3年。

 

這是否與計劃生育有關聯,學界尚未有定論。因為在實施計劃生育的同時,政府對教育的投資也是逐年增加,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一個重要的背景因素。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幹擾因素,比如大學的擴招等等。

 

當然,刀妹同時感受到,計劃生育政策之所以需要不斷調節,也是在全面認識國情的基礎上,必須做到不漠視微觀家庭的生育要求造成的。只有得到多數民眾的理解和擁護,計劃生育才能得以較為順利地推行。

 

從延續幾千年曆史的自由生育到計劃生育,從每個婦女平均生育5、6個孩子到不足10年就迅速過度到「只生一個好」。中國的人口政策急轉彎之下,民眾的生育觀念需要時間變化,這也導致計劃生育實施50多年,仍有人牴觸它。

 

如今,生育政策漸漸放開,而又有不少人因幾十年的「少生、優生」觀念,不願意多生孩子了。「單獨二胎」、「全面二胎」都沒能提振生育率。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9張

有人說,「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不願生」一個最為突出的理由就是「生不起」。這又成為了當今中國人口問題的一個新現實,同樣亟待經濟、社會雙重政策調整的努力。

 

(本文圖片及數據來源於網路,參考文獻:馮立天等,《50年來中國生育政策演變之歷史軌跡》)

朋友,你計劃生育了嗎? | 補壹刀 公眾號 第10張

往期精彩回顧:

委內瑞拉:兩輪飢餓中夾著查韋斯的黃金時代!

便利店下架小黃書,背後竟是日本淪落?

日本要成為監視中國的「第六隻眼」?

新版「星球大戰」計劃瞄上中國?咱走著瞧吧

曾被「赤色恐懼」籠罩的美國……

原來,他們是釣魚島沒收回來的罪魁禍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