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是達爾文《進化論》中的核心觀點,這句簡短而精闢的話道出了萬物生存的奧祕,即自然環境會不斷髮生改變,它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若想更好地生存,生物需不斷髮展與改變自己,從而適應自然法則,在自然中頑強生存。簡言之,在強大而殘酷的自然法則面前,只有適應者纔會被選擇,其他生命將逐漸被淘汰。

  據資料記載,地球誕生於46億年前,在經歷了約16億年的成長後,地球初具孕育生命的能力,它開始孕育細菌、藻類等結構單一的微生物。時間來到距今約500萬年前的某個特殊時刻,地球終於成功孕育了第一代智慧生命——人類。據悉,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未曾培育過智慧生命,哪怕聰慧、堅毅如恐龍,堅持不懈努力了1.2億年,最後也未能如願演變成智慧生命。

  站在歷史時間軸上回望過去,我們會發現,人類雖已誕生500多萬年,但卻是在約20萬年前才建立起人類社會羣體。初步建起社會羣體後,人類開始鍛鍊自身各個方面的技能,直到距今約100年前,厚積薄發的人類一鼓作氣,最終順利邁入科技時代。如今,人類不僅熟練掌握鑽木、取火等初級技能,還掌握了製造航天、深潛等設備的技能,上天下海無所不能。

  按照人類如今的發展速度,若無意外,再過約100萬年,人類的生活將發生什麼變化呢?對此,科學家表示,現在,人類已成功研製初級機器人,未來,相信科研團隊還會進一步研發與改進機器人。再過100萬年,機器人或能助人類完成多種簡單繁瑣的工作,人類的大腦及雙手將從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投入到難度高、挑戰性大的事件中。

  從表面來看,發展人工智能有利於提升人們生活幸福感,但從另一角度來看,機器人過於智能化其實暗藏風險。當我們放心地將部分工作交由機器人時,我們的操作能力及與之相關的思考能力會逐漸退化。而且,人體細胞尚存在基因存突變的可能,那麼,調控機器人的編碼也可能會出錯。若出現機器編碼出錯的情況,機器人可能會搖身變成人類敵人而非人類助手。

  除人工智能外,科學家認爲,再過100萬年,人類的醫療水平將提高許多。到那時,衆多現如今的疑難病症或不再是死亡之症,醫學家或已找到解決方法,人體壽命或會有所延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