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椰樹牌椰汁因為2019年新換的包裝廣告,引起軒然大波。

事情還捅到了海口市工商管理局,工商局就椰樹集團涉及發布低俗廣告正展開調查。

在我們的傳統認知裏,發布低俗廣告,還被立案調查,這必然將損害企業品牌形象,對企業經營造成不良影響。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未必。

百度搜索指數上看,2月12日—2月14日,品牌詞「椰樹牌椰汁」的搜索熱度暴漲,達到以往的10倍左右。

微信指數也是同樣的趨勢,2月12日—2月14日,關鍵詞「椰汁」的指數數據最高達到了3百萬,是以往的37倍。

椰樹牌椰汁的品牌曝光量,藉助這件事情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人說,光憑這個數據,這個引發輿論海嘯的廣告至少給椰樹節省了幾十萬的營銷費用。這並非虛言。

當然,有人會問,雖然得到了海量的品牌曝光,但是這畢竟是負面新聞,與品牌曝光相伴隨的是偏負面的品牌聯想,這難道不會損害椰樹的品牌形象和聲譽?

誠然,有部分網友反感那則廣告,但是到目前為止並沒有集中的負面評價,更多的人抱著喫瓜的心態。更何況還有相當一部分直男網友為椰樹鳴不平,表示很喜歡這個廣告,並不覺得哪裡低俗。

最重要的是,這隻廣告,雖然低俗,但並不影響椰樹品牌的核心價值。這個核心價值是什麼,就是椰汁的口感和品質。消費者認可其口感和品質,只要守護好這條底線,這場輿論風暴就不會對椰樹造成根本性影響。

事實上,品牌因廣告內容不當而引發的公關危機變得越來越普遍,而大眾情緒對這些話題的寬容度似乎正在逐漸提高,這其實也為企業進行負面營銷提供了友好環境。

椰樹這次是歪打正著的走了負面營銷的套路。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行千里」。負面新聞相對於正面新聞,天然具有易傳播的屬性。因此,很多企業逐漸認識到負面新聞的炒作價值。

通過製造負面事件,利用負面消息更易傳播的屬性,趁機低成本地實現品牌傳播的目的,這種營銷策略就是負面營銷。

說到負面營銷,近幾年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就是神州專車的「Beat U」系列廣告。

在這隻廣告中,神州專車邀請了多位當紅明星,對當時如日中天的優步發起直接攻擊,質疑其專車模式不安全。

這一系列廣告投放出去後,引起了極大爭議。而這場營銷的真正高明之處還在於,故意將海報的文案埋下一個供用戶吐槽的點——「怪蜀黎」。

果然,這個錯別字被識破後,很快就引爆了二次傳播,火上澆油的將該事件推向高潮。

儘管這支廣告引來罵聲一片,甚至被評為年度最失敗的廣告營銷案例。但是喧囂背後,神州專車的品牌關注量卻得到了幾何倍數的增長。其單日新增用戶同比增長10倍以上,單日訂單量同比增長5倍以上。並且經過這件事,神州的「安全專車」品牌定位深入人心,並且迅速和滴滴、優步形成了三強鼎立。

操盤一場負面營銷,猶如火中取栗,風險很大。但是一旦成功,往往就會引爆品牌傳播,使用戶迅速建立起品牌認知。這吸引了很多人前僕後繼製造了一個個成功或失敗的案例。

如何操盤一場負面營銷?縱觀那些成功的負面營銷案例,如神州專車的Beat U廣告、寶潔的「The Best Men Can Be」廣告」、京東的罵戰營銷等等。

有兩點是共通的,這兩點無疑也是一場成功的負面營銷所要堅持的準則。

一、不涉及品牌的核心價值

對於椰樹牌椰汁來說,保證椰汁良好的口感和品質,就是它的核心品牌價值。

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拿椰汁的品質做文章,如散播謠言:椰樹牌椰汁某成分可能致癌。那麼引起的輿論風暴估計要比這次猛烈得多,但是這個謠言對於椰樹品牌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後續就算權威機構向公眾證實了椰汁的安全性,消費者在進行決策時,也難免心存疑慮。

品牌的核心價值是品牌的護城河,拿品牌的核心價值做文章,這無異於自毀長城。一場成功的負面營銷非但不能涉及品牌的核心價值,更是會盡量去傳播產品的賣點。

二、傳播產品賣點

負面營銷之所以能引發輿論風暴,在於它很容易喚起消費者的情緒。人是情緒的奴隸,當一場負面營銷通過喚起消費者情緒,引發激烈爭論,這場負面營銷就成功了一半。而當情緒消退後,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是什麼?這纔是負面營銷成功的關鍵。如果熱鬧過後,只剩一地雞毛,用戶對品牌仍一無所知,那這次負面營銷就很難稱得上成功。

所以,負面營銷應該緊跟產品的賣點。

只有緊跟產品的賣點,這場負面營銷才會有一個落腳點。上文中提到的神州專車就將這一點發揮的淋漓盡致。

神州專車的品牌定位是「安全」。所以「Beat U」廣告的套路,就是通過抨擊優步「黑專車」,來宣揚自己的「安全」定位。當網友就這件事進行激烈討論時,神州專車的「安全」定位也潛移默化植入用戶的品牌認知之中。

最後,總結一下,什麼是負面營銷?通過製造負面事件,利用負面消息更易傳播的屬性,趁機低成本地實現品牌傳播的目的,這種營銷策略就是負面營銷。怎麼玩轉負面營銷?其實沒有固定的套路,可以遵循兩條準則:不涉及品牌核心價值和傳播產品賣點。

在這個隔三差五就爆出來一則負面新聞的時代,輿論對於品牌的容忍度正在逐漸提高。因此儘管存在一定風險,但負面營銷也不失為一個品牌運作的可取手段。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