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所謂自卑,是人們虛設的一種自我否定。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瞧不起自己。

  很多人因爲自卑不敢表現自己,總是喜歡逃避問題,終日陷入悲觀自厭的狀態。

  但是人爲什麼會自卑呢?

  心理學上對自卑的解釋是:

  由於與合理規定標準或其他刺激物比較有差距,而產生了評價差異,從而導致的主觀低落、悲傷等負面情緒。

  我們來好好分析一下這句話:

  首先可以看出來自卑源自於比較,通過比較發現了自己的不足,進而產生了自卑。

  這種比較可能來自於你自己,有可能來自於周圍的人。

  從我們生下來那刻起就開始與其他人作比較。

  比如父母爲了讓我們養成良好的習慣,會用“別人家的小孩”來刺激我們。

  不停的跟你說,誰誰學習成績好,誰誰嘴甜會說話,還有誰誰主動做家務等等。

  這都是拿你的不足跟別人的優點比,有的父母總是自以爲只有這樣才能刺激孩子進步,這是個巨大錯誤!

  而當你習慣了這樣的比較模式,即便你已經遠離了原來的環境,沒有了這種被迫比較,你自己還是會不由自由地繼續沿用。

  所以有的人不管實際上有多優秀還是會自卑,原因就是:

  總有其他人在這方面或者另一方面比你做的更好,你總會有一種“比不上”的感覺,繼而引發更大的無力感和自卑感。

  除了這種直接的比較,還有一些隱晦的,比如說給你起帶有侮辱性質的綽號。

  這在學生時代很常見:

  身材比較矮小的人被叫“霍比特人”或者直接就被叫“矮冬瓜”;

  長得比較胖的被叫肥豬;

  甚至有的女生因爲發育比較好被叫奶牛……

  這些綽號也許有的是無心之舉,但更多的卻是故意爲之的羞辱。

  而被羞辱的人每天面對這樣的言語欺凌如何還能正確的看待自己呢?

  他的自信就在這欺凌中被無形的摧毀了。

  2

  我們常說自卑跟敏感是一對雙胞胎。

  不是自卑的人想要這樣的敏感,而是這些傷害讓他們變成了驚弓之鳥,他們要小心翼翼的試探別人對他們的態度,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護自己。

  而與什麼作比較這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是採用一個標準參考。

  比如顏值,身高,成績,能力等等,這個標準相對而言比較穩定而且爲大衆所接受,但也正因如此,如果你的自身條件不及這個標準,就會產生低於大部分人的自卑感。

  比如身體有缺陷的人,即便沒有人說他自己也會意識到這一點:

  “爲什麼我跟大家不一樣?”

  這個疑問可能會伴隨他一生。

  還有的人採用的是非標準參考對象。

  比如你身邊的某個人,自卑的人往往沒有測量自己的尺度,總是以別人的尺度測量自己。

  所以當你所選擇的參考對象表現良好時,就會顯得你比較差勁了。

  除此之外,這個非標準參考對象也可能是你理想中的自己,理所當然的覺得自己應該更好,導致你回去追求不切實際的幻想。

  可迴歸現實總不會那麼一帆風順,這時你性格中的不利因子,就會促使你做出與理想中自己不一樣的選擇,或許是懦弱逃避,或許是衝動行事,隨之徹底崩盤。

  總而言之,自卑是一種“比較——評價——刺激”連鎖機制所產生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