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表現感覺是被他人喜歡的時候,我們就會更樂於表現,而當我們的表現感覺是被他人嫌棄的時候,我們則會更難於表現。這種感覺是過去的經驗,也會以畫面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腦海里,影響我們對事物的判斷和反應。比如一個有社交障礙的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經驗性的感覺他人忽視、厭惡自己,從而迴避、厭惡和抗拒他人,而當他人感覺到自己被他迴避、厭惡、抗拒之後,也會厭惡和抗拒他,就使他更加的感覺到自己是被他人忽視、厭惡的,也就更加的迴避、厭惡和抗拒他人。就會表現的自卑、膽怯、緊張和不自然,又會為自己的表現感到羞愧和內疚,並且更加確信自己是一個不好、有著某種缺陷的人。

自卑和恐懼,是後天形成的,是受到家庭教育和生活經驗的影響。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有著與生俱來的自信、樂觀和勇氣。而當他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一次次的被大人們忽視、拒絕和否定之後,他便開始「認識」到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是不好的,自己的表現也是被他人厭惡的,他就會變的內向,不願意也不敢展示自己。如果一個小孩性格內向,見了長輩不打招呼,並且還會迴避、抗拒,這並不是這個小孩的原因,而是大人的原因,在這個小孩的感覺裏,他是不被大人認可和喜歡的,甚至自己還是被討厭和嫌棄的,因此對大人產生迴避和抗拒也就是正常的。

特別是一些女孩,受到重男輕女的傳統觀唸的影響,一出生就會讓自己的長輩們失望,女孩的母親也會受到連累,隨後總是會感受到長輩們有意無意的嫌惡,自卑的種子就此埋下。這樣的家庭一般還會想要再生一個男孩,並且會把更多的愛和期望放在男孩身上。這些女孩子在以後,要麼竭盡所能的討取大人們的歡心以求被愛,要麼就會對自己和他人感到失望。所以很多女孩子更容易感到自卑和缺乏安全感,更渴望依戀和控制關係。也有的女孩子反向形成為特別獨立、堅強的個性,拒絕親密接觸。

而男孩子因為從小被周圍的人賦予了太多的關心和期望,又因為社會對男性的種種期許和要求,不允許自己有軟弱的一面,如果自己表現出無能、膽怯和退縮,也會更加自卑和恐懼。

小的時候,我們要靠長輩們的給養才能活下去,所以長輩們對我們的情感和態度就特別重要,這也會導致我們特別在意他人的看法,生怕自己說錯話、做錯事會讓他人不高興,因為他人的看法曾經事關我們的生死,如果他人不高興我們就會非常恐懼,這種感覺就還比一個小孩因為犯了錯誤要被父母丟棄一樣。

這種內心的自卑和恐懼,經過長時間的發酵和泛化,還有可能衍生出被關注、監視、評價和傷害的焦慮與恐懼。並且也會發展出對他人的懷疑、迴避、厭惡、抗拒和失望,自己的不滿、委屈、怨恨和憤怒演變為對他人的敵意。又因為個人的道德感過強和對被他人懲罰或報復的恐懼,再加上對自己和他人、對控制環境和事物的發展變化失去希望感,產生對相關人事物的焦慮、恐懼、迴避、退縮、不滿、委屈、抗拒、怨恨、憤怒、失望和敵意,引發社交迴避或恐懼、廣泛性或急性焦慮、思維或行為強迫、疑病、悲觀抑鬱等身心癥狀。比如一個人見到對自己重要的人就會緊張、不自然,出現社交迴避和恐懼的癥狀。再比如一個人總是擔心自己會犯錯、失敗、中毒、感染、生病、發瘋、失控或死亡,出現焦慮、恐懼或疑病的癥狀。再比如一個人突然感覺自己被遺棄、面臨死亡、失去控制能力和希望感,出現驚恐發作的癥狀。再比如一個人為了迴避自己內心裡的焦慮和恐懼、恢復控制感,而反覆求證、確認、詢問、思慮或檢查,產生相應的強迫癥狀。再比如一個人為了表達自己內心裡的渴望、怨恨、憤怒和抗拒(這些都是不被理解和接納的)而反覆洗滌,試圖以清洗的方式擺脫衝突,演變為怕髒的強迫癥狀。再比如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對控制環境和事物的發展變化失去希望感,出現抑鬱的癥狀。更嚴重的還會產生幻聽、幻視、關係和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癥狀。

有這些心理問題的人,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戀愛和婚姻中,也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環境適應不良,學習困難或有障礙,難以勝任工作,宅,無法和異性建立和維持關係,性生活冷淡,自慰成癮,各種看不慣,懷疑、批判、嫉妒和惡意揣度他人……也會不同程度的導致人品問題,如欺詐和惡意攻擊。嚴重的,還會經常處在一個敏感、易激惹的狀態裏,別人隨口說的一句話就可能導致自己情緒失控,進而自我壓抑或攻擊他人。日本有100多萬人(約佔總人口的1%)脫離社會活動獨自隱居,不參與社交和勞動,沉迷於網路,靠家裡面的供給和積蓄活著。

要改變現狀,我們首要先允許癥狀的存在,與癥狀的鬥爭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只會讓我們距離正確的方向越來越遙遠,在問題裏越陷越深。很多朋友曠日持久的沉迷於尋找方法消除癥狀,以為只要消除了癥狀,一切都會好起來,對內心裡真正的問題不聞不問。我們要從內心裡明白過來,我們本來(與生俱來)就很好。過去很好,現在很好,未來會更好。我們的自卑是他人施加給我們的,是他人長期的忽視、否定、拒絕、嫌惡、打罵把我們催眠成這個樣子的。是受到他人的影響,我們開始「相信」我們是不好的、是不配被喜歡的。過去我們年紀小、生存能力不足,需要仰賴他人的供給,所以他人對我們的評價才會那麼重要,我們才會相信他人對我們的暗示,並且會去討好他人以求施捨。現在我們長大了,具備了獨立生存的能力,能夠很好的保護自己不被傷害,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需求。從現在開始,相信自己,告訴自己:我過去、現在都很好,我未來會更好;我已經長大了,我具備了足夠的生存能力,我可以很好的保護我自己,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滿足自己的需求,我能夠被尊重。

在面對那些會讓我們感到緊張、害怕的人的時候,告訴自己:放鬆,平靜,我本來就是很好的,我不需要再證明什麼,也不需要再掩飾真實的自己,不需要再偽裝成別人喜歡的模樣,我完全可以做真實的自己,我真實的自己值得被他人看到和喜歡的;慢慢來,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他人現在之所以在關注我,很大的可能是,他是帶著善意的,他希望理解和接納真實的我,也希望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如果他是帶著惡意來看我出醜的,那我更要放鬆我自己,我是放鬆的、愉快的,就是對他最好的還擊。

對於具體的問題,我們可以運用想像預演的方法,想像出具體的情境,先看到自己內心的想法、感受、態度和自己的做法,充分認識自己問題的存在原理和形成原因,然後調整自己的想法、態度和做法,放鬆身心,適應情境,能夠起到接近於實踐的效果。比如:閉上眼睛,做幾個深呼吸,放慢自己,放鬆自己的身心,想像自己的老師或者領導站在自己身後,看著自己學習或者工作,感覺他比較陌生,並且也比較嚴苛,自己感到緊張、不自然,感覺他在監視自己,他在等著挑自己的毛病,他隨時準備的指責和羞辱自己,自己生怕會出錯,或者表現的過於緊張,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並且還會影響自己以後的切身利益。然後調整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他希望並且願意看到和接納我真實的自己,他希望我可以做更好的自己;我和他是利益共同體,我是他的學生或者下屬,我們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做幾個深呼吸,放慢、放鬆我自己,慢慢的、平靜的、自然而然的,平時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即使我有一些緊張和不自然也沒有關係,被自己的老師或者領導看著學習或工作,不管是誰都會有一些緊張的,這很正常;我願意假設我的老師或者領導是帶著善意來看我的,我感覺被他關注很舒服,並且放鬆而安心,我願意向他展示我真實的自己;如果他的確對我有所不滿,想要來挑剔我,我就要反省一下我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到位,或者他就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再或者我和他有矛盾,需要考慮怎麼緩和,或者直接換一個上級;我想給他留下一個好印象也是正常的,也是為了自己以後更好的發展,不過這種事情也不能操之過急,要慢慢的改善與他的關係。在一開始做想像預演的時候,內容要儘可能的豐富,最好細化到每一個想法和做法,等養成了新的習慣之後,這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這個也叫做反應模式,過去形成的有問題思維和行為習慣,可以通過學習、練習養成新的習慣(反應模式)而改變。

通過自我認識、認知調整、想像預演和生活實踐逐步累積成功的經驗,提升能力感、控制感、自信心和勇氣,相信自己和他人。不再害怕犯錯、失敗和丟臉,經歷的挫敗越多離成功就越近,人不是生下來或者現在、立刻、馬上就具備足夠的能力和經驗的,要給自己成長的機會。愛迪生髮明電燈的時候,失敗了八千多次,才最終找到適合做燈絲的材料,成為了舉世矚目的人。在此祝願,所有有著心理困擾的人都能夠擺脫心靈的枷鎖,重獲新生。


有自卑過,現在就沒辦法自卑了

自卑的原因跟大部分人一樣

急躁,片面,茫然或是攀比


當我看到每年的福布斯富豪榜出來時,因為我就算中一百次體彩大獎,還是離他們太遠。


以前體育課站隊的時候,因為身高不到170


時常會在比自己優秀的人面前感到自己不夠努力,不夠優秀,會有自卑感,再就是遇見自己沒把握做不好的事情時,就會沒有安全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