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很显然想要培养中学生综合的素质跟审美情趣,所以除了广泛出现在其他版本课文中的散文与说明文之外,还有不少讲述审美情趣的科普小品文。

  说起审美情趣,就不得不夸夸选入课本的几篇讲究建筑美学的说明文了。苏州园林和故宫的美,隔着千年依然让莘莘学子留恋往返,如果当年的圆明园没有被毁坏,描写圆明园的文章也应该可以进入中学课本吧,着实可惜了。

  总是被大家天天念叨的圆明园到底有多美呢?现在看到被被烧毁前的照片,还如同身处人间仙境之中,即使是现在的圆明园遗址,只能体现当年风采的一脚半点,还是横跨着时空海峡,在审美意趣的感召下,照耀着我们的灵魂。曾有幸选修过《中国建筑美学》,近乎所有学建筑美学,甚至是建筑学的国人,心中都有一份见不到圆明园美貌的遗憾。

  圆明园的美不仅仅在于建筑学的伟大成就,更在于人文艺术的巨大辉煌。修复图中巨大的喷水池,还有至今还没有被凑齐完整的圆明园十二兽首……在整个圆明园的艺术价值面前,宛如九牛一毛,沧海一粟。

  作为皇家的私家园林,圆明园历经几代皇帝不断地修缮完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更是源源不断地把当时天下的所能寻得到的奇珍异宝,如同传送机一样,源源不断地传送到圆明园里面去。

  多少在历史上让旁人捶地痛苦的真迹被根本不识货的帝国主义列强,宛若垃圾跟废纸一样堆在火里熊熊燃烧。多少大师穷尽自己一生的才气与能力制造出的精巧结构的建筑手法,那些本可以如同故宫一样作为北方园林的代表一样,写到建筑史,美学史,甚至民族史上的精妙结构……如同车轴前毫无反抗能力的螳螂一样……被活活烧死历史的尘埃里面。

  然后帝国主义的列强,当年的英吉利和法兰西的所谓绅士,肩并着肩,手里提着“文明棍”,傲慢而无理地一边呵斥我们的祖先为“野蛮人”,一边用“文明的手段”强抢属于我们的财富与人文瑰宝,狠狠地践踏我们先人数代人的努力成果。然后用他们沾满火药和我们祖先鲜血的手,逼着清政府签下一个又一个令人作呕的条约。圆明园的事情还不能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