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正在學,2018年「智能飛行器」很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熱點。

國內現在做智能無人機的創業公司厲害點的有億航,前天他們還剛試飛了一架不需要飛行員、可以載客一人和少量行李的智能飛行器,飛行器是載一人從指定點,飛行50公里,到達另外一個指定地點。它們宣傳視頻中也顯示了正在研發可以承載兩人的智能飛行器,並且億航也已經和迪拜政府合作,正在測試空中計程車服務。

大公司也有在做,比如美團,就在招聘無人機相關技術、管理、運營等人才,準備推出智能無人機送買賣;劉強東在2017年第四屆也表明他們已經在陝西等省份佈局了無人機送貨和無人機機場的項目,就在最近兩天京東還公佈了陝西全境的無人機試點,旨在為國家探索無人機物流標準。

而國外也有多家公司在做,比如uber推出了垂直起降飛行器,它們表示這款飛行器將在2020年全面投入運營;德國的Volocopter,它們在研發一架有18旋翼的雙座無人機,其獲得了戴姆勒公司3000萬美元的投資,被認為會引領迪拜航空航天業的革命性變革。

無人機領域的龍頭大疆沒有推出載人飛行器的相關信息,不過相信在2018年他們會有這方面的動作和佈局。

當然智能飛行器當前仍然面臨很多技術和社會難題。1是續航,現在大型飛機是燒柴油或汽油,但是低空飛行的智能飛行器應該設計為電池,需要設計出快充和持久續航的飛行器電池;2是路徑規劃,目前低空飛行還沒有相關政策來推動或者規定低空載人飛行器的飛行路徑,並且對應的定位導航系統也不完善;3是自動駕駛,自動駕駛包括自動避讓和自動路徑規劃等,和無人駕駛一樣,這一塊需要大量的數據來訓練神經網路,而這一塊的數據量目前還比較小,一段時間很難積累大量數據,不過如果演算法上能夠有大的突破就另說了。

當智能飛行器技術真正成熟,改變的可不止是出行領域,在城市安防、工業監控、農業、自然災害和航空航天等領域都將大有可為!


現在,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大家一定會說是人工智慧了,目前人工智慧也廣泛的被用於拍照,汽車等領域。可以說是前景無限好。那麼有人就誰說,既然人工智慧可以開車,那麼能不能用人工智慧開飛機呢?

據我所知,人工智慧開飛機,這個目前還真的不行,這個是有過嘗試的,波音公司在之前就曾經嘗試開發一套基於人工智慧的自動駕駛儀,並希望讓人工智慧幫助飛行員應對各種風險。但是這個嘗試並沒有很成功。

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儀擅長在非緊急情況下處理巡航任務,但在其他情況下卻表現不佳。例如,一個強對流天氣就會使自動駕駛儀失效,甚至會通過糾正措施導致情況惡化,飛行員不僅得不到解放,反而還要時刻監督自動駕駛儀,並在緊急情況下收動介入,但是他們也不是萬能的,飛行員也會犯錯。基於這種情況,人工智慧在自動駕駛飛機上的作用,基本為零。

後來,他們藉助高保真桌面專業版模擬器X-Plane,研究人員像對待人類飛行學員那樣,通過教官親自演示飛行過程,然後藉助人工神經網路利用觀察到的內容生成學習模型,最後觀察他獨立完成飛行過程的表現。目前為止,這套系統表現良好,可以應對一般的惡劣天氣。但是該項目負責人表示:要將其技術應用到商用飛機上,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那就是監管流程。「審批流程很費事,費錢,費力,但是鑒於安全要求,所有想要應用到航空領域的新技術都必須遵守審查規定。」

所以說人工智慧開飛機,不是不可能,只是在目前還無法應用到商務領域。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我們乘坐著無人駕駛的航班,除了乘客,機組的服務人員都是由人工智慧組成的,我覺得一定會實現。


飛機自動巡航瞭解一下?

汽車自動巡航最近幾年才剛剛開始進去大眾的視野,而飛機的自動巡航早就已經投入使用了。

飛機的空間更大,造價更高,可以裝備更高端的計算機提供更大的算力。同時對安全的要求更高,相信飛機的自動駕駛會比無人駕駛汽車來的更快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