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圖片來源:經開區官網

  與友人聊及,40年前,如果西安被設爲經濟特區,能否實現今日深圳的成就?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

  不僅僅是海洋經濟的因素,沿海城市很多,但深圳只有一個。

  很重要的一點,其毗鄰香港,深受移民城市自由氛圍的感染,敢於突破壁壘,讓商品、資金、服務、人力資源等經濟要素,在更大範圍以市場信號爲導向,自由流動,這是深圳崛起的核心原因……

  彼時西安,雖有更好的產業基礎,但以國企爲主的經濟結構、濃重的崇官文化、保守的市場思維,過去多年裏,持續羈絆着這座城市的發展,遑論開風氣之先!

  當然,態勢在近年裏已有所扭轉,關鍵是,能否一鼓作氣,實現更多的“自由”?

  01

  最近這段時間,“自貿區”在西安是個熱門話題,媒體高度關注,兩週年了嘛!

  但梳理諸多報道,你會發現,普遍注重貿易成就,忽視了“自由”的概念——但探尋經濟要素更自由的流動路徑,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纔是自貿區建立的初衷。

  爲什麼要“自由”?

  過去40年,改革開放與加入WTO,大幅提升中國市場經濟要素流動自由度,經濟得到飛速發展。實踐出真知。

  於是,纔有了眼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

  作爲進入新常態之後,深度激發經濟活力的探索之舉,自貿區被寄予厚望——簡單說,就是打造經濟要素流動最自由的區域,先試先行,然後再全國推廣。

  圖片來源:國際港務區官網

  當年上海自貿區和前海自貿區獲批時,深圳企業家奔走相告,言必談自貿。回頭再看,上海自貿區的成就也給予了積極迴應:5年時間,以全市1/50的面積,創造出上海1/4的生產總值,2/5的貿易總額。

  如今,東南沿海同樣在熱切期盼,新一輪自貿區擴容,能否將浦東全域納入。

  相比之下,西安的經濟制度,提升空間無疑更大。但若“自由”之壁壘仍存,不要說融入全球市場,國內區域經濟競爭中,恐怕也難言好的未來。

  如何直觀理解這種“自由”?

  舉個西安自貿區的創新案例,當本土企業要“走出去”參與海外併購,因宏觀經濟影響,資金出境難度較大時,可以通過“內保外貸”的金融創新,打造“國內企業-國內銀行-國外銀行-國外企業”的信用鏈條,最終達成所願。

  破除壁壘,提升效率,方便企業,活躍市場……

  自貿區之於西安的意義,遠比想象中重要的多。

  02

  那麼問題來了,西安自貿區探索兩年來,“自由”到了什麼程度?

  舉個例子,中歐班列“長安號”,大家都比較熟悉。過去的2018年,其開行1235列,重載率、貨運量、實載開行量三項指標均列全國第一。

  其狂飆突進的表現,全國矚目,甚至吸引出口歐洲的日本企業,開始選擇走這條線

  這個案例很有意思,狂飆背後,除了貨源上的市場化改革,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服務創新爲企業帶來的更高效率——也可以說,更多的自由的價值。

  比如,其全國首推的“艙單歸併”:愛菊糧油(百姓廚房母公司)曾從哈薩克斯坦進口2000噸食用油,該模式實行後,報關票據從86票減少爲2票,通關費用從30100元降低到700元。

  更快,更省錢,自然就有更多企業,願意圍繞“長安號”參與絲路經濟的共建。

  兩年來,包括“艙單歸併”在內,西安自貿區共形成創新案例136項(3項全國推廣,6項全省推廣)。

  其助力“自由”的意義,不止體現在直接貿易方面。

  舉個企業找政府辦事的小案例,以前你得上班時間去吧,現在大半夜亦未嘗不可。參考全省推行的24小時信報箱服務:只需將相關資料投遞到政府設定的信包箱內,過後再到信包箱領取新文件即可。

  市場自由度的提升,機制壁壘的打破,離不開這些細節創新的積累。

  近兩年的外貿表現,是很好的反饋。

  2018年,陝西進出口總值增長29.3%,其中出口增長25.3%,分別居全國第3、第4位——西安進出口佔全省比重爲94%。

  03

  經濟多一份自由,企業提高一份效率,貿易可以更繁榮,城市也會更有吸引力。

  我們當然無法奢求,西安自貿區能達到上海那樣的高度,但其這兩年對於“自由”的貢獻,讓我們相信,這張牌足夠重要,而且需要更好的發揮。

  後續如何更“自由”,着力點還在兩個方面:

  一是通過不斷提供便利條件,打造更爲開放的平臺,帶動企業走出去,在絲綢之路上走出新篇章;

  二是以自身領域機制改革爲契機,不斷突破舊有制度中不合理、低效率的部分,將創新成果在更大範圍快速推廣複製,爲西安經濟要素更自由的流動,開路架橋。

  以此而言,自貿區,可以看作是西安揮向自己的一把“刀”

  我們知道到,優越環境創造的市場紅利,遠比其它紅利更持久。

  圖片來源:高新區官網

  值得肯定的是,西安如今也在做一些更大膽的嘗試。

  比如,自貿區探索的同時,鑑於外貿領域在西安經濟結構中佔比有限,已出現這樣的打法——將自貿區形成的以企業爲中心、以效率爲目標的創新體制引入更廣範疇,以“自貿理念”“自貿思維”,打造更多不是自貿區的“自貿區”。

  毋庸置疑,在自貿區,等待突破的制度,等待爲企業解決的問題,依舊存在;對於整個西安,儘管營商環境躋身全國十強,待改革的領域,待破除的頑疾,仍不容輕視。

  能否利用自貿區作爲抓手,讓西安成爲內陸城市中,經濟要素流動更自由、企業辦事更便利、更具市場活力的區域——一切,還有待自貿區及各方面共同的努力!

  本文爲〡粉巷財經 nbdfxcj〡原創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