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叶立斌/综合报导

不少人会将心爱的手机装上保护壳,也有特殊造型,甚至标榜「军规级」非常防摔的手机壳。不过这些产品的成分潜藏的风险也不可忽视。消基会在夜市、网路卖场等通路找到20款手机壳,最贵高达1990元,最低仅百元有找,发现仅有8件标示清楚,且2件检出塑化剂,更有8件验出双酚A。

检视相片

▲消基会抽查手机壳,发现多数内含双酚A。(图/消基会提供)

消基会在2018年6月间,于大台北地区手机壳专卖店、网路、夜市等处购买20件样品,售价介于88~1990元之间,其中有1件未标示生产地,其余19件中台湾制造的有6件,韩国制造的有2件,中国制造的有11件。检测结果如下:

重金属(铅、镉)含量测试:19件样品未检出铅及镉,1件样品检出微量的铅及镉。

八种塑化剂含量测试:18件样品未检出塑化剂,2件样品检出DEHP塑化剂,含量介于0.8~1.0%之间。

双酚A溶出测试:17件样品未溶出双酚A,3件样品溶出量介于0.1~0.2 ppm之间。

双酚A含量测试:5件样品未检出双酚A,7件样品含量介于3~10 ppm之间,8件样品含量介于11~99 ppm之间。

消基会认为,手机壳属于一般商品,但是目前国内只针对「玩具」及部分「文具」订定重金属溶出标准。放眼国际,欧洲RoHS(危害物质限用指令)规定,无论是家用电器用品、玩具、休闲或运动设备等铅含量需低于0.1% (1000 ppm (毫克/公斤),镉含量需低于0.01% (100 ppm);欧盟REACH法规规定,针对儿童可放入口中的消费品,其含铅量需低于0.05%以下。

但台湾还没有类似这样的规定,在连儿童都有手机的今日,消基会建议主管机关增订塑化剂含量的限量标准适用范围,同时要求业者言加审查产品标示。

另一方面,消基会建议消费者,挑选手机壳前记得检查商品标示,如购买PC类手机壳,须注意有没有双酚A。因使用乳液或油性保养品后接处含塑化剂或双酚A的产品,会造成皮肤残留塑化剂。因此建议多使用耳机通话,避免手机壳碰到皮肤。同时希望业者兼顾社会责任,提醒卖家商品须严格标示。

检视相片

 

小知识:重金属

重金属一般系指密度大于 5g/cm 3 之金属元素,国内普遍使用且量大者包括:砷、镉、铬、铜、汞、镍、铅及锌等重金属。其中「铅」在环境分布的相当广泛,也被大量运用制造成民生用品,如制成塑胶安定剂、铅酸电池、照X光的铅衣、色料及釉药及电线电缆等;「镉」在工业的用途主要有制造电池、氯乙烯塑胶的安定剂及电镀等,特别是颜料,除了蓝色系之外,几乎所有的彩虹颜色都可以镉协助调成。

重金属进入人体主要都是经由皮肤接触、吸入及食入等管道,虽然大部分会排出体外,但长期累积也会导致慢性中毒。空气中的铅大约有50~70%会被肺吸收,而食入的铅大约有15~50%会被吸收,虽然铅在人体的半衰期约2~30天,但若被骨骼吸收,就可长达20年,对人体的中枢神经及血液系统的影响最大,慢性中毒会有头痛、贫血及肢体末端感觉障碍等症状,此外根据2015年WHO报告指出,无论是子宫期或发育期的婴幼儿,也影响智力及行为发展。镉在人体的半衰期可长达10~30年,主要是会蓄积于肾脏及骨骼中,主要是影响肾脏的钙及磷代谢功能,如知名的「痛痛病」就是因为居民食用含有镉的农渔产品,而使钙质大量流失产生骨折及疼痛的症状。镉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告的一级致癌物,若吸入体内会增加肺癌与前列腺癌风险。

小知识:塑化剂

塑化剂是一种材料柔软或液化的添加剂,除了塑胶制程之外,有些也用于混凝土及石膏墙板中以增加其加工性。目前市面上使用的塑化剂至少有上百种以上,其中以「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塑化剂最常被用于塑胶中,通常愈软的塑胶,塑化剂的使用量也愈大。目前国内对消费品的塑化剂没有一个统一限量标准,分别散见在各CNS标准内,常见塑化剂含量标准为0.1%,本次测试参考CNS 4797「玩具安全(一般要求)」规范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及其混合物含量总和不得超过0.1%。

小知识:双酚A

双酚A(bisphenol A)主要用于制造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及环氧树脂的原料,PC的材质具有耐热、透光性佳及耐冲击等特性,因此广泛用于制造婴儿奶瓶、水瓶、行李箱及手机壳等。但由于双酚A的结构类似雌性激素,因此在国际间已被归类为「环境荷尔蒙」的一种。当双酚A会干扰人体的内分泌,造成功能混乱,在有些研究中甚至指出,双酚A与第二类型糖尿病及心脏疾病有关。此外,研究也证实双酚A可以经由皮肤吸收。

 

更多三立新闻网报导强冠遭消基会求偿 北院判赔154万
元山蛆蛋案 消基会吁订液蛋杀菌标准
塑毒团体诉讼 厂商连带赔395万元
大雨淹半年新房 5百万换「渗水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