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節肢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其種類繁多,我國常食用的蝦有斑節對蝦、明蝦、基圍蝦、琵琶蝦、河蝦、刺蛄等數十種。

蝦類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較少,含有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和一定數量的維生素A、維生素E、尼克酸、硫胺素和核黃素,礦物質中以鈣、磷、鉀、鈉的含量較高,其次為硒、鋅、鐵等。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每百克鮮蝦肉中平均含有水分79克,蛋白質16.6克,脂肪1.5克,鈣236毫克,磷191毫克,硒43毫克,鐵3.5毫克。

蝦肉味道鮮美,口感細嫩,易於消化吸收,一般人羣均可食用,尤其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挑選:根據蝦的外形、色澤、肉質和氣味等方面進行挑選,新鮮的蝦頭尾與身體緊密相連,蝦身有一定的彎曲度,皮殼發亮呈青色或淡黃色,肉質細嫩有彈性,無異味。反之,顏色發紅、殼肉變軟的蝦不新鮮。不新鮮的蝦不選、不喫,以預防食物中毒的發生。

烹調:蝦的烹調方法應以清蒸、白灼為主,以享受蝦本身的鮮美味道。少用油炸的方法,以避免油炸等破壞其所含有的營養物質。

不喫生蝦:南方不少地方流行喫生蝦、醉蝦。醉蝦的喫法接近於生喫。由於蝦可能帶有耐低溫的細菌、寄生蟲,蘸醋、蘸芥末、喫大蒜、喝酒等方法並不能殺死細菌、寄生蟲和蟲卵等,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因此,需要經過加工後再食用。

過敏者:有些人對蝦過敏,輕微過敏的,可以嘗試著喫一點;如果過敏癥狀比較嚴重,就不要喫蝦啦。

馬博士健康團何海蓉碩士生


蝦,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長身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青蝦、河蝦、草蝦、小龍蝦、對蝦、明蝦、基圍蝦、琵琶蝦、龍蝦等。

蝦,蝦米、開洋、曲身小子、河蝦、草蝦、長須公、虎頭公。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長身動物,屬節肢動物甲殼類,種類很多,包括青蝦、河蝦、草蝦、對蝦、明蝦、基圍蝦、琵琶蝦、龍蝦等。

樣子:一般蝦有38隻腳。

大而色白的蝦;小且色青,生活在江湖中。都有鬍鬚鉤鼻,背弓呈節狀,尾部有硬鱗腳多善於跳躍。它的子在腹外。味很鮮,人們喜食。

蝦體長而扁,外骨骼有石灰質,分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腹部由7 節體節組成。頭胸甲前端有一尖長呈鋸齒狀的額劍及1對能轉動帶有柄的複眼。蝦以鰓呼吸,鰓位於頭胸部兩側,為甲殼所覆蓋。蝦的口在頭胸部的底部。頭胸部有2 對觸角,負責嗅覺、觸覺及平衡,亦有由大小顎組成的咀嚼器。頭胸部還有3對顎足,幫助把持食物,有5對步足,主要用來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對游泳肢及一對粗短的尾肢。尾肢與腹部最後一節合為尾扇,能控制蝦的游泳方向。

甲殼亞門(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泳亞目(Natantia)動物。俗稱角爪(方言音ge zhao) 。近2,000種。與蟹、螯蝦、蝲蛄、海螯蝦、蟬蝦和龍蝦近緣。特徵為體半透明、側扁、腹部可彎曲,末端有尾扇。第二觸角長,鞭狀。腹肢是游泳肢。海洋及淡水湖泊、溪流中都有。許多種為重要食物。大小從數米到幾毫米,平均4~8釐米。體型大者稱為大蝦。藉腹部和尾的彎曲可迅速倒遊。喫微小生物,有的喫腐肉。雌蝦可產卵1,500~14,000粒,附在游泳肢上。在成體前要經過5個發育期。

、中國對蝦(東方對蝦仁)

中國對蝦在我國大多稱為對蝦、大蝦、明蝦,也稱為青蝦(雌)、黃蝦(雄),日本稱之為大正蝦,主要分佈在中國渤海、黃海,東海北部也有少量分佈,是我國主要的增殖養殖種類。其特點是:

1.個體較大

自然海區雌蝦一般體長16~20釐米,體重70~80克,最大體長達26釐米 ,體重150克;雄蝦一般體長14~16釐米,體重40~50克。養殖對蝦一般雌體長12~15釐米,體重20~30克。

2.生長較快

一般養殖100~120天,平均體長可達12釐米以上,體重20克以上。

3.適應性較強

中國對蝦為低溫、廣鹽性種類;養殖期適溫範圍14~30攝氏度,最適水溫25攝氏度;致死低溫4攝氏度,致死高溫38攝氏度;適宜鹽度範圍0.2%~4%。在溶解氧低至2毫克/升的情況下仍能正常生長。

4.苗種來源不足

親蝦越冬和人工育苗技術已經成熟,工廠化育苗可大批量生產,苗種來源得到了解決。

5.易於捕獲

由於不像日本對蝦那樣具有很強的潛沙習性,故可開閘放水收蝦,捕獲方法簡便易行。

二、斑節對蝦

該蝦因其甲殼上有斑節而得名,又因喜棲息於水草或藻叢間,我國南方沿海和臺灣又稱之為草蝦,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海域,如印度洋、菲律賓、澳大利亞、日本南部沿海,我國的閩、臺、粵、瓊等地較為常見,是一個優良養殖品種。從目前養殖規模和產量來看,同中國對蝦、南美白對蝦一起,稱之為世界三大蝦類。其特點是:

1.個體大

在對蝦類中,斑節對蝦是個體最大的一種。據有關資料介紹,最大體長可達30釐米,體重350~400克,最大可達500克,堪稱「對蝦之魁」。

2.生長快

據臺灣省報道,在魚蝦混養蝦池裡,養殖120天,體重由0.1克增長到55克,一般精養蝦池體長可達12釐米,體重20克以上。

3.適應性較強

養殖期間適宜水溫範圍10~34攝氏度,最適水溫28攝氏度。在水溫不超過34攝氏度、溶解氧不低於2毫克/升、鹽度0.2%~4%範圍內,均能正常生長。

4.食性雜

飼料略偏植物性。產量高,每公頃產量3000~4500千克,飼料係數低,一般為1.5~2.0。

5.可以活運

由於斑節對蝦甲殼較厚、較硬,抗機械損傷能力、耐幹露能力較強,所以可以長途活運和經營活蝦出口。

三、日本對蝦

因其甲殼上花紋艷麗,廣東稱之為竹節蝦,臺灣稱之為斑節蝦,香港稱之為花蝦,日本稱之為車蝦。從紅海、非洲的東部到朝鮮、日本一帶沿海都有分佈,我國的東海、南海亦有分佈。該種為日本的主要養殖種類,目前我國已進行規模化養殖生產。其特點是:

1.個體較大

自然海區雌蝦一般體長16~18釐米,體重50~60克,最大體重可達130克。

2.生長較快

一般養殖100~120天,平均體長可達12釐米以上,體重20克以上。

3.適應性較強

該種為對蝦屬中(中國對蝦除外)較耐低溫的種類。養殖期的適溫範圍14~30攝氏度,最適22~28攝氏度,當溫度下降至10攝氏度時停止攝食,5攝氏度死亡;可耐高鹽,不耐低鹽,適宜鹽度2%~3.5%,不能長期生活在低於2%的低鹽水中。由於其生長的廣溫性,可利用南方冬季閑置的蝦池養殖和北方搞二薦蝦養殖等。

4.有較強的潛沙習性

潛沙深度隨體長增長而加深,前期深度1~2釐米,後期4~5釐米,晝伏夜出,養殖環境以水質清新、沙質較細且鬆散為宜。

5.可以活運

由於甲殼較厚,耐幹露,離水後較長時間不死,適於長途運輸和活蝦出口。

四、長毛對蝦

該種是我國南方的主要養殖種類。閩南稱之為紅蝦,兩廣稱之為大蝦或白蝦,臺灣稱之為紅尾蝦。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巴基斯坦到印度尼西亞沿海,我國閩、臺及粵東沿海最為常見。其特點是:

1.個體較大

自然海區雌性一般體長15~18釐米,體重50~60克,最大體重可達100克。

2.生長較快

一般養殖100~120天,平均體長達12釐米,體重20克以上。

3.適應性較強

養殖期間的適溫範圍16~34攝氏度,鹽度1%~3.5%,較耐高鹽而不耐低鹽,且甲殼較薄,易受機械損傷。

4.苗種來源易解決

在人工養殖或自然區均可獲成熟親蝦,易於進行人工育苗工廠化生產。

5.可開展晚薦或二薦養殖

由於該品種較南方其他蝦類更耐低溫,可進行晚薦和二薦養殖。

五、墨吉對蝦

該種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西太平洋,是我國廣東、廣西、海南三省的主要養殖種類,稱之為大蝦或白蝦,香港、澳大利亞稱之為白蝦。主要分佈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暖水區域,我國以粵西、海南島及廣西沿海較多。其特點是:

1.個體較大

自然海區雌性一般長14~16釐米,體重40~50克,最大體重可達100克。

2.生長較快

一般養殖100~120天,平均體長12釐米,體重20克以上。

3.適應性較強

養殖期間的適宜溫度是20~32攝氏度,鹽度0.8~4%,當水溫高於35攝氏度或低於13攝氏度時,生活、生長均不正常。

4.苗種來源易解決

在人工條件下或自然海區都可獲成熟的親蝦,易於進行人工育苗工廠化生產。可開展二薦或多薦養殖,以增進蝦池利用率,提高產量和效益。

做熟了喫!安全


食用蝦品種很多,有淡水蝦和鹹水蝦,淡水蝦如明蝦,草蝦,雞尾蝦,鳳尾蝦等,減水蝦如龍蝦,等,其所含營養成份不同,就產生了加工程序不同,怎樣:喫安全那大家一般都是燒熟了喫就安全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