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智能手機大多按照PC的模式製造,手機廠商們多靠硬件賺取利潤,可到了2019年,智能手機已然白熱化,整體市場容量都在以超過10%的速度下滑時,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勢必要進行升維。

  文|Alter

  曾經有人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商業模式本質上只有兩種,一種是“修路—架橋—收費”,另一種是“來料—加工—賣出”。前者是畫一條線(平臺),後者在做一個點。

  儘管這樣的比喻多少有點簡單粗暴,但這兩種不同的商業模式卻確確實實已在智能手機市場先後上演。

  早期的智能手機大多按照PC的模式製造,手機廠商們多靠硬件賺取利潤,可到了2019年,智能手機的競爭已然白熱化,整體市場容量都在以超過10%的速度下滑時,智能手機的商業模式勢必要進行升維。

  比如剛剛在上市的華爲P30系列,預熱期主打的賣點是“攝影”, 超級變焦、升級版的攝像頭模組以及熟悉的徠卡標誌,讓華爲P30多次屠榜微博熱搜。但在國內的新品發佈會上,華爲同時也把不少篇幅留給了終端雲服務。

  01 “要想富,先修路”

  “加工“和”修路“的最大區別,無外乎創新與否。

  華爲大概是最早明白這一道理的中國手機廠商。進入智能手機時代,華爲開始以自主品牌的形式經營手機生意,2014年,放棄機海戰術的替代方案是精品戰略,迎來了真正轉折點。

  2014年後的“華爲式創新”,在新發布的HUAWEI P30系列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可以佐證的是,HUAWEI P30系列發佈後,坊間迅速流傳起兩個“綽號”:望遠鏡和夜視儀。前者解決了長焦遠距離拍攝,後者迎合了暗光拍攝的痛點,也讓HUAWEI P系列繼續在拍照方面領先競爭對手一個身位。

  不過,單純在硬件上的創新恐怕不足以構建起護城河。智能手機市場的軍備競賽從未停止,加上成熟的上下游供應鏈,自身耗費了大量金錢和人力的研發成果,可能只需要一兩月的光景就會被產業鏈迎頭趕上,如果考慮到量產時間,實際差距還將進一步縮小。

  根據IDC公佈的數據,2018年華爲智能手機的出貨量高達2.06億部,在整個行業同比下滑超過兩位數的時候,華爲卻取得了33.6%的同比增長。

  原因在哪?智能手機的競爭不僅要“修路”,也要“架橋”。

  02 華爲的“架橋哲學”

  坦白來說,很多手機廠商仍停留在硬件和系統爲中心的思維,並未能真正理解用戶體驗的內涵。導致的結果就是,應用市場、主題、帳號體系、語音助手等幾乎成爲所有智能手機的標配,用戶卻並不“感冒”。

  還要歸咎於智能手機生產的“PC模式”,手機廠商的注意力過渡集中在硬件上,系統和服務上繼續着“買一送一”的思維,除了佔據手機的內存空間,沒有理解用戶的核心訴求,也沒能建立與用戶的溝通渠道。

  華爲終端雲服務的不同在於,不再侷限於改善用戶的交互體驗,而是給用戶全場景的智慧化體驗,打通了服務和用戶心智之間的通道。

  比如基礎應用的觸點思維。幾乎所有的手機都內置了音樂、視頻等基礎應用,但跟廠商提供的只是簡單的工具應用,缺少內容支撐,也缺少用戶體驗上的優化。

  華爲終端雲服務似乎與其他手機廠商很不一樣,華爲視頻覆蓋了1萬多部好萊塢及國內院線大片,華爲閱讀擁有60+萬冊精品圖書及高清彩漫可供選擇,華爲音樂包括了跑步音樂、電臺、Hi-Res高品質音樂等多種場景……華爲終端雲服務似乎並沒有把這些基礎應用看作是簡單的入口,而是與用戶溝通的觸點。

  再比如延伸功能的場景化。智能手機正在朝着超級硬件的方向進化,特別是NFC、心率傳感器等正逐漸成爲旗艦手機的標配,手機的功能也進一步延伸。

  華爲在延伸功能上打造了兩個典型場景:一是以Huawei Pay爲核心的服務延伸,諸如移動支付、eID、門鑰匙、交通卡等等,建立起圍繞本地生活的一站式服務;二是以天際通爲核心的服務矩陣,華爲的天際通業務已經覆蓋了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移動數據服務,並在高速上網的服務外連接了駕照、酒店、租車等等。

  本質上講,華爲“架橋哲學“的立足點在於全場景的用戶體驗,爲用戶提供圍繞數據、應用、出行、娛樂等全場景、高品質的數字生活體驗,同時也是一場沒有終點,不斷進化的過程。

  03 ”工具“的底層進化

  在很多人的印象裏,智能手機的屬性仍然是工具,無非從通信工具演變成了娛樂工具、遊戲工具、支付工具等多元的角色。

  華爲消費者業務雲服務總裁張平安則有着不同的觀點:“手機這個終端設備,遠遠超越了智能時代的通話和上網設備的功能,不僅成爲距離每個人最近的貼身、貼心的數字助理,未來還將成爲人的數字分身。”

  張平安提出的“數字分身“,已然成爲智能手機市場的新共識,一個典型現象就是“智能助手“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