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後口腔打開,聲帶閉合,發聲位置不能靠上。後口腔的位置和聲帶分別在什麼位置?


一會我給張圖告訴你具體打開的位置是哪裡,以及怎麼做。

聲帶就在喉頭那裡,發聲中用胸口支點來穩住聲帶,促使聲帶閉合。簡單點就是 哼 「嗯」 這個音時候,胸口用力的感覺差不多。(如果還搞不清楚聲帶位置,可以直接百度。)

具體我把 打開 那篇文章貼上。

(個人覺得應該是打開之後再去唱歌,樂器不能開始演奏了,琴箱才拿來對吧?)

其實打開腔體的秘訣,就在於打開喉嚨理解正確就好

(就是什麼是打開喉嚨,具體有哪些物理原理,準確生理部位是哪裡,具體表現有哪些標誌,如何算做對,如何用,為何這麼用)

然後呢始終發聲時,讓喉嚨內部保持這個擴張感,讓聲道通暢,也就是一種在唱歌時候的興奮感。比如 你看自己喜歡的球隊進球,大喊一聲「好球」,這時候你笑肌是提起的,喉嚨內部是打開的,有了共鳴空間(腔體)聲音傳到共鳴腔里自然就有豐富的共鳴。

那麼我就大致說一下,共鳴腔體,以及容易理解和做到的打開喉嚨的具體內容。

腔體腔體,說白了就是空間,因為唱歌原理就是氣息經過聲帶形成基礎音,音在共鳴腔里混響就有了豐富的聲音色彩,人的體內把聲道擴張開,有了通暢擴張的空間,人就成了樂器。

其他的事情,就是搭配聲帶和氣息就好了,這跟樂器其實一樣一樣的,你把琴箱裡邊塞棉花,或者去掉琴箱(共鳴腔體)是不是一樣會沒有豐富的共鳴?手撥動琴弦,琴弦振動產生基礎音,然後傳進琴箱豐富聲音色彩,這和人體發聲原理是一回事。(可能換成吹奏樂器更貼切吧。)

首先一個要點是什麼呢?讓腔體先通,成為一個大的混音腔,就是你說的共鳴腔體。其實從人體的腔體來言,最好理解的分應該是 (生理和物理上來講)共鳴腔在聲帶以上的部分

1 鼻咽腔(頭腔)2 口咽腔 3 喉咽腔

把他們看作三個房間,我們需要做到的是打開他們之間的兩道門(可控的部分)

這兩道門分別是

a 挺軟齶打開鼻咽孔(微笑著打哈欠)(鼻咽孔在小舌頭後,打哈欠吸氣時那裡涼涼的就對了)

b 抬起會厭(打開喉嚨發聲自然抬起)

三個腔體豎直 連接 關係,通道打開通暢了,聲音在腔體內自由流動,就是 豎 著唱!

做到這個,三個腔體就形成了一個大的腔體,有了一個通暢且有空間大的腔體,你的身體就是樂器了

做到這個,三個腔體就形成了一個大的腔體,有了一個通暢且有空間大的腔體,你的身體就是樂器了

做到這個,三個腔體就形成了一個大的腔體,有了一個通暢且有空間大的腔體,你的身體就是樂器了

你有三個腔體,不要只用部分!!!共鳴才是美化音色的關鍵,不然你跟大白嗓差距很小!

很多老師會說,打開喉嚨,都說打哈欠,其實很多學生呢都一笑而過,以為這麼簡單我也會啊。好,咱們來詳解一下。

(口腔內部有斜線的球就是打開的位置!三個方塊可以理解為三個共鳴腔。鼻咽、口咽、喉咽,上面提到過了。)

打開準確的部位和時刻保持擴張感(發聲 換氣時都要保持)

讓我總結一句話概括所有的重點就是:

1 微笑著

2 打哈欠 前期

3 口腔內部

4 擴張狀態 就是打開喉嚨

5 發聲時要 時刻保持,換氣也一樣。

(連起來就是打開的要訣!)

1 微笑著笑肌提起會帶動 軟齶提起

2 打哈欠分三個步驟 A 發展吸氣擴張期 B 極限期 C 消退期

我們需要的 A 發展吸氣期的這個擴張感,比如美聲口腔空間可能要大一些(照樣有擴張感) 流行可能不需要那麼大空間(但一樣要有擴張感覺)

時刻保持這個擴張感聲音才能自由的在共鳴腔里傳遞和混響,你才能獲得豐富色彩。

3 口腔內部(這裡注意不是讓你張大外嘴(這是錯誤的!),張的下巴僵硬的不行。而是像偷偷打哈欠一樣,嘴唇看著沒有太大,但內部在擴張。 )

外邊笑,內部擴(發MA 長音體會)

準確的生理位置是,氣管往口腔延伸的90度直角拐上來那片區域(包含喉頭上那部分也要有空間),圖中有標註,這才是準確部位。

三個標誌:挺軟齶、退咽壁、降喉位

4 擴張狀態,應該讓這個部分始終處於興奮狀態,保持擴張、保持「打開 打開 打開 」所以打開就是這個意思,就是這個部分打開。(口腔內部的擴張感就是通的感覺,而維持擴張狀態就能讓剛才講的三個房間時刻通暢)

5 時刻保持,不是做一下打哈欠,然後一發聲忘記了。或者中低音可以保持,高音就擠,擠壓不僅僅指擠壓聲帶。

這就是我們可控的部分,去發母音「啊」 ,可以體會保持和鍛煉這個狀態,在發聲時。讓每一個音都從 胸口發聲位置 發出(起點),哪怕換其他母音也一樣。雖然嘴形有改變,但內部打開的狀態不能有太大變化,擴張感要一直都在,才能保持通暢和豐富的共鳴,喉頭要始終在較低的位置讓聲帶擋氣震動發聲。

就是指 要始終通暢有空間,有了一個連通的大空間人就成了樂器,這樣聲音才能自由的在共鳴腔體混聲

所以羅嗦一句,總結的那句打開要訣就是,打開就是 微笑著 打哈欠 前期 口腔內部 擴張狀態 ,發聲時要 時刻保持,換氣也一樣。

所以羅嗦一句,總結的那句打開要訣就是,打開就是 微笑著 打哈欠 前期 口腔內部 擴張狀態 ,發聲時要 時刻保持,換氣也一樣。

所以羅嗦一句,總結的那句打開要訣就是,打開就是 微笑著 打哈欠 前期 口腔內部 擴張狀態 ,發聲時要 時刻保持,換氣也一樣。

舌頭放平輕抵下牙,發聲時候,會有直溝!差點把舌頭忘記了。

是不是又寫成武功秘籍了,你們看的懂么?真的看不懂么?

手畫的圖,手殘見諒!

加一點

打開喉嚨與胸口支點向下擋氣 兩者都是穩住喉位的關鍵 這句話 非常關鍵 非常關鍵 穩住喉位不僅僅要有支點也要有保持口腔內部打開有空間,保持持續擴張狀態,發聲時 時刻都要保持住,換氣也是!!!!

最後附送個練和按摩嗓子的小練習,(氣泡音 自己百度視頻就能找到示範)很多人白天不好找到氣泡音,早上起來容易找到,因為發聲習慣不好,發聲起點太高,聲帶太緊,不該用力地方用力。全身放鬆,尤其喉頭聲帶,感覺聲音起點和用力起點在胸口,輕輕用力,發腦子裡學會的氣泡音,多練,只要起點是胸口會越來越容易控制!慢慢練吧,均勻持續,大氣泡小氣泡,唱歌前後都能用。

很多文章我會提前發到我的微信公眾號的 CCSING2018,歡迎關注!


謝邀

張大嘴,舌頭中間畫條線,這條線的後端,便是你的後口腔。

聲帶在你的喉嚨里。手指抵住喉結,發一聲「啊」,這個時候,一定會感受到喉嚨里嗡嗡的振感,而那個讓你感到振得最猛烈的地方,就是你聲帶的位置。

不過,醬醬還是要了解一下,問主不會覺得,知道這些器官究竟在哪裡,就能夠讓聲帶閉合,口腔打開了吧。其實,對於概念不清晰的初學者來說,如果沒有聲樂老師哦引導,知道了這些器官的位置,反而越是沒有辦法做到與這些位置相對應的技術。因為,在唱歌的時候,就老會去想應該要怎麼控制,又想這個器官,又想那個器官,最終所有問題也沒有解決。

而許多唱功高強的歌手,完全能夠做到與各個器官相對應的技術,可是,他們卻連各個器官的名字都叫不出來,更不用提知道這些器官在哪個位置。舉個例子,自你出生以來,就能哭能鬧,隨著不斷深入學習,漸漸掌握語言,而這些,都是依靠你聲帶的工作,可是,你有知道聲帶在哪個位置嗎。唱歌也是同樣的道理。


硬顎後面是軟齶,軟齶盡頭下面是小舌頭、舌根和會厭,會厭下面是聲帶。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