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不只是教育部門的問題

  4月8日晚,電視問政直播節目《問政時刻》第三期“問政”了西安市教育局,最終該市教育局滿意率爲21.89%。因爲這檔節目,近期身邊的人聊的全都是西安的教育問題。

  輿論的高度關注,雖然激勵了各個利益相關方進一步面對和解決教育問題,但同時也暴露了一些認知偏差。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把教育問題僅僅當成教育局的問題。有媒體不無尖銳地指出,西安市教育局已經有一年多沒有局長了。

  記得讀研究生時,我們第一次上政治與教育的專業課。導師上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畫了一個超大的多層蛋糕,每一層蛋糕都被切分成不同大小。導師解釋說,每一層的蛋糕對應不同級別的政府體系,而每一層不同大小的蛋糕塊,代表着這一層面上權力大小不同的利益相關方(包括政府、公司、學校、非營利機構等等)。

  在這個簡單的蛋糕比喻中可以看到,教育問題是極其複雜的,擁有不同權力和利益取向的個人、組織都參與其中,而教育部門只是其中的一個角色而已。教育局是政府教育權力的執行者,只有權力分配合理了,政策纔能有效執行。

  問政時,建設普惠性幼兒園就出現了房地產開發商和教育部門之間的矛盾,教育部門工作人員坦言,這個事情部門很難去管。教育局當然要管這個問題,但要管好的前提是,不同政府部門、社會組織之間達成共識,相互配合,甚至讓渡一些各自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讓教育部門發揮管理和執行的作用,推動教育生態良性發展。

  除了權力分配外,要解決存在了很多年、根深蒂固的教育問題,需要出臺長效機制。而這背後還需要持續性的、合理的財政投入支撐。

  多方合作在解決教育問題上也很重要,這需要了解教育的人來進行統籌規劃。比如,在出臺相應政策規定前的“調研”,涉及到人口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因此調研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需要不同領域的專家來貢獻力量,也需要相應的大數據和技術的參與。這時候,是否可以通過多方力量的合作來實現科學有效的調研,首要的因素在於,是不是有這樣需要懂教育規律的行政人員來設計、統籌和組織。從調研這個小環節中,可以看到隨着教育管理專業化和精細化的要求增加,教育部門對於自身人員在教育研究和數據分析上的能力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父母也是不可忽視的主體。他們手中的權力並不小,不僅可以決定滿意與否,還可以選擇改變與否。比如,他們可以爲孩子選擇是否進入學校接受教育,要上哪一種類型的學校,課後上什麼樣的興趣班,爲孩子營造什麼樣的家庭教育環境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一些弊病,等等。

  而現實中,家長經常會覺得無奈和焦慮,的確一定程度上是大環境客觀存在問題,但更重要的是,他們忽略了自己手中的教育選擇權。身爲父母需要瞭解到你自己想要爲自己的孩子提供什麼,他們想要從你這裏獲得什麼,以及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是如何滿足整個大的圖景的。而在這個大的圖景中,有的部分變化是迅速的,而有的部分卻是很難改變的,知曉瞭解並作出合適的選擇,或許是家長運用該項權力的最大挑戰。

  小到教育領域的辦學者、公司、校長、家長和老師,大到城市管理的各個部門,都是參與教育的重要主體。面對這麼多參與主體,要解決老大難的教育問題,不妨借鑑企業管理中常提到的組織的三個層次,即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對於教育這樣具有公共屬性的服務而言,倘若利益相關方僅僅處於第一層次“利益共同體”的話,教育往往會淪爲徹底的“商品”,因此需要他們能夠構建事業共同體,甚至命運共同體。而要做到的關鍵在於,教育管理者能夠清晰地表達對於教育本質的思考和規劃,與不同參與方多展開公開而透明的互動。這樣,社會多方力量才能逐漸形成共同的願景,建立推動改變的共識。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教育更像是“農業”,而不是“工業”,對於一個城市而言,它讓這個城市的根生長得更好。有時候,我們或許會更在意教育中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從而總是在急迫地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忘了解決問題,終究是爲了更快地奔向那個理想的願景。要實現這樣的願景,就不能忘記兼顧多方參與主體,只把教育問題當成教育部門的問題,否則永遠找不到解決問題的出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