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歲的彤彤總是反覆出現感冒、嗓子乾燥疼痛,晚上睡覺還打鼾,張口呼吸。“在好幾家醫院都看了,醫生說是腺樣體肥大,一年裏,陸陸續續中藥、西藥都喫了很多種,就是不見好。”彤彤媽媽說。

最近,彤彤晚上睡覺時打呼嚕越來越嚴重,有時候都能憋醒。媽媽就帶着他來常州一院耳鼻咽喉科諮詢。

結合彤彤的表現和鼻咽部檢查所見,專家說這是典型的慢性扁桃體炎伴腺樣體肥大的臨牀症狀,需要儘早手術

何謂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位於鼻腔後部的鼻咽部,在發育過程中逐漸生長。正常情況下,6-8歲增殖達到頂峯,在12歲左右退化。由於炎症的反覆刺激,腺樣體易出現病理性增生肥大,稱之爲腺樣體肥大。

症狀較輕的腺樣體肥大會導致張口呼吸、閉塞性鼻音、鼻炎、鼻竇炎等。症狀嚴重的患兒會出現睡眠打鼾等缺氧症狀,或長期流涕、發熱、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髮作現象,繼而產生面骨發育變形、上齶高拱、門牙突出等腺樣體面容,甚至影響身體和智力發育這些危害都是不可逆的

對於症狀嚴重的患兒而言,儘早手術,不僅能從根源上解決呼吸道的問題,還可以減少對孩子身體和智力發育的影響。

彤彤媽

“要手術?!必須全身麻醉嗎?”

“對於兒童而言,無法耐受手術中的疼痛和不適感,幾乎不能配合,更會影響手術醫生的操作,所以建議採取全身麻醉。”

專家

彤彤媽

“麻醉對孩子大腦是否有影響?記性會不會越來越差?會不會影響生長髮育?腺樣體距離大腦很近,麻醉後會不會變笨變傻?”

彤彤媽急壞了

拋出一連串的問題

3月25日-3月29日是中國麻醉周

有請專家爲大家漲知識

因爲擔憂麻醉對孩子智力、發育等方面的影響,每每在手術前,孩子父母大都會向麻醉醫師諮詢這些問題。部分家長甚至提出,給孩子動手術時不用麻醉藥,由家長壓着孩子不讓他亂動的方案。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方法卻是欠妥的

手術麻醉一般分爲兩種

局部麻醉 & 全身麻醉

1.局部麻醉:如半身麻醉(感覺腰上被打了一針,但手術過程清醒或半清醒);局部表皮麻醉(拔牙、縫皮等小創傷手術,只在手術部位注射局麻藥即可)。

局部麻醉一般只起到局部作用,正常情況下不會影響中樞神經,更不會影響智力和生長髮育。

2.全身麻醉(簡稱:全麻):會讓人失去意識,如痛覺、觸覺等各種知覺(感覺被打了一針,或者吸幾口水果味氣體,就睡着了)。

孩子做全麻手術後

會不會變笨變傻、

影響大腦發育等問題

咱一起來看2017年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告

對嬰幼兒麻醉的說明

嬰幼兒時期(≤3歲),重複應用或長時間(≥3小時)使用全麻和鎮靜藥物,可能會影響兒童大腦的發育。

醫生應該爲其權衡手術的風險和獲益,若嬰幼兒手術時間可能超過3小時或需要多次開展手術時,應與家長充分討論。

可以看出,針對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需要多次手術的嬰幼兒,相關部門建議謹慎考慮全麻的利弊

反之,不在以上範圍的患者,全麻對身體的影響微乎其微。

嬰幼兒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

或者短期內多次進行手術的情況

只是極少數

需結合病情綜合判斷

也就是

病情輕重緩急和麻醉利弊

如何取捨的問題

那對於單次手術

或手術時間不超過3小時的嬰幼兒

腺樣體手術(平均1小時以內)

全身麻醉又有怎樣的影響?

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刊登了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短暫接觸麻醉對嬰兒是安全的。這個結論主要研究60周齡以內的嬰兒接觸全麻後,發育至5歲時對大腦產生的負面影響。

《柳葉刀》同期刊發的社論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James O'Leary博士評論認爲:“該研究提供了迄今爲止最有力的證據,在嬰兒時期單次、短暫接觸全身麻醉,對神經發育無影響。

不難發現,美國FDA和《柳葉刀》關於“麻醉藥是否對嬰幼兒有不良影響”的結論大致相同。

沈江主任 強調

1.採取麻醉手術的初衷是爲了減少手術創傷對軀體和心理的傷害,更好地保護患者。

2.針對患者病情,醫生會給出最合適的診療意見,同時麻醉醫師也會根據孩子情況,選擇適合的麻醉方式和藥物劑量,在確保手術安全的前提下,儘量做到舒適麻醉。

3.建議家長不需要過多擔憂麻醉風險,而讓兒童承受延遲手術可能會帶來的更大風險。

專業審覈:沈江(江蘇省常州一院常州一院麻醉科主任)

內容來源:微信公衆號“常州一院視窗”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