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主的這個問題問得有些奇怪,圓周率是圓直徑和周長的比值,這個比值是一個無限不循環小數,人們把這個比值用希臘字母π來表示,因為π這個符號正好是是希臘語「周邊,地域,圓周」這個詞的首字母。而並不是說圓周率剛好是π,這本就是一個自然規律的公理外加上人為的定義,而不是圓自己硬要把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湊成3.1415926.....或者π的。就好比有人問為什麼1+1為什麼等於2,而不是其他數字一樣。

至於這個3.1415926……這個無限不循環小數是怎麼來的。

古代的時候人們發現圓周長和直徑比值為3多一點,但那個時候還沒有精確計算的方法,在《周髀算經》中就有「徑一周三」的記載,取π值為3。

後來人們發現用多邊形來代替圓來近似計算圓周率的方法,而且多邊形邊數越多,計算越精確。公元5世紀,祖沖之和他的兒子以正24576邊形,求出圓周率約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誤差小於八億分之一。

隨著數學的發展,人們開始利用無窮級數或無窮連乘積求π,擺脫可割圓術的繁複計算。無窮乘積式、無窮連分數、無窮級數等各種π值表達式紛紛出現,使得π值計算精度迅速增加。1706年,英國數學家梅欽計算π值突破100位小數大關,他利用了下面這個公式:

到了1789年,斯洛維尼亞數學家Jurij Vega計算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的140位,其中只有137位是正確的,這個世界紀錄保持了五十年。

1948年英國的弗格森和美國的倫奇共同計算了π的808位小數值,成為人工計算圓周率值的最高紀錄。

再到後來,計算機的發明讓計算圓周率精度突飛猛進。

1949年,美國製造的世上首部計算機計算出π的2037個小數位。

1989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員用克雷-2型和IBM-3090/VF型巨型電子計算機計算出π值小數點後4.8億位數,後又繼續算到小數點後10.1億位數。

2010年8月30日,日本計算機奇才近藤茂利用家用計算機和雲計算相結合,計算出圓周率的小數點後5萬億位。僅僅一年後,又是近藤茂利用家中的計算機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10萬億位,刷新了此前由他自己創下的5萬億位吉尼斯世界紀錄。

人類對π的認識過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數學發展的歷程。在人類歷史上,從沒有對一個數學常數有過如此狂熱的數值計算競賽,如今圓周率的計算已經演變成了一場科技的競賽。


圓周率就是π,π就是圓周率,一個東西不同名字而已,一個是中國名,一個是希臘名,這還有為什麼嗎?難道圓周率是中國人,還不能有外國名?現在那麼多小朋友都取洋名,更何況π這個希臘名大概比它的中國名要早許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