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最敢说话的主持人,他曾经在中央电视台开辟出舆论阵地,让贪官污吏心惊胆战,也曾经因为外貌不佳不敢走向前台。

时光过去几十年,他今年五十岁了,他就是白岩松

。人们熟悉又陌生的白岩松。

最近,白岩松在做节目时坦言,自己患过抑郁症,一度想要自杀。

他说当时自己后脑勺还出现一块斑秃,家人看见了,一直不敢告诉他,直到同事发现,自己才知道。

原来,那个在电视上传播真相,总是不断探索各种问题答案的白岩松,也曾有过自己不能解决的人生难题,陷入抑郁。

回望白岩松人生和事业的起步阶段,会发现这个内蒙古出生的小白,到今天这个中国人都熟悉的老白,每一步走来,都如履薄冰。

1968年夏天,白岩松出生在呼伦贝尔。1968年的世界,革命之火正四处蔓延。

法国,学生罢课,工人罢工,打砸抢烧,比今天的「黄马甲运动」,有过之无不及,后来这场运动被称为「五月风暴」。

大洋彼岸的美国,嬉皮士们忙于性解放运动,黑人们走上街头,要求平权。马丁·路德·金在这一年遇刺,留给世界一句响亮的口号:「我有一个梦想」。

但这一切,对于呼伦贝尔草原深处的白岩松来说,都太过遥远。

直到很多年后,他到北京读大学时,他才能理解自己出生这一年发生的一切,对世界来说意味著什么。

白岩松所在的小镇,那时只有20万人口,北京的报纸传到这来,要两三天,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里的人们似乎并不清楚。

白岩松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和哥哥由母亲独自一人带大。7、8岁时,白岩松看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了他们镇。

回家以后,他和哥哥讨论起自己的未来,想著哥哥以后会去哪儿下乡,自己去哪接班。

但历史的进程,大大偏离了他的设想。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开始,白岩松和所有中国人的命运一起被改写。

这一年,白岩松10岁,和妈妈第一次去北京,去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发现在北京吃饭,每个座位背后都站著两个人,一个等著排队,一个是等著吃剩饭的乞丐。

那时,北京还没什么宾馆,白岩松和妈妈只能等晚上10点以后,睡在澡堂里。

妈妈睡女宾部,10岁的白岩松一个人睡男宾部,早上7点,在门口集合。

白岩松此后想起北京,可能都带著一点澡堂子味。

回内蒙古后,白岩松种下了要去北京上大学的梦。

1984年,35周年国庆首都群众游行时,游行队伍中北京大学的学生突然打出「小平您好」的横幅,被电视转播画面传遍全世界。

白岩松也在传回来的《人民日报》上看到了,大学生们欣欣向荣的朝气,更增加了他去北京上大学的向往。

第二年,他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实现了大学梦。1985到1989,大学四年时间,对白岩松来说人生当中变化最大的四年。对中国来说,同样也是翻天覆地的4年。

那时的中国,刚打开大门不久,对一切都充满新鲜,音乐、诗歌、电影、时尚,所有的新鲜玩意儿,都涌入中国,北京是开放的大门。

白岩松仿佛进入一个万花筒,一切都让人觉得新鲜、眼花缭乱,他大量吸收各种新事物、新知识。

他读朦胧诗,北岛的一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开启了这个文艺青年的启蒙时刻。

他还喜欢看话剧、读小说、看同声传译电影,当然,还有踢球。20不到的白岩松,血气方刚,在草原上跑惯了,踢起野球来,谁都追不上,被对方后卫放到了,爬起来就从后场追到前场,劈头盖脸一顿打。

但他最爱的,还是摇滚乐,这个爱好他一直保持至今。

直到今天,他一年还听300多张专辑,曾向时任北京市长王岐山建言,「给摇滚乐更大的生存空间」。

这些是后来的事,在80年代,白岩松的摇滚启蒙,是崔健。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和平百名歌星演唱会上,裤脚一高一低的崔健上了台,吼出一嗓子「我曾经问个不休,你何时跟我走……」,所有人都被吓傻了,没听过这样唱歌。

那时,白岩松是广院广播站的记者,广播放什么,他说了算,那时校园喇叭里,一天到晚都是崔健。

他还不知天高地厚地以校园广播记者的名义,给崔健打电话采访。没想到崔健也真拿他当回事儿,聊了一个多小时。

那是80年代特有的氛围,人与人有一种罕见的真诚。

1989年,海子留下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卧轨自杀了,一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仿佛也随之落幕。

1989年,白岩松结束了大学生活,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一个编节目表的报纸。

那几年的日子,是沉闷的。但他在那里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朱宏钧。

1992年,邓小平南巡,改革开放的春风重新吹满大地,各行各业的活力一下子又回来了。

白岩松的人生轨迹,也开始转变。

1993年,广院的师兄崔永元,推荐白岩松去中央电视台,策划一档叫《东方时空》的节目。

白岩松把这当作一个8小时工作之外接「私活」的机会,就以「临时工」的身份进了中央电视台。

他心想反正是个临时工,初生牛犊,天不怕地不怕,策划会上,动不动就跟主持人吵架。

没想到这个还长著青春痘,总爱和人吵架的新人,被节目策划人时间看上了,要让他当主持人。

当时《东方时空》有档人物访谈的子节目《东方之子》,需要一个主持人,不知怎么的,白岩松上了。

这事,后来在同事之间,有两种不同版本的说法,成为两人「互相挤兑」的经典段子,一讲就是20多年。

在白岩松那儿,故事是这样的:台里要找男主持,说先推一个丑的(白岩松)试试,看看观众反应大不大,后来观众竟然接受了,就把最丑的也推出去了,就有了1996年的《实话实说》。

无论如何,白岩松其实自觉颜值不够,不敢上节目。

当时《东方时空》制片人时间「忽悠」白岩松,「我们这节目早上7点播,你想早上7点,谁会看电视啊?」

白岩松一想也是,就这样被半哄半骗地当上了主持人。

1993年五一劳动节那天早上7点,早起的人们,会看到中央电视台出现了一档和以往不太一样的节目。

今天看,这个节目的开播语还带著一点傻气:

「观众朋友,观众朋友,你们好!亲爱的观众朋友,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我们衷心地祝愿大家节日快乐!

今天对于我们这群人来说,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日子。

因为从今天开始啊,以后每天早上七点钟,伴随著冉冉升起的太阳,一个崭新的电视节目将走进你我的生活当中,那就是中央电视台最新奉献的早间节目《东方时空》。」

《东方时空》的主持人,都是一些新面孔: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

《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节目改革的试点,相当于电视节目里的深圳特区,台长亲自参与改革,给予的空间特别大。

那时,说到新闻,人们想到的还是「宣传」,大家不知道怎么做新闻。

制片人就这样带著这一群新手摸著石头过河,没想到,在老百姓中口碑还挺好。

没多久,这档早上7点播的电视节目,就有了一批忠实粉丝。

当时老百姓中,流传著一个段子:

「看到白岩松、敬一丹一出来,就知道出事了;水均益一出来,那是出国际大事了。」

这一批主持人,后来都成为央视新闻部的顶梁柱。

白岩松开玩笑说,「我们这帮『歪瓜裂枣』之所以能被大众接受,是因为没有比较对象。」

但是,那时的《东方时空》节目组真是新闻节目的典范,一群充满新闻理想的热血青年,一心一意地做新闻。

每期节目出来,都要开会讨论,自己批评自己,哪里做得还不够好。

经常有编导被批得在会上嚎啕大哭,甚至被骂出会议室,但哭完,回来继续开会自我检讨。

这么较真地做新闻,换来的是观众的收视和口碑,还有领导更大的支持。

那时,有一个资深新闻人评价:「《东方时空》几个主持人,虽然都不漂亮,但都说人话。」

1993年12月,以《东方时空》为基础,央视成立了新闻评论部,白岩松这一批《东方时空》主持人全都转到评论部。

1994年,《焦点访谈》开播,敬一丹做主持人,开始出现大量舆论监督报道。

很多地方官员最怕的就是被《焦点访谈》报道。

当时,很多人,晚上都不敢出门吃饭,怕耽误了看《焦点访谈》,因为在开会时会互相问,「你们看昨晚的《焦点访谈》了吗?」官员们怕答不上来,只能每天守著电视看。

写完题词,白岩松坐在朱镕基对面,问:「总理,您这是即兴之语还是想了很久?」

朱镕基说:「我想了一宿,今天早上一量,血压都高了。」

那几年,白岩松事业和生活上都飞快上升。

1997年,他和朱宏钧结婚,98年,他们的儿子白清扬出生。

97年,白岩松相继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

进一步加深了老百姓心中「大事看白岩松」的印象。此后,他更是顺风顺水,一步步走到央视最重要的新闻节目主持人的位置。

98年,抗洪救灾直播报道,99年,直播澳门回归,国庆五十周年庆典,都有白岩松的身影。

那是中国新闻人的黄金时代。美好,但也十分短暂。

1998年,《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的报道占到全年的47%。到了2002年,这个比例下降到17%。在这之后的数据,无从查起。

2001年年底,白岩松放弃了刚刚改版的《东方时空》总主持人的位置,转而研发舆论尺度更大的新节目《子夜》。

《子夜》是一档新闻评论节目,白岩松希望在这档节目里,让拥有不同观点的嘉宾,互相争锋。但很可惜,这档节目由于种种原因,胎死腹中。

那段时间,是白岩松的职业生涯低谷,因为怕家人担心,即使没什么事做,他也一早就出门,和研发的同事,一聊就是一天。

「没什么贡献的日子,吃起单位的盒饭都有负罪感。」但形势比人强,这档节目最终还是做不成。

白岩松等人极力争取,后来才改成《时空连线》,作为《东方时空》一档子栏目播出。但和白岩松最初设想的不同观点交锋的《子夜》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从1993年进入央视,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

当初《东方时空》那批创始人,走的走,散的散,始终坚持还在做新闻的,只有白岩松。

2003年,他推出新节目《中国周刊》(后来改名《新闻周刊》),一直做到今天。

2008年,推出《新闻1+1》,白岩松当主持人,评论为主,声音更多元。虽然和他当初设想的《子夜》有一定差距,但观点交锋也十分激烈。

这些年,围绕白岩松的争议,也一直不断

2008年,因为奥运火炬在法国传递出现的骚乱,部分网民开始号召抵制家乐福,白岩松站出来反对,发表文章《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因为这篇文章,他遭到大量网友批评,新华网也出现评论文章批评他的言论。

2008年,汶川地震,在节目中连线前方灾区记者时,白岩松几次打断记者的话,提出「关键问题」,把地震灾情称为「新闻事件」,也被网友诟病「太冷漠」。

他还出现过一次疑似醉酒上节目的事。

2008年,《新闻1+1》讨论中国足球的话题,白岩松作为评论员参与直播。但他面红耳赤,似乎上节目前喝了点酒,节目中,他语无伦次、表情夸张、动作幅度也比往常大。

让网友怀疑:这个内蒙古大汉,是不是要聊到中国足球话题,一激动,上节目前喝酒了吧?

在白岩松的新闻生涯中,有许多批评,都献给了中国国足。这也让很多网友不满,有网友呛他:你行你上啊!

在一次节目中,白岩松也被问到这个问题:如果让你当中国足协主席,你能带中国队踢进世界杯吗?

白岩松则瞬间正经:你行你上,非常荒唐,观众有反对和发表意见的评论,像你可以反对我说的话,我能转脸呲你,你行你上嘛?

这股敢于质疑,敢讲真话的劲头,白岩松从没丢过。

2015年,河北省肃宁县发生特大枪击案,造成4死5伤,其中包括两名警察死亡,另外2名警察受伤。

在当晚的《新闻1+1》中评论这起案件时,白岩松用了「死亡」和「离世」这样中性的词,而没有说「牺牲」。对射杀群众和警察的犯罪嫌疑人,他却评论「是什么原因让这个五十多岁的老汉端起了枪」。

这些言论都引起大量网友不满,甚至有人要求他辞职。

但另一方面,白岩松确实做了许多「敢说真话」的报道,也让另一部分观众十分支持他。

这些年,他的节目也经常有「被停播」的风声传出,但每次也都有惊无险。

不论是面对质疑,还是赞许,白岩松的回应通常是沉默。在新媒体时代,他没有微博、也没有个人微信公众号。不可避免的,在网路上,他的影响力也开始逐渐减弱。

看电视新闻的人越来越少,娱乐明星随便一个绯闻,都能上微博热搜。但很少再能看到白岩松的新闻节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他在网上出现,更多时候,是以段子手的面目,调侃国足,解说奥运会开幕式。

或者是鸡汤金句,尽管这些鸡汤,绝大部分都不是他自己说的。

但白岩松一直没有离开过央视,他说:「中央电视台目前还是国内做新闻最好的平台,离开它,去哪儿?」

他当然知道央视给他的空间,已经不同于那个把《东方时空》当电视改革特区的90年代。他也考虑过离开,他说:「为说对的话认错、写检讨或停播节目,就是我辞职的时候。」

只不过这样的时刻,至少目前还没来临,而他现在对于自己的定位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他说做新闻,只是偶尔有机会,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更多时候,就是一个守夜人,努力让世界不变得更坏。

今年,白岩松50岁了,属于新闻节目的黄金时代过去了,和当初那个初出茅庐,希望用舆论监督促进社会变革的理想主义青年相比,白岩松也苍老了许多。

但他依然像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坚守著自己阵地, 努力不让世界变得更坏。

-END-(文章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新浮世绘会员朵夫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