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报道】(星岛日报报道)内地活猪供应近半年大减逾半,猪价飙升,不少市民转食售价平逾一半的冰鲜猪肉。不过本报巡查市面六个街市及三间超市的冰鲜肉档,并量度其出售共十个冰鲜猪肉样本的温度,虽然雪柜标示介乎零点五度至一度或以下,合符《食物衞生守则》订明在摄氏零至四度或以下,但其中七个猪肉样本温度高达六点七至十八点四度,最高超过贮存出售在四度上限的三点六倍。而挂起出售的冰鲜猪肉,温度亦普遍高于平放雪柜。有医生指出,冰鲜肉存放在不当温度的环境,细菌会快速生长,若进食未经煮熟的猪肉,有机会食物中毒。

市面除了供应新鲜猪肉的肉档,亦有部分售卖冰鲜猪肉,包括打正旗号由泰国等东南亚入口冰鲜肉的肉档、超市和冷冻食品公司。按照食环署的新鲜粮食店发牌条件,冰鲜肉类由屠宰、贮存、运送至出售的整个过程中,冰鲜猪肉需要存放在摄氏零至四度冷冻保存。

  本报上周二、周三及昨日到三间分别位于沙田围乙明邨、慈云山中心、马鞍山新港城有售冰鲜猪肉的超市抽查,及沙田围沙角邨、粉岭华明邨、慈云山中心、大围隆亨邨、马鞍山恒安邨、黄大仙竹园(南)邨,共六档街市肉台购入冰鲜猪肉,并即场以插入式温度计量度并记录冰鲜猪肉当时的温度。

  本报发现,三个超市以多层平放雪柜存放冰鲜猪肉,雪柜标示温度介乎负零点五度至一点四度;另外六个街市的肉档将冰鲜肉平放雪柜售卖,其中五个亦有挂起猪肉出售,并以直立式冷冻机吹出冷风,其中两个雪柜标示为负零点五度至零点五度,另外四个未有发现雪柜温度表。

  在三间超市样本中,本报在乙明邨及新港城超市选取较远离雪柜出风口的冰鲜猪肉,量度其温度为六点七度及十点一度;在慈云山中心的超市,选取最近出风口的猪扒,温度为三点九度,显示接近冷风口的冰鲜肉温度较低。

  至于六个街市的冰鲜肉档中的七个样本,沙角邨街市的脢头肉和恒安邨街市的腩排,温度介乎负一点一度至二点四度,低过贮放出售不超过零至四度要求。

  其余五个分别从华明邨、沙角邨、慈云山中心、竹园(南)邨及隆亨邨街市购入的冰鲜猪肉及西施骨样本,五个样本都远超贮存出售的四度上限温度,录得介乎七点三度至十八点四度;以隆亨邨的样本最高为十八点四度,高过雪柜上限四度的三点六倍。

  沙角邨及慈云山中心的街市,以挂起式售卖的冰鲜肉温度较高,即使雪柜标示负零点五度至零点五度,但该肉温度高达十点五度至十一点三度,较贮存出售低于四度上限高一点六至一点八倍。

  食环署《食物衞生守则》第四章「食物的安全处理」提到,致病菌大多在摄氏四度至六十度之间迅速滋生及繁殖,属危险温度范围,有潜在危害的食物需要冷藏,并存放在摄氏四度或以下,或摄氏六十度或以上。

  港大生物科学系助理教授陈志斌表示,细菌在零至四度的生长速度接近零,但四度以上开始滋长,十五度或以上的环境更会快速繁殖,若冰鲜肉存放在不恰当温度两小时,细菌含量较低温情况可高一倍。

  他指,冰鲜肉的温度受到雪柜温度、送风距离及室温影响。沙角邨街市肉档平放雪柜的冰鲜猪肉样本低至负一点一度,较雪柜标示的最低负零点五度还低,不排除由雪房取出不久。而隆亨邨最高温样本十八点四度,不排除已展示多时。

  陈志斌说,法例规管贮存及出售过程,肉类要保存在零至四度或以下,就算该肉不一定达到零至四度,但亦不可能高过雪柜温度几倍,建议使用趟门设计等密封式雪柜,代替开放式雪柜出售冰鲜肉,将肉类温度保持在零至四度。

  香港急症科医学院院长萧粤中指出,生肉常见的感染细菌包括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溶血性弧菌等,若市民进食满布细菌但未经煮熟的肉类,容易造成食物中毒,上述细菌会在烹调过程中被杀死,煮熟进食就无问题。

  据悉,食环署人员巡查店铺,主要查看雪柜标示的温度来判断是否有违规。渔农界立法会议员何俊贤指出,食环署应该加强抽检肉类温度,「政府不能够依赖商户提供的数据,等同执法人员都不会完任信任的士咪表。」

  食环署表示,二○一六年至今年十一月,巡视持牌新鲜粮食店共二万一千次,但署方未有冰鲜猪肉温度违规的分类。署方表示会按需要突击巡查及执法,确保店铺遵守牌照条件及法例规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