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東陽——

羅尼·奧沙利文

毫無懸念地以10:4的比分戰勝尼爾·羅伯遜,成為了2019球員錦標賽的冠軍。在比賽中,羅尼奉獻了3次過百,外加8次50+,在比賽的制勝局打出了他職業生涯的第1000桿過百。無論奉上何種讚美,都無以形容火箭的神奇表現;而他,時常以此征服我們,讓我們深刻地認識到自身的渺小與卑微。

他是一個天才,在自己17歲那一年就拿下英錦賽冠軍,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排名賽冠軍得主;26年過去了,紀錄仍舊是紀錄,火箭也在創造紀錄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也許某一天,當人們評價「世界上最成功的斯諾克

運動員」時,奧沙利文將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候選,我相信這一天已不遙遠。

天才的火箭歷經了高光卻頹唐的少年時代,轟轟烈烈卻捉摸不定的中年時代,終於迎來了今天的功成名就。這麼說其實不太準確,在普通人看來,拿下一個三大賽冠軍已經人生圓滿,如此看來他在17歲英錦賽奪冠的時候就已經獲得了大部分人終其一生也無法享受的榮耀,但這只是一個天才崛起的序章,在那個年代,沒有人能夠預料得到他對於斯諾克這項運動的意義遠非一位成功的運動員所能形容。在他35歲之前,屬於火箭的故事一直延續著,時而潮起、時而潮落,有史上最快的147分,有三次世錦賽冠軍,有九局五勝全部過百、並包含147的曠古神跡,當然也有最痛苦的崩盤與被逆轉、英錦賽最意外的退賽。35歲前的火箭,是一個成功的運動員,也是粉絲們的英雄;但帶著「壞小子」標籤的羅尼只是最受歡迎的一個運動員而已,他會為失敗苦惱、為自己不佳的表現痛苦,極少參與打球以外的事務;他是一個標準的明星,與同輩的希金斯、馬威一樣取得了偉岸的成就,但也未超出同輩太多;他仍然單純得像一個孩子一樣予喜與悲。如果火箭的故事就此終結,在未來的斯諾克歷史中,也許我們會看到諸如「天才球員、最快147創造者、最多滿分桿獲得者、排名賽冠軍數量歷史第三」之類的評價,僅此而已。

我們真的非常幸運,因為我們很清楚,上面的那一段評價不屬於現在的他,只屬於2012年前的他。2012年之前,我們看到了不好的兆頭,火箭漸漸沉寂,甚至難以闖進大賽的最後輪次,2012年德國大師賽第一輪,幾乎是火箭的前十六保衛戰,羅尼半場夢遊0:4落後安德魯·希金森,面對直播的我幾乎不忍繼續,因為我甚至能夠預料到在賽後會聽到什麼東西,當年舒馬赫在蒙扎賽後發布會的景象仍歷歷在目,那就像一段記憶的終點。我們真的非常幸運,這個世界真的非常幸運,我們距離失去一個天才,失去他未來十年——也可能更長——為我們表演的機會只有1局的距離。最終,火箭自己救贖了自己,他連下5局,逆轉獲勝,最後一路高歌猛進奪得德國大師賽冠軍。就此,奧沙利文似乎贏回了信心,當年的世錦賽拿下自己的第四冠。

也許凡人並不能理解為什麼火箭在世錦賽奪冠後決定休息一年,但2013在克魯斯堡衛冕的表現告訴我們他的休息是值得的,也是他真正不再只是一個球員,而是一個斯諾克歷史創造者的開端。

此後,也有起起落落,但只要他參加的比賽,註定是奪冠第一大熱門(僅在塞爾比巔峰時火箭可能跌到第二)。他很細心地精簡賽程,為自己營造具有新鮮感的賽事經歷;他請了心理輔導專家,為他調整長期以來的負面評價體系;他在賽場之外做了越來越多的工作——解說、出書、電視節目、慈善事業,不再僅僅做一個只看勝負的球員。這些東西,給了羅尼對於斯諾克的衝動,也建立了羅尼面對這項運動的責任,他知道自己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一項運動在現代媒體浪潮下的一個符號,他不能放棄。

沒有特立獨行符號的斯諾克註定是枯燥的,或者換一個詞,叫做「荒漠」。斯諾克的荒漠廣闊無邊,偶爾可以看到一些細小的水塘營造的小型綠洲,但更多的是戈壁間乾枯、不成系統的灌木罷了。也許荒漠中偶爾還有些雨水,甚至滋養了越來越多的灌木大範圍地生長了起來,但它們太矮小,真正形成綠洲的少之又少,而原本的綠洲又在漸漸乾涸;在這時,有一片綠洲茂密異常,幾乎從未減少,甚至顯得越發穩健而挺拔,似乎一直在向過客們招手「過來荒漠看看吧」,這片綠洲就叫做羅尼·奧沙利文。

多少人是因為羅尼·奧沙利文喜歡上了斯諾克,又有多少人在他的比賽當中看到了斯諾克之美。斯諾克真的很難,只有真正上手你才知道在屏幕中看似簡單的東西其實有多麼困難,但在火箭手下,似乎一切真的很簡單,這大概就是史蒂夫·戴維斯稱之為「妖術」的東西。看過兩個月前,大師賽丁俊暉對火箭的半決賽,我甚至為火箭的每一個對手感到欣慰:能與這樣的球員交手,並做到努力獲勝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了。大師賽半決賽半場4:0丁俊暉那是我迄今為止我見過世界上最好的半場球,他可以將防守做到滴水不漏,也有機會將進攻做到風捲殘雲,已然超凡入聖。這一次,他再次不出意外地讓我們驚嘆,還有人能夠在19局10勝的比賽中打出超過10桿50+么?他的思路、登桿精確度、K球預判、發力效率,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找不出3個人可以與之匹敵,火箭卻是這些技術的集大成者;憑藉於此,帶著難以企及的人氣,這位天才以自己35歲後方才成熟的心智戰勝了時間與年齡,一步步地書寫著自己的傳奇。

我不知道後世的斯諾克歷史研究者們將怎樣稱呼現在這段斯諾克歷史,我姑且叫它「回歸古典期」,不僅僅因為在概率進攻派的猛烈衝擊下不同打法與流派在經歷了對抗與分野之後靜靜回歸同一,也因為這段時期的斯諾克領軍人物——火箭——在開悟後回歸了本真、回到了最初享受斯諾克、無關勝負的快樂時光。與此同時,以火箭為偶像的年輕人開始進進球壇,在可見的未來去開啟一段「理想國」的斯諾克時代。

奧沙利文離不開斯諾克,斯諾克同樣離不開奧沙利文。一路走來,1000桿過百、7次英錦賽、7次大師賽、5次世錦賽、15桿147、35個排名賽冠軍,他的終點在哪裡,他會把斯諾克的歷史帶向何方,這些都等待著時間去回答,已經44歲的羅尼正在創造、也將繼續創造奇蹟。也許,在未來的人看來,一切關乎戰績、數據的評價都將無足輕重,等待羅尼的可能會是「史上最成功的斯諾克運動員、斯諾克市場的開拓先鋒」這樣的評價,如果用一句話比喻,那便是「斯諾克荒漠中的綠洲」,這是對他最好的褒獎。

如果我有機會和羅尼說一句話,我會說下面這句:謝謝你,因為你我們有幸在生活的這個時代,看著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打球,並有幸為之興奮、羨慕與自省,請你不要停步,為我們貢獻更多精彩的回憶,好嗎?

————————————2019.3.11 於北京航天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