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第二屆「中文域名創新應用論壇」在北京舉行。十餘家中文域名註冊局、近百家註冊商代表以及來自海峽兩岸以及新加坡的專家,發出聯合倡議,呼籲瀏覽器、及時通訊、搜索引擎、電子郵箱等應用場景服務商,全面支持中文域名的解析和應用,讓中文域名真正用起來,實現母語上網,使互聯網惠及更多網民。

據悉,中文域名自1998年啟動研發,至今已20週年。經過20年努力,中文域名的技術和應用環境逐漸成熟,相關國際技術標準和管理政策相繼出臺,各大主流瀏覽器已默認支持中文域名解析,中文用戶可以很方便地通過中文域名實現「母語上網」,這對於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彌合數字鴻溝有著重要意義,也給其他非英語國家解決此類問題樹立了典範。

然而,域名就像傳統通信網路裡面的號碼,是互聯網關鍵性基礎資源。「域名是互聯網的入口,入口又是互聯網競爭的制高點,域名雖然是技術的產物,但卻承載著豐富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和內涵,我們應當從這樣的高度看待、重視中文域名的發展和應用。」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互聯網處處長裴瑋在會上說。

論壇發起人、北龍中網董事長毛偉在論壇上還發布了由ZDNS和網址註冊局聯合製作的2017年第四季度《全球域名發展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全球市場域名保有量達3.42億,全年域名保有量新增1000萬個;中國市場域名保有量達4951萬,其中新通用頂級域名(New gTLD)保有量達1103萬,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6.05%。全球註冊量排名前十的新通用頂級域名共有1279萬個,其中在中國的註冊量是844萬個,佔比為66%;中國的多語種域名(IDN)註冊量佔全球的75%以上,其中「.網址」域名更是全球註冊量第一的新增多語種頂級域名。數據顯示,中國繼續領跑全球新通用頂級域名和多語種域名(IDN)市場。

論壇上,十餘家中文域名註冊局和近百家中文域名註冊商代表、來自海峽兩岸和新加坡的專家,以及互聯網應用廠商的代表,共同簽署了「第二屆中文域名創新應用論壇倡議」。倡議呼籲,各互聯網應用服務提供者通力合作,在瀏覽器、郵件客戶端、即時通訊、搜索引擎等應用場景中,全面支持中文域名的應用和解析,期待在中文社羣和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下,中文域名早日成為中文社羣上網的主流形式。

同時,在論壇上展示了多家國內知名媒體的應用案例,包括「中央電視臺.網址」「新華網.網址」「人民網.網址」「人民日報.網址」「千龍網.網址」「新浪網.網址」「騰訊網.網址」「京客網.網址」等。

此外,微軟在會上正式宣佈,作為電子郵件國際化(EAI)的重要一環,微軟Ho? tmail在內的郵件系統均已可以收發郵件地址為中文的郵件。其實,搜索引擎也是中文域名應用的重要場景之一,近年來,必應等多家大型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先後實現了對中文域名的支持,並以中文文字形式呈現搜索結果。據悉,作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在中文域名支持方面,也是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移動互聯網、人工智慧、語音識別、應用場景等新技術條件給了中文域名彎道超車的機會。如何在互聯網、大數據等新領域藉助新技術、新環境,通過中文域名及衍生應用,形成機關企事業官網的防偽入口,提供更多各類網站特別是移動網站的專屬服務,防止釣魚網站、山寨虛假網站侵害,都值得期待。」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副主任張曉說。

毛偉表示,其實,域名最大的價值在於應用,中文域名因其獨特文化的屬性更具應用價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