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古代開創新王朝的開國皇帝,除了自己是人中龍鳳之外,無一例外的身邊聚集了一大批才華出眾的傑出人物。拿漢高祖劉邦為例,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蕭何張良韓信這三尊大神級人物,還有一大把響噹噹的文臣武將。

灌嬰就是其中的一員。

穩紮穩打奪功名。

灌嬰沒有裙帶關係,他的功名是憑藉自己的才華,穩紮穩打拿到手的。最初灌嬰只是一個販賣絲織品的小商人,後來加入劉邦的起義大軍,當時秦國戰神章邯打得項梁沒脾氣,劉邦只能帶著弟兄們且戰且退,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灌嬰居然能打到一路升職加薪。先以中涓的身份硬抗秦東郡兵馬,升職七大夫;等打到關中霸上時,七大夫灌嬰已經變成了執圭,封號昌文君。

劉邦被封漢王之後不久,就開始跟項羽掰手腕,灌嬰跟著漢軍攻打櫟陽,首先降伏司馬欣,又在定陶南一戰幹翻項羽手下猛將龍且和魏國項他的聯軍。儘管在後來的彭城大戰裏遭受挫折,灌嬰的軍事能力已經被劉邦盡收眼底。

危難時刻顯身手

灌嬰職場的第二次跨越,就發生在彭城失利之後。因為劉邦戰敗,一大批投降過來的秦軍舊將領人心浮動,出現了叛逃事件,灌嬰果斷出手平定叛亂。之後劉邦準備成立騎兵,原來準備讓投降過來的秦國將領當一把手,但是這幾位秦國舊部將剛剛經歷過叛逃和平叛事件,心裡喫不準上面的真實意圖,左推右擋不願意當出頭鳥,只建議劉邦找一個大家服氣,劉邦也信任的將領過來當老大。這個時候,年輕的灌嬰就成了當仁不讓的選項。

灌嬰果然不負眾望,他帶領手下的騎兵當了一連串的漂亮仗。騎兵靈活機動的特性被灌嬰發揮的淋漓盡致,他起先是迂迴騷擾楚國的後勤糧草不對,在加入韓信的大部隊之後,又成為突擊部隊身先士卒。在平定齊國的戰爭中,灌嬰帶著他的突擊部隊在高密斬殺項羽手下大將龍且,並且活捉了一堆楚軍將領。

一劍封喉滅項羽

在給楚漢之戰畫下句號的垓下之戰裏,灌嬰帶著他的突擊部隊,給西楚霸王項羽最後致命的一擊,一路追殺把項羽追到了東城,項羽就是在灌嬰的圍追堵截之下拔劍自殺。灌嬰手下呂馬童等幾位軍官把項羽的屍體割裂成幾段,一人拿一截屍體回去封侯領賞。

他們的直管領導灌嬰更是被封為穎陰侯。

灌嬰先是武將,後來又做文臣,在和諸位元老掃平呂氏政變之後,灌嬰的官位一直做到了丞相,最後死在丞相的位子上。


灌嬰本來是一名販賣絲綢的小商人,早年就跟隨在沛公劉邦身邊,以作戰英勇著稱於世。因為劉邦在楚漢戰爭早期屢戰屢敗,分析之後發現是由於漢軍缺少騎兵,更缺少能統領騎兵的將領,這個時候劉邦找到了灌嬰。

劉邦的信任,灌嬰的勇氣

那個時候灌嬰還很年輕,只是在劉邦身邊立有戰功而已,對於騎兵,灌嬰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能力。但是劉邦對於這個年輕人,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委任他做漢軍騎兵的統帥。事實證明劉邦沒有看錯,灌嬰善於騎兵作戰,他率領的騎兵多次擊敗項羽的楚國騎兵。?

破楚先鋒,快馬利劍

灌嬰替漢王劉邦首先除掉了龍且,大家都知道龍且被韓信擊敗了,但是親手殺死龍且的人不是韓信,因為韓信善於戰略,但是要是衝鋒陷陳的話韓信是無能為力的。

殺死龍且的是灌嬰,準確點說是灌嬰率領的騎兵,靠的就是騎兵的速度,迅雷不及掩耳,灌嬰自己還親手活捉了楚軍的亞將周蘭,這對項羽是巨大的打擊,但是這才剛剛開始而已。

在垓下一戰項羽被徹底擊敗,最終殺死西楚霸王的人中就有灌嬰,靠的就是快馬和利劍。平定天下後,隨劉邦徵戰的大多數名將不是謀反就是老了,只有灌嬰很年輕。因此在各類平叛戰場上,都有灌嬰的身影,劉邦御駕親徵靠的不是運氣,靠的是手中的這柄利劍和身邊的這匹快馬。

中流砥柱,扶漢興劉

劉邦去世後,灌嬰也被呂雉所倚重,因為呂雉知道就靠呂祿那幾塊料根本不是陳平、周勃的對手,灌嬰確實幹的不錯,他阻止了齊哀王劉襄進京。

不過灌嬰不是為了諸呂,而且為了防止劉襄進京謀取帝位。他和周勃本來就是鐵哥們,他負責阻擋諸侯進京勤王,周勃和陳平負責在京城除掉諸呂,配合的天衣無縫。

沒有了灌嬰,估計劉氏江山就改姓了,灌嬰,大漢的中流砥柱,實至名歸。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