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年代,我周圍厲害的人都是智商超羣的人。

比如一個數學很牛掰的男生。

數學最難的填空題,連題意我都要看半天,他不用算,輕描淡寫就能估一個數,而且十有八九就是這個答案。

問他怎麼做到的,他說:「就看出來的啊,很簡單啊。」

但工作了以後,我發現周圍厲害的人已經不是原本那些智商最高、起點最好的人。

最典型的,在我接觸到了諮詢行業後,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 即使是在MBB任職的諮詢顧問,也並非都是那羣候選人中背景最優秀的。

比如我有個朋友,智商並不超羣,本科和研究生也只是在二線城市的重點大學,畢業了以後在一家企業做管理培訓生。

但她一路都給自己設定了非常明確的職業目標,一邊把工作做到120%,一邊精進自己的財務技能,最後她申請到了美國最好的MBA,並進入了MBB北美辦公室工作。

我想這也是許多「聰明人」內心最大的危機感 -

他們堅信自己的優秀,卻常常會遇到原本不如自己的人進入他們都進不了的目標公司,最後只能試圖用對方「走關係」、「靠運氣」麻痹自己。

但事實是,智商上的差異其實很有限,在最關鍵的時候,能否清醒地認識自己,並及時尋求幫助,造成了職業發展的差異。

我觀察了許多像我的朋友這樣職業上成功的人,終於找到了幾個「高效完成目標」的通用方法。

1

設定「不可能」的目標

大多數人存在這樣的慣性思維:一件事只能分為「可能」和「不可能」 -

他們只願意做可能的事情,不願意做哪些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因為這看上去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我觀察到的那些職業成功人士,他們都把制定「不可能」的目標作為改變認知的一種方式。

哪怕對於普通人來說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他們也會假設這個是可實現的,然後去努力實現它 -

就拿我的朋友來說,Harvard, Stanford是最難申請的MBA項目。在她實現這個目標之前,聽起來是不可思議的。

很多人想到這個目標的時候可能就放棄了,因為可能性太低。而我的朋友說服自己坦誠地看待並不樂觀的現狀,更加積極地找到身邊的助力和資源,助自己突破瓶頸。

然而那些機械地把目標想成:實現(成功) / 未能實現(失敗),沒有中間地帶的人,他們沒有想過另外幾種情況 -

  1. 雖然目標未能按計劃實現,但是他們延期實現了目標 - 比如今年沒面進麥肯錫,明年面進了
  2. 沒有實現所有的目標,但是實現了部分目標 - 比如沒面進麥肯錫,但進了一家Tier 2的公司
  3. 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的個人成長 - 比如在準備面試過程中,學會的方法論和商業思考,給自己的工作帶來思維上的提升

這說明瞭設置一個「看似不可能」的目標的力量 -

當你繼續做你過去已經做過的事情時,成長就不會發生。

設定「不可能」目標的目的是把自己推到舒適區之外,成長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發生。

即使你的目標是實現5個目標,但只在其中2個上取得成功,那麼你也比那些一開始就沒有嘗試過的人表現得更好。

2

承認自己不聰明

用別人的專業能力借勢

這一點可能是非常反人(雞)性(湯)的。

但其實真正聰明的人,聰明之處就在於會承認自己不夠好。

他們相信,只有你承認自己不聰明,纔可以真正找到別人來幫助你,最大化努力的效率。

為什麼呢?讓我們來講幾個殘酷的現實。

  • 死磕其實毫無用處

就像那些起點比較劣勢的同學們,他們也知道如果完全憑藉自己的力量,有大概率比不過那些起點高/特別聰明的競爭對手們。

因為當你對一個領域一無所知的時候,即使死磕到底,也可能也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你都抓不到重點,做不到「二八原則」。

舉個例子,

我們曾遇到過很多堪稱勞模的學員,已經練習了百來個case,但是在面試之後才發現自己依舊在諮詢小白的邊緣晃蕩,完全沒有明顯的進階。

  • 要充分考慮時間成本

做同樣一件事,可以選擇向專家求助,當然可以選擇自己做研究DIY。

在做決策(考慮「值不值」的問題)的時候,很多人會傾向於自己做研究。但其實,相比於經濟成本,時間成本是更高的。

首先,後者付出的時間可能是前者的數倍。其次,在這個時間成本後,還隱藏著巨大的風險。

設想個情景,當你為某一件事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時間,最終卻失敗了,你會有多受打擊?

還是我剛開始提到的那個MBB顧問朋友,其實她剛開始申請MBA時也走過彎路 -

她說,她以前以為找留學顧問都是差生才會做的事情。抱著這樣的想法,她在申請MBA的時候選擇全程DIY,結果所有M7學校都掛了,只拿到了某一所歐洲商學院的OFFER。

但是,和自己背景無異的同事,竟然拿到了HBS的OFFER。直到兩個人分開去上學前,那個同事才告訴她,其實很多MBA申請都找了中介,而她自己也找了。(當然她申請的時候沒有說,為了避免給自己增加競爭)

朋友在說起這件事的時候,一直說很後悔,明明背景不錯,還花了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但是結果卻並不如意。完全是一手好牌被打爛了...

  • 願意「示弱」的人才會有人來幫你

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承認自己不夠好,纔是變得更優秀的第一步。

曾經在麥肯錫工作的Facebook COO Sheryl Sandberg在她的書中說,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職業生涯中遇到的導師和贊助者。

大多數諮詢公司都會採用「導師制度」,每個新入職的員工,都會被配備一個資深的經理或是合夥人作為「導師」。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每個人都會獲得指導,但導師的投入程度,非常取決於「門生」尋求幫助的意願。獲得導師助力的人,並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卻是最願意」示弱「的人。

研究顯示,導師對門生的選擇基於其外在表現和內在潛力。人們會本能地投資給那些才華出眾以及能因資助而真正受益的人。

在被指導者能善用時間,真心接受反饋時,導師會繼續為之投入。

3

善用反饋循環

這個方法是我從一個建築師朋友那裡學會的。對外,他是正兒八經的建築師,實則他最賺錢的是他的副業 - 投資和炒股。

他說過最氣人的話是:「上班是為了熱愛,副業纔是賺錢。」

但是我對他很服氣 - 他每天的日程安排很緊張,可能一天需要在不同的地點工作,但是他又能在不斷檔工作的時候,繼續學習金融和投資,可以說是時間管理的大師了。

但有趣的是,我這個朋友卻從未讀過任何有關時間管理的書。

他有次飯局上提到 - 利用「反饋循環」的方法,不斷質疑自己如何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他說,獲得反饋是為了更及時的發現自己的問題,以及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

比如,他一開始看懂K線圖後就投,十次總有七八次是賠本的,後來他主動結交了一羣操盤手朋友,有意請教股市裡面的門門道道,調整自己的策略,之後再出現問題就再次尋求反饋,一步步慢慢從賠本到不賠不賺,最後可以小賺一筆

這些反饋不僅可以是自己的反思,也可以是羣眾的評價、前輩的指導,以及行業通用的測量指標 - 文章發表之後的反饋、前輩反饋、技能測量表等。

同時,他認為最有價值的反饋通常是那些專家的負面反饋。雖然它可能會很傷人,但是你通常能從中獲得更多的價值。

這讓我想到參加我們課程的同學們 -

每次他們都會跟我們說,他們自己練的時候完全不知道自己練的哪裡有問題,但是導師就能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幫助自己快速提高。

很多同學也把進諮詢也當做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或者覺得自己非常優秀就「只靠自己死磕」。

現在你該知道,真正的聰明人都是 -

  • 堅信諮詢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並不斷創造機會,讓自己往目標上靠攏
  • 尋找專家的幫助,做到「二八原則」,節省時間成本
  • 利用專家的反饋,不斷有針對性地改善自己

FasTrak是如何幫助學員做到這3點的呢?

FasTrak的成功學員中,不乏一些從背景上看「根本不可能」的學員。他們在加入FasTrak學習的這段時期,他們成功拿到了理想的諮詢offer。

我們幫助學員一起制定看似不可能的目標 - 也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知道了應該如何努力才能達到目標。

在FasTrak的一站式服務中,MBB導師1對1教學能幫助學員量身定製諮詢晉陞計劃,快速摸清諮詢面試中的重點。

FasTrak的導師是學員學習路上的引路人,會帶領學員一步一步地向目標邁進,過程中會不斷地給到學員反饋,幫助他們鞏固提高。

每次和導師的溝通,都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階段性的提升,以及仍然所需要提高的地方。

FasTrak是多家諮詢公司的全球培訓與招聘合作夥伴。至今,已經幫助數百位學員進入頂級諮詢公司。

針對諮詢校招和社招,FasTrak提供定製一對一、精品小班服務,更多詳情請戳下方。

一鍵直達FasTrak小班服務

FasTrak Career:FasTrak精品小班課 | 從0到OFFER,衝刺頂級諮詢?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一鍵直達FasTrak一對一服務

FasTrak Career:如果25歲就可以年薪百萬,為什麼要等到30歲??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一鍵直達FasTrak精選推文

FT精選 | 頂級諮詢申請攻略[最新OFFER統計] 好消息不斷,FT學員的戰鬥力太強了!FT精選 | 諮詢生活和職業成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