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知乎上醫生多不多,想了解一下,醫院影像科閱片醫生得工作強度如何?

比如,每天多少個病人來拍影像?每個病人拍多少張?

影像科閱片醫生每天工作多久?加班多嗎?

一般需要多久可以拿到影像診斷結果?等等


沒在影像科幹過,但是當我看到架子上那一摞片子之後,我大概知道為什麼影像科主任每天臉色都不是很好看了。所以我從來不跟影像科的人吵架,大家都不容易。


上海三甲規培住院醫,書寫報告目前每個班(即一人一天的工作)的工作量:門診:每人四百份左右普放,4-5臺dr,2個住院醫完成急診白班(8:00-16:15):一百份左右ct+五十份左右普放,有時還需自行完成後處理和排片,一個人完成磁共振:40份左右磁共振(書寫+後處理+排片)+20份左右ct,3臺機器,分早中班ct:100份左右ct(這個基本是給新人上的)

急診夜班(16:15-8:00):本院住院或低年資主治上的高(ku)級(bi)班:輕輕鬆鬆上兩百(ct+普放),45分鐘出報告,邊上邊哭不是夢!(工作量算兩個班的)

每人每週五個班,據說我們的工作量屬於特別大的,核片的具體數字不清楚但是也很苦,誰家醫院更加苦逼歡迎來戰。
每個醫院影像科的情況不一致,總的來講,影像科的醫師不像臨牀醫師那樣天天面對著病人,各種類型的家屬,各種社會關係在其中交錯著,同樣在醫院裡也不太受到重視,除非是院長想要擴張買設備的時候;工作上,大醫院及基層小醫院不是非常理想,大醫院工作量大,小醫院的分工不明確,休假還不能保證,建議如果選擇醫院,也不用非得選價格高的醫院,中等的醫院有的保障也是不錯的。最好有師哥師姐幫助解答一下具體的情況,畢竟每個醫院不同,還有你的直接上司也很重要,有的不講道理真的能讓你有發狂的感覺。
寫報告機器人1號,寫報告機器人2號....

冷笑!歡迎樓上各位三甲醫院同行來戰~

基層小醫院 醫技不分,一臺模擬X機,幾塊平板,出產年份1953年。每次攝片都需要暗室更換膠片,暗室手動洗膠片,攝片洗片時間,一個胸部正側位需要二十分鐘,並且醫生需要來回跑。

此外報告基本靠手寫,之後膠片不給病人 手動寫片袋進行歸檔。順便說句,從登記繳費開始,完全靠紙質手寫檔案管理。一個病人從過來登記到報告完成大約需要四十分鐘左右。正常工作需要四個人,一個登記 一個攝片 一個洗片 一個寫報告。當實際上並沒有那麼多人,往往一個人包乾。一天二十來個病人能讓你累到爬不起來。

同樣的 在三甲醫院一天三百個攝片照樣遊刃有餘,寫報告更是輕鬆至極。

此外,關於收費,模擬膠片一張二十元,曝光一次一塊錢。一年的純收入還比不上你們一天的多……十多年以來一直申請更換新機器,碰上腦抽的領導,認為更換新機器之後收費會提高,不利於吸引病人就診……直到去年,領導的親戚來攝片,骨折模擬膠片上硬是看不出來才下決心買了臺DR……

至於圖像質量,負責任的說,胸部小結節基本看不到,骨折的話,除非錯位明顯,否則一樣看不清楚。

醫生收入的話,基本工資七百,有證以後一千二。獎金這種傳說中的東西就別想了。

最後結論是,別到小醫院工作,別到小醫院就診。完
怒答~!6臺CT(包括分院1臺,試機1臺)十一長假後一天患者突破1000,平時工作量單人審核150+,剛北方過來一新同事崩潰,每晚加班到10點,第二天下午被取片處大媽催死!磁共振還好,因為掃描速度慢,加班的是技術員,每晚也是10點左右。不客氣地說,工作強度秒殺歐美!
不是很大吧。本院全國70名左右,由於在學校附屬醫院裡排行老三,所以只能多快好省,鼓足幹勁縮小與大哥二哥的距離。門診2h內出,住院24內出,並且醫生數量常年缺乏。即便如此也很少加班。跟那些動輒下不來臺的外科同學們,我們還是比較幸福的,只是沒有麻醉科的漂亮護士跟我們講段子
看你所在醫院的規模,門診大的當然工作量大一些,一些偏遠一些的縣級或者鄉鎮衛生院基本閑的沒事幹。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