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可能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了,尤其是在陳欣怡在被曝出葯檢呈陽性之後。

對於金牌至上的批評,最早在北京奧運會之後就開始了。新華社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時候曾發表文章,對中國代表團亞運會金牌數量第一進行了反思。文章認為:中國人的體質正在明顯滑坡,但我們的金牌總數是世界第一,亞洲絕對第一,這對我們國人是一種諷刺;同時還建議,從下屆亞運開始,淡化金牌,從大學或體協中選拔真正的業餘選手參賽。

此後,在倫敦奧運會上,就羽毛球隊的讓球風波也引起了國內兩方面的極大爭論,一方強調不應為了金牌而摒棄體育精神和奧運精神,一方堅持爭奪更多的金牌是愛國行為。當時姚明說了一句很有深意的話:「體育在很多時候體現的是我們這個社會公民的價值觀,如果一塊金牌可以超越我們的價值觀的話,那我只能說我們的價值觀比金牌低。」

可以說,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中國代表團在2008年登上金牌榜首的壯舉,已經將國人體內壓抑了許久的民族主義情緒完全釋放出來。自此之後,對於金牌,似乎有了審美疲勞。

同時,運動員曝光率的增加和體育娛樂化的發展,讓田亮、郭晶晶、劉翔們有了更多賽場之外的關注度;「只」得到銅牌的傅園慧、發揮失常的寧澤濤在賽後的不按套路出牌的採訪也恰好迎合了娛樂化的需求,於是,在一片祥和的讚美聲中,我們對於奧運會金牌,好像一點都不看重了。

直到陳欣怡的尿檢呈陽性,好像給了讚美中國體育進步的論調一記悶棍——「唯金牌論」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或者說這種觀點隱藏的比較深,沒有輕易被人發現而已。

站上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是每一個運動員都想要的榮耀。但,凡事都有一個規則,對於體育運動而言,最基本的規則就是公平競賽。如果為了站上領獎臺而不擇手段,這樣的成績沒有半點值得驕傲的。

但四年一次的良機擺在一個運動員的面前的時候,他或者她的心裡可能都會極力去爭取這個機會。而冒著可能被終身禁賽的風險使用違禁藥物,可能是實現這個目標的捷徑。就像是為了取得高分,而在考試中作弊;就像是為了GDP的高增長,而虛報統計數字一樣。

對於冒險的陳欣怡來說,她很「不幸」地被查出了問題。

如果結合在奧運會之前舉重隊的臨時換人,可能就會得到更早的印證:4月份已經通過國內選拔賽的女子48公斤級舉重選手侯志慧在7月初受傷了,但仍跟隨中國代表團前往巴西,準備參賽;7月29日,國際舉聯決定對俄羅斯舉重隊全面禁賽,其中包括中國選手孟蘇平在75公斤以上級中的唯一對手卡什麗娜。這時,中國隊把女子48公斤級的參賽級別換成了75公斤以上級,在國內堅持訓練的孟蘇平火速奔赴巴西替換已經在聖保羅的侯志慧。

如果理由真的是「為了保護侯志慧的身體健康」,那麼換人的決定應該在受傷之後就會作出。而另一個不能忽視的因素是,在48公斤這個級別上,有多名對手的實力至少與侯志慧相當。 產生這種換人時機「恰到好處」、「神解釋」邏輯不通的事件,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舉重隊在乎的並不是運動員的健康,而是誰更有把握拿到金牌。

……

於是,一個關於擺脫「金牌至上」理念束縛的童話就這樣被戳穿了——原來,我們從來沒有認為金牌已經不重要了,我們仍然在用盡各種手段(無論是正常的,還是非正常的)去拿到金牌,就像是用各種手段保證GDP的高速增長一樣。

只不過,在奧運會期間,關於傅園慧的洪荒之力、關於老公寧澤濤、關於愛哭的福原愛、關於巴西的奧運村和治安等太多場外的元素已經佔滿了我們的眼球;體育本身,反而不那麼受關注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