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文化想進主流,得變。

其過程必然伴隨著老粉的失望離開,和新粉對老粉執著的不解。

《中國有嘻哈》火的時候,地下老嘻哈迷說:中國有嘻哈,但這節目沒有。

《吐槽大會》火的時候,美式單口迷也說:這尺度只能叫洗白大會。

面對老粉的批評,新粉往往不甘示弱:

憑什麼小眾就高級,大眾就低級?大環境這樣,太犀利能活出來嗎?

很多小眾文化,就是在這種輿論中走進主流的。

可搖滾卻不是。

馬東的綜藝《樂隊的夏天》最近開播。節目中,著名搖滾樂隊——痛仰,翻唱了王菲的《我願意》,被樂評人指為「太鬆散」。

結果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據理力爭,說主唱高虎唱功優秀、鐵漢柔情、半音有味、所謂的鬆散,那叫沒套路。

一派熱火朝天。

我卻有點懵逼:為什麼大家突然關心起歌曲的鬆散問題?

「鬆散」是無意義的評價,就像影評人的「節奏不好」,是沒水平的空談。

普通人對音樂的感觸,也常常是背後的情懷和故事。

比如一說陳奕迅,就是曾經失戀的日子;一說樸樹,就是永遠的孩子;一說孫燕姿,是正在長大的少女或已為人母。

為什麼痛仰改編《我願意》,大家就突然關心起歌曲的鬆散問題?

真的是音樂素養提高,開始分析技術了嗎?我看未必。

可轉念一想,今天談痛仰,不談鬆散,談什麼?

談搖滾文化、叛逆精神?談不配合不妥協嗎?

依我看,「痛仰改編《我願意》是否鬆散」是個偽問題,是節目炒熱度,又怕觸碰紅線所設,根本不值得討論。

倒是痛仰居然改編《我願意》,非常值得討論。

畢竟,痛仰曾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獨立搖滾樂隊。

作品有鋒芒,早年還被電視臺掐掉錄好的歌,因為歌名叫《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而《我願意》,是王菲的歌裏流傳最廣、溫柔得有點泛濫的一首。

痛仰參加綜藝,翻唱《我願意》,甚至為某優酸乳代言,無疑是他們的一次重大轉型。

背後折射出中國搖滾從憤怒變平和、從小眾變主流的必然趨勢。

可大家卻忽略這個問題,去談「痛仰改編的《我願意》是否鬆散」。

這很難不讓人嘆息。

趙大爺不反對商業,因為人都得喫飯養家。

也相信《樂隊的夏天》能讓一些年輕人喜歡上搖滾,進而去研究搖滾文化。

可搖滾歌手「從良」,終究讓人惋惜。

因為,這個世界不缺讚美美好的人,可保持懷疑、保持憤怒卻很不容易。

痛仰樂隊躋身主流,被人討論,是好事。

但不要忘了,痛仰的標誌是哪吒,哪吒是那個不懼權勢,背叛父權,用生命捍衛自由的牛逼孩子,而不單單是易識好記。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